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更多....  
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0年 29卷 1期
刊出日期:2010-01-25
论文
 
       论文
1 高阶耦合条件下神经振子群活动的随机演化模型
>章晓丹;王如彬;张志康;焦贤发;
DOI:
研究外刺激和噪声共同作用下耦合神经振子群的活动,着重考察高阶耦合条件下神经网络的相位编码和平均数密度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阶耦合条件下,当平均数密度的初始条件与高阶耦合项同阶或者当外刺激的谐波项含有与高阶耦合项同阶项的时候,高阶耦合的作用能够维持神经振子群已形成的多簇同期化状态。否则,高阶耦合的作用将不能维持稳定的多簇同期化运动。刺激条件下的具有高阶耦合的相位神经编码及其演化,是由刺激项和耦合的神经结构所决定的,编码效果是耦合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0 Vol. 29 (1): 1-6 [摘要] ( 1617 ) HTML (0 KB)  PDF (3652 KB)  ( 697 )
7 基于分形盒维数和多重分形的爆破地震波信号分析
>钟明寿;龙源;谢全民;李兴华
DOI:

为深入研究爆破地震波特性,采用分形盒维数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数学方法,通过其算法的理论推导和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地震波信号的盒维数值和多重分形谱图,对地震波信号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盒维数 值的大小反映了地震波曲线的复杂程度和频率结构特征,说明盒维数只是对地震波信号整体性的描述;多重分形能够更加精细地描述地震波信号的局部特征,其谱图描述了不同奇异性指数 的概率信息。因此提出使用分形盒维数和多重分形相结合的信号分析方法,获取爆破地震波信号的整体强弱、频谱结构特征和局部的奇异性等重要信息。

2010 Vol. 29 (1): 7-11 [摘要] ( 1546 ) HTML (0 KB)  PDF (1556 KB)  ( 724 )
12 基于附板的结构振动抑制与传递衰减特性研究
>向建华;廖日东;蒲大宇
DOI:
针对在侧板上连接附板所形成的T型连接结构,开展了振动衰减特性的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法系统地探讨了附板各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振动的抑制和传递衰减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内燃机油底壳挡油板的改进设计中。结果表明,附板厚度相比其它结构参数能更显著地降低局部区域的振幅,衰减振动的传递;双层附板与增加板厚有相同的振动抑制和传递衰减变化趋势,但其效果要好于单层附板厚度增加。
2010 Vol. 29 (1): 12-16 [摘要] ( 1462 ) HTML (0 KB)  PDF (1952 KB)  ( 651 )
17 基于复解析带通滤波的自由衰减振动信号的频谱校正法
>丁康;;陈乐德;杨志坚
DOI:

通过复解析带通滤波构造时域信号的解析信号,消除因时域实信号作FFT时由于时域截断产生的负频率成分能量泄露对正频率成分的干扰,从而提高自由衰减振动信号频谱校正精度。仿真分析及工程实测结果表明,当各个固有频率相隔较远时,校正精度很高。但在各阶固有频率靠得很近时不能直接使用这种方法。

2010 Vol. 29 (1): 17-21,2 [摘要] ( 1537 ) HTML (0 KB)  PDF (1901 KB)  ( 921 )
22 基于冲击碰撞模型的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真实性验证方法
>常同立;
DOI:
为了精确定量研究空间对接动力学半物理(HIL,Hardware-In-the-Loop)仿真系统的仿真结果真实性问题,利用无阻尼弹性碰撞动力学模型构造了空间对接动力学半物理仿真的验证模型,提出了描述半物理仿真系统仿真真实性的评价参数,并推导了计算公式。设计了用于半物理仿真试验研究的验证机构,较详细阐述了试验验证方法。建立了空间对接动力学半物理仿真的试验验证系统。在试验系统的水平和铅锤两个平动自由度上,进行了半物理仿真验证试验研究。验证试验结果及试验系统调试过程表明:论文阐述的空间对接动力学半物理仿真系统的验证思想和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
2010 Vol. 29 (1): 22-25 [摘要] ( 2534 ) HTML (0 KB)  PDF (1022 KB)  ( 615 )
26 冗余约束多刚体系统摩擦碰撞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
>高海涛;张志胜;曹杰;史金飞
DOI:
针对冗余约束多刚体系统的摩擦碰撞问题,以牛顿恢复系数作为碰撞终止条件,以离散化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和线性规划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混合互补模型。为有效求解该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化方法,将混合互补模型转化为标准的线性互补模型,用线性互补模型的求解算法进行数值求解。接着,提出一种直接投影修正算法提前对碰撞计算过程进行修正,有效防止了碰撞加剧约束违约的现象。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数值求解方法和修正算法的有效性。
2010 Vol. 29 (1): 26-29 [摘要] ( 1680 ) HTML (0 KB)  PDF (2643 KB)  ( 720 )
30 隔震结构弹塑性反应谱分析研究
>何文福;刘文光;杨骁;霍达;冯德民
DOI:

根据弹塑性反应谱理论,按照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等效阻尼比和位移延性的关系,以单质点弹塑性反应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基于等效阻尼比的隔震结构弹塑性反应谱。进一步比较弹塑性反应谱和我国规范得到的反应谱,结果显示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在长周期段谱值过大,阻尼衰减系数也较大。基于单质点弹塑性地震分析的结果,在我国规范反应谱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隔震结构弹塑性反应谱公式。最后通过对5层钢框架隔震结构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数值时程分析、规范反应谱计算、以及用弹塑性反应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时程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的结果比较接近,而按照规范反应谱的等效线形化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的结果有一些偏差,弹塑性反应谱的地震反应更加接近试验实测的结果,表明了新提出的弹塑性反应谱进行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时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2010 Vol. 29 (1): 30-33,4 [摘要] ( 1837 ) HTML (0 KB)  PDF (1780 KB)  ( 1022 )
34 随机参数结构最优控制的闭环响应分析
>陈龙;陈建军;赵岽;李金平
DOI:

在模态坐标下对结构降阶进行最优控制,用近似离散化的方法得到结构闭环响应的近似解来代替精确解。考虑结构中物理参数和几何参数的随机性,将这些随机参数用随机因子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利用求解随机变量函数矩的方法,导出了在最优控制的作用下,随机结构位移闭环响应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考察了结构各个参数的随机性对闭环响应的影响,经与Monte Carlo数值模拟法结果比较,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2010 Vol. 29 (1): 34-37,7 [摘要] ( 1530 ) HTML (0 KB)  PDF (710 KB)  ( 749 )
38 曲率半径对曲线箱梁桥车辆荷载作用下冲击效应的影响
>黄新艺;陈彦江;李岩;盛洪飞;李立云
DOI:

针对复杂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桥梁结构采用三梁式模型进行离散,首先基于ANSYS提出了简便的分离迭代解法,给出了该问题的详细推导过程和计算步骤,同时通过现场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采用三角级数方法模拟了桥面不平度及其速度项,考虑车辆在曲线梁桥上的行驶偏心,分析了曲率半径和车速对曲线梁桥冲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梁桥的位移和内力动力放大系数大于直线梁桥的,且不同位置不同项目的内力和位移之间的动力放大系数的数值差别很大。内力和位移的动力放大系数对曲率半径的变化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当曲率半径小于某个特征值后,动力放大系数变化很大。

2010 Vol. 29 (1): 38-42 [摘要] ( 1620 ) HTML (0 KB)  PDF (1567 KB)  ( 880 )
43 多阻尼比设计反应谱的非平稳地震动场拟合
>田玉基;杨庆山
DOI:
采用频域调整方法生成与设计反应谱相吻合的地震动,并利用解析迭代方法计算地震动的反应谱,提出了迭代计算的收敛准则。在相关地震动场模拟方法中,将相位差谱的统计模型引入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方法之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生成地震动场。将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动拟合与非平稳地震动场的合成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多阻尼比设计反应谱的非平稳地震动场拟合问题。
2010 Vol. 29 (1): 43-47 [摘要] ( 2063 ) HTML (0 KB)  PDF (1581 KB)  ( 1041 )
48 偏心阻振质量阻抑振动波传递特性研究
>姚熊亮;计方;钱德进;庞福振
DOI:
利用波动理论的分析、处理方法,分析了偏心阻振质量阻抑振动波传递的特性,给出了偏心阻振质量对平面弯曲波传递的阻抑公式;相应的模型实验分析表明测试所得数据与理论推导的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借助数值仿真手段,将偏心阻振质量引入水下双壳动力舱段的减振降噪中。结果表明:阻振质量偏心布置时与其固定的船体板中发生波型变换,衍生波产生了附加隔声量(相对于对称布置),且附加隔声量的量值主要取决于波型变换的程度;偏心阻振质量有效的抑制了双壳动力舱段中高频段的声辐射。
2010 Vol. 29 (1): 48-52 [摘要] ( 1778 ) HTML (0 KB)  PDF (1476 KB)  ( 712 )
53 基于噪声水平自适应估计的往复压缩机振动信号局部投影降噪方法
>张来斌;李峰;段礼祥
DOI:
局部投影降噪算法在其应用过程中,邻域的选择对降噪效果有较大影响。提出了改进算法以解决传统算法中邻域难以选取的问题。该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依据频带能量的差异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噪声频带和系统信号频带,将噪声频带能量占原始信号能量的比值估计为噪声水平。在一定程度内逐步增加分解层数,直至该噪声水平收敛。根据收敛时的噪声水平估计相空间中相点的邻域半径,此外利用该噪声水平可实现对原始信号的盲信噪比估计。对含噪的Lorenz和Rossler序列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降噪效果优于一些传统方法和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局部投影降噪算法。对实测往复压缩机振动信号的降噪研究,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 Vol. 29 (1): 53-57,9 [摘要] ( 1539 ) HTML (0 KB)  PDF (2010 KB)  ( 633 )
58 钻井泵阀寿命分析
>杨国安;乔舰;宋征;戴静君
DOI:
通过对钻井泵阀疲劳寿命的研究,近一步阐明泵阀失效的主要机理。利用ANSYS/LS—DYNA软件构建泵阀三维实体模型,模拟阀盘冲击阀座的过程,得到阀盘受力分布图。据此分析了脉动循环应力对泵阀疲劳破坏的影响,该分析着重考虑了应力集中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对加速泵阀失效所带来的危害性,完善了泵阀的无冲击理论。依据泵阀疲劳寿命曲线,对泵阀使用寿命进行估算,并提出一种泵阀结构改进的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缓了应力集中,对延长泵阀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010 Vol. 29 (1): 58-61 [摘要] ( 1472 ) HTML (0 KB)  PDF (1852 KB)  ( 813 )
62 浅海目标辐射噪声测量中声聚焦现象引起的误差分析及修正
>杨德森;胡鹏涛;
DOI:
研究了浅海近距离声聚焦特性及其对目标辐射噪声测量的影响和修正方法。利用基于射线理论的虚源法,建立了典型声源和复合声源的声场计算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声聚焦引起的测量误差,将单点测量模型和阵列多点测量模型进行对比,并进行湖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阵列多点测量模型能有效的对信道空间传递函数平滑,为如何减小声聚焦对目标辐射噪声测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实际工程测量的数据分析和测量精度的提高。
2010 Vol. 29 (1): 62-67 [摘要] ( 1559 ) HTML (0 KB)  PDF (2429 KB)  ( 621 )
68 主动式冲击隔离的快速回复性理论研究
>张萌;张振山;张文群
DOI:
对主动式抗大冲击隔离器快速回复性进行了理论描述,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利用Pontyagin最大值原理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快速回复性隔离器的隔离力控制是一个最大力量控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主动式快速回复冲击隔离器的特征参数,指明了其工程实现方法。研究填补了主动式冲击隔离理论在快速回复性方面的空白。
2010 Vol. 29 (1): 68-72 [摘要] ( 2294 ) HTML (0 KB)  PDF (1119 KB)  ( 713 )
73 气动措施抑制桥梁涡振机理研究
>许福友;林志兴;李永宁;楼文娟
DOI:
通过表面测压方法研究了桥梁主梁基本断面、添加抑流板或导流板后断面的涡激共振特性;基于三种断面不同风速各测点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及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对涡振的影响,揭示了扭转涡振及气动措施抑振的机理。研究发现:扭转涡振的根本原因是上表面上游的分离使得中游和下游区域压力脉动非常强烈,各测点脉动压力具有相同卓越频率,且与总体气动力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文抑流板改善了上表面流场分布,有效抑制了涡振;而导流板对上表面流场基本无影响,未能抑制涡振。
2010 Vol. 29 (1): 73-76 [摘要] ( 1532 ) HTML (0 KB)  PDF (2752 KB)  ( 1357 )
77 大型超高钢结构电视塔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何敏娟;梁峰;马人乐
DOI:
通过对大型超高钢结构电视塔1/4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以及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频率变化和塔楼顶部位移,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原型结构前三阶自振频率为0.303Hz(X向平动)、0.317Hz(Y向平动)和0.625Hz(扭转),对应的振型周期依次为3.3s、3.15s和1.6s,其扭转周期与前两阶平动周期的比值分别为0.48和0.51,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807和1/99,表明原型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
2010 Vol. 29 (1): 77-80 [摘要] ( 1722 ) HTML (0 KB)  PDF (1309 KB)  ( 922 )
81 桥梁断面气动导纳互谱识别方法注记
>赵林;葛耀君;李鹏飞
DOI:
现存的各种气动导纳函数识别方法,为了便于求解忽略了脉动风速互谱的作用,且假定脉动风水平和竖向分量对抖振力导纳函数分量作用等效,识别过程缺少对算法系统和试验采样误差影响的标定,导纳函数识别结果缺少验证等诸多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改进的互谱导纳识别方法,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详细标定了算法系统和试验测量误差的影响,基于测量稳定性和精度较高的节段模型高频天平测力方法识别了流线型箱梁桥梁节段Scanlan抖振气动力全部六个导纳函数分量。
2010 Vol. 29 (1): 81-87 [摘要] ( 1606 ) HTML (0 KB)  PDF (4152 KB)  ( 717 )
88 聚氨酯空腔尖劈吸声性能实验研究
>姚熊亮;计方;庞福振;于丹竹
DOI:
本文实验测试了新型聚氨酯空腔尖劈不同温度下材料低频动力学参数及尖劈不同静压下吸声系数。通过绘制Wicket 图进行了数据筛选,应用时温等效原理,得到了规定温度下宽频范围内材料动态力学参数,随后讨论了尖劈吸声性能随静水压力、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在测试数据基础上,基于优化理论对尖劈腔型进行优化设计,开展了声呐平台区敷设空腔尖劈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敷设前后声呐平台的声振特性,验证了新型聚氨酯吸声尖劈的减振降噪效果。
2010 Vol. 29 (1): 88-93 [摘要] ( 1901 ) HTML (0 KB)  PDF (2385 KB)  ( 873 )
94 非粘滞阻尼系统阻尼系数识别的拉普拉斯域方法
>沈洪宇;段忠东
DOI:
在结构动力响应的分析中,阻尼模型的选取对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相当的制约性,因此,结构的阻尼值机理及阻尼参数的识别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由于结构实际阻尼机理的复杂性,目前常用的粘滞阻尼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更一般的非粘滞阻尼模型,该模型的阻尼力与质点速度的时间历程相关;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具有该阻尼的系统进行复模态分析,推导得到了结构阻尼系数的识别方法。对算例的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这种非粘滞阻尼模型的阻尼系数;当阻尼的非粘滞性不强时,其得出的结果与已有方法对粘滞阻尼参数识别的结果一致。
2010 Vol. 29 (1): 94-99 [摘要] ( 1980 ) HTML (0 KB)  PDF (2245 KB)  ( 819 )
100 汽车排气系统吊耳动刚度优化方法的研究
>上官文斌;黄志;贺良勇;段小成
DOI:
基于汽车排气系统吊耳传递的动态载荷最小、吊耳耐疲劳性最好,建立了考虑动力总成在内的排气系统振动分析模型。进行了排气系统的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测试,并和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所建立的排气系统振动模型的正确性。以吊耳的垂向动态载荷最小和其静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排气系统吊耳动刚度优化模型。优化后,在怠速工况和2档全负荷加速工况下对车身底板驾驶员位置进行了振动响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吊耳刚度,能够有效降低车身底板的振动加速度,表明了本文阐述的排气系统建模和吊耳动刚度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建模与优化方法,对排气系统的吊耳动刚度计算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2010 Vol. 29 (1): 100-102, [摘要] ( 1654 ) HTML (0 KB)  PDF (894 KB)  ( 757 )
103 汽车变速箱齿轮传动系动力学振动特性的研究
>郭磊;郝志勇;蔡军;刘波
DOI:
文章建立发动机曲柄连杆系统的扭振当量模型,得到飞轮端动态转速波动及扭振角位移作为齿轮传动系主轴输入端的动态激励;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某五挡手动变速箱齿轮传动系动力学模型,以二档为例,分析了上档齿轮在齿面啮合时变刚度作用下产生的呜呜噪声(Gear Whine)特性,及未上档齿轮在其自由惯量和齿侧隙下产生的咔嗒噪声(Gear Rattle)特性;分析了发动机二档转速范围内齿轮传动轴各处轴承动态载荷的频谱特性;同时,利用实验测量的曲轴系扭振各阶次曲线验证了扭振当量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实验表面振动速度法识别了转速范围内变速箱结构的振动速度级,验证了动力学仿真模型中得到的动态啮合冲击载荷的特性。
2010 Vol. 29 (1): 103-107 [摘要] ( 1537 ) HTML (0 KB)  PDF (2836 KB)  ( 1236 )
108 基于R-SOBI的结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
>付志超;程伟;徐成
DOI: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健SOBI算法提取结构/系统的频率、阻尼比及模态振型的方法。运用该法提取系统/结构模态参数的步骤为:首先利用稳健SOBI的盲源分离方法采集的信号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矩阵作为结构/系统的模态振型矩阵,最后再对各个分离后的单自由度信号提取频率、阻尼比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提取出结构/系统的模态参数,尤其是即使噪声环境下仍然能准确提取出系统的模态振型矩阵。
2010 Vol. 29 (1): 108-111 [摘要] ( 1623 ) HTML (0 KB)  PDF (811 KB)  ( 795 )
112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谐波叠加法
>李春祥;刘晨哲
DOI:
风荷载的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脉动风速时程的各种数值模拟方法中,谐波叠加法最为常用。而且,通过引入FFT和不同插值技术可以在不显著地影响模拟精度的情况下,大大地缩短模拟计算所花费的时间。本文提出使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 neural network)插值技术来改进传统的谐波叠加法。使用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传统的谐波叠加法(未引入插值技术)来模拟一幢100米高高层建筑上10个点的脉动风速时程,通过均方根误差( Root Mean Square Error, )和相对误差系数( Error factor, )两项指标来评价改进的与传统的谐波叠加法相比较的模拟计算精度,并且记录各自所耗费的时间。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谐波叠加法的精度令人相当满意,模拟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2010 Vol. 29 (1): 112-116 [摘要] ( 1985 ) HTML (0 KB)  PDF (1462 KB)  ( 782 )
117 大跨度拱桥基于降阶模型的半主动鲁棒控制
>李正英;熊辉
DOI:
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拱桥的减震控制,首先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跨度拱桥进行模型降阶,以用于控制系统设计。为解决大跨度拱桥降阶控制中模型简化而导致的未建模频域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溢出问题,采用基于混合灵敏度的鲁棒控制策略来消除溢出不稳定。结合基于Sign函数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建立了拱桥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鲁棒控制策略。最后,以西藏尼木大桥作为算例,对该拱桥采用上述半主动鲁棒控制和LQG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减震控制分析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通常的LQG控制方法相比,能有效的抑制溢出,保证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
2010 Vol. 29 (1): 117-120, [摘要] ( 2381 ) HTML (0 KB)  PDF (2028 KB)  ( 577 )
121 风力机叶片挥舞/摆振的动力失速非线性气弹稳定性研究
>任勇生;林学海
DOI:
研究动力失速风力机叶片的非线性气弹系统的稳定性。叶片结构采用具有挥舞/摆振耦合的典型截面模型,动力失速非线性气动载荷的计算采用基于半经验的ONERA非定常、非线性气动模型。为了减少由于线性化气弹稳定性分析模型带来的误差,本文直接采用时间域数值积分法,对叶片挥舞/摆振耦合非线性气弹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研究叶片动力失速诱发颤振的稳定性,分析了缩减速度、预尖锥角的影响,并且针对目前文献很少报道的结构阻尼参数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
2010 Vol. 29 (1): 121-124 [摘要] ( 1947 ) HTML (0 KB)  PDF (2015 KB)  ( 979 )
125 波叠加联合波束形成的局部声场重建技术研究
>贾文强;陈进;李加庆;杨超
DOI:
传统近场声全息是以快速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在有限测量孔径条件下将产生窗效应和卷绕误差,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叠加联合波束形成的局部声场重建技术。首先利用波束形成对传声器阵列采集的声场信息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声源的具体位置;然后在该位置配置等效源,并利用迭代算法对局部声场的数据扩展;最后应用扩展后获得的声场数据进行重构。该技术只需要少量的传声器就可以方便快速的实现声场重建。在半消声室内采用两个音箱模拟声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小测量孔径下该方法可以准确的重构外部声场,拓宽了近场声全息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2010 Vol. 29 (1): 125-127, [摘要] ( 1496 ) HTML (0 KB)  PDF (1383 KB)  ( 796 )
128 斜拉网格结构的结构形式、应用及特性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高维成;于岩磊;樊久铭;刘伟
DOI:
斜拉网格结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刚柔混合结构体系之一,由塔柱、拉索、网格结构组合而成。本文系统的对该类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及展望。首先,对该混合结构的结构形式发展及部分工程应用进行了介绍;之后,分别回顾了斜拉平板网架结构和斜拉空间网壳结构的结构特性研究,从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参数振动和模态跃迁等因素,突出分析了斜拉空间网壳结构复杂的动力特性行为;最后,分析尚存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0 Vol. 29 (1): 128-132 [摘要] ( 1549 ) HTML (0 KB)  PDF (1229 KB)  ( 739 )
133 箱梁断面静风力系数的CFD数值模拟
>刘钥;陈政清;张志田
DOI:
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桥梁跨中断面周围的风场特征,不仅能得到流场的压力、速度和涡旋的分布,还提取了箱梁断面的三分力系数。分别采用不同密度网格划分对主梁断面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值进行比较,选取最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法。然后,对某一大跨度桥梁跨中断面的箱梁模拟了从5至+5共11个整数度风攻角工况的三分力系数。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不同攻角下的压强和速度分布,验证了采用CFD技术模拟桥梁三分力系数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2010 Vol. 29 (1): 133-137 [摘要] ( 2340 ) HTML (0 KB)  PDF (3037 KB)  ( 880 )
138 安装间隔棒的双分裂导线微风振动分析
>孔德怡;李黎;龙晓鸿;叶志雄
DOI:
为了分析安装了间隔棒的双分裂导线微风振动强度,研究了利用有限差分法(FDM)分析微风振动的关键技术。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将实测的输电线自阻尼功率等效成为粘滞阻尼系数,将输入风功率等效成为微风激励力。推导了分裂导线-间隔棒体系动力微分方程,利用四阶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动力方程得到导线的最大振幅;根据振幅和曲率的关系推导了输电线动弯应变幅值沿输电线的分布规律。通过某220kV双分裂导线算例分析:未安装间隔棒时,有限差分结果与能量平衡法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安装了间隔棒的情况下,有限差分法能够反应间隔棒刚度、阻尼对分裂导线微风振动的影响,并且可以考虑由于子导线振动差异导致的相互拉扯效应。
2010 Vol. 29 (1): 138-142 [摘要] ( 2141 ) HTML (0 KB)  PDF (1513 KB)  ( 984 )
143 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实现匹配追踪算法
>张建军;王仲生;余汇
DOI:
针对匹配追踪信号稀疏分解的巨大计算量问题,在具有全局优化能力的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BFGS(Broyden、Fletcher、Goldfarb和Shanno)方法和变异操作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实现信号匹配追踪分解。利用BFGS方法增强了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加快了信号特征提取速度;通过变异操作控制种群多样性以避免早熟收敛,增强了算法全局探测能力,提高了信号特征提取精度。通过与单一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实现仿真信号匹配追踪分解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使用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匹配追踪分解能够快速准确提取信号特征参数。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某内圈损伤轴承振动信号中的冲击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010 Vol. 29 (1): 143-147 [摘要] ( 1504 ) HTML (0 KB)  PDF (1668 KB)  ( 946 )
148 基于振型控制的变厚度梁的优化设计研究
>李徐钢;左曙光;郭伟
DOI:
提出了计算梁弯曲振动的新方法。从弯曲变形的角度出发,利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建立了梁弯曲振动的计算模型,模型同时适用于等厚度梁和变厚度梁。使用不同类型的梁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同时,尝试使用该模型进行梁的振型优化设计,对模型做适当的变形后,就可以以梁的频率和振型作为目标,通过数值方法来获取最佳的厚度分布值。最后用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梁的振型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2010 Vol. 29 (1): 148-152 [摘要] ( 1512 ) HTML (0 KB)  PDF (1491 KB)  ( 855 )
153 用应变片法确定混凝土动态起裂时间的研究
>樊鸿;张盛;王启智
DOI:
在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动态起裂韧度KId测试中,准确确定试件裂尖的起裂时间是测试工作的关键。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圆孔裂纹平台巴西圆盘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径向冲击试验,通过在裂尖粘贴应变片的方法来确定起裂时间。讨论了应变片在裂纹尖端的粘贴位置、粘贴方向等因素对起裂时间测试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裂尖应变片的最佳粘贴方式是:在裂纹延长线上或在裂尖并与裂纹垂直的线上,都距离裂尖3mm左右,且粘贴方向与裂纹延长线垂直。给出了考虑贴片位置和试件厚度的起裂时间计算公式。
2010 Vol. 29 (1): 153-156 [摘要] ( 2317 ) HTML (0 KB)  PDF (1159 KB)  ( 715 )
157 振动涡流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田新启;陈虎勋;高 亹
DOI:
目前,大型旋转机械轴振动监测主要使用涡流传感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能否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针对振动涡流传感器的材料敏感性和温漂问题,分别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提出了一种消除材料敏感性的变换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论证;其次在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温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减小温漂的方法。最后将两种方法综合应用于探头设计之中,实验表明,振动涡流传感器材料敏感性误差小于3.5%,温漂小于2.5%。
2010 Vol. 29 (1): 157-161 [摘要] ( 1554 ) HTML (0 KB)  PDF (1381 KB)  ( 775 )
162 基于应力概率密度和功率谱密度法的随机声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研究
>沙云东;郭小鹏;张 军
DOI: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结构的声疲劳问题,研究了一种用于随机载荷下结构疲劳寿命预估的有效方法。首先,对薄壁结构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Von Mises应力过程的概率分布作了研究,给出了应力峰值概率密度函数的表达式。基于Miner线性理论,提出了基于应力概率密度和功率谱密度法的随机声疲劳寿命预估方法,并建立了疲劳寿命预估模型。以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结构为例,在采用耦合的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计算出随机声疲劳应力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疲劳寿命估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宽带修正。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航空薄壁结构随机疲劳寿命分析具有实用性。
2010 Vol. 29 (1): 162-165 [摘要] ( 1532 ) HTML (0 KB)  PDF (993 KB)  ( 887 )
166 大型调节阀死区的颤振补偿研究
>谢玉东;王 勇;刘延俊
DOI:
针对大型电液调节阀的死区是导致其调节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调节阀死区的产生原因,研究了在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叠加高频颤振进行死区补偿的机理。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液调节阀的死区补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颤振信号的幅值、频率和均值对死区补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叠加适当的高频颤振信号,使电液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始终处于微小的颤振状态,可以有效克服死区的影响,改善调节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实现对调节阀死区的有效补偿。
2010 Vol. 29 (1): 166-169 [摘要] ( 1508 ) HTML (0 KB)  PDF (1479 KB)  ( 612 )
170 发动机喘振故障检测的神经网络免疫识别模型
>侯胜利;王 威;胡金海;史霄霈;周根娜
DOI:
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检测的神经网络免疫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人工免疫系统的反面选择原理来构建神经网络检测器,通过训练将失速压力信号的模式特征存储在分布的检测器中。检测器用于捕获信号的失速模式特征,当检测器与特征样本匹配时则激活该检测器,根据检测器的激活情况来发现失速点。对某型涡喷发动机压力测量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由失速气团造成的压力信号突变具有较强的分辨力,可以用于发动机喘振的早期检测。
2010 Vol. 29 (1): 170-172 [摘要] ( 1441 ) HTML (0 KB)  PDF (1467 KB)  ( 824 )
173 橡胶隔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理论与实验研究
>赵 广;刘 健;刘占生
DOI:
基于静态压缩实验、广义胡克定律和应变能密度推导了描述橡胶超弹性的本构关系,进而获得了橡胶隔振器静态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动态激振实验的动态刚度模型,该模型由橡胶隔振器静态刚度、位移系数和频率系数组成。在此基础上,对单自由度质量-隔振器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二者获得的系统的固有频率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橡胶隔振器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获得橡胶隔振器静、动态刚度模型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思路,并为研究含有隔振器的动力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 Vol. 29 (1): 173-177 [摘要] ( 1619 ) HTML (0 KB)  PDF (1771 KB)  ( 1000 )
178 混合介质缓冲器的动力学特性及缓冲效果研究
>张翠霞;陈 前;滕汉东
DOI: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混合介质缓冲器,其中的混合介质由不可压缩的航空机油与可压缩的空心橡胶小球组成。当冲击发生时,液体将动压力瞬间传递到所有小球上,使它们同时参与变形,冲击能量可被大幅度吸收、损耗。若设计得当,这类缓冲器可具有卓越的缓冲性能。建立了混合介质缓冲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得到该方程的数值解,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理论分析了不同冲击作用下该系统的位移功率谱及混合介质缓冲器的各参数对缓冲效果的影响,对混合介质缓冲器的缓冲效果作出评价。
2010 Vol. 29 (1): 178-182 [摘要] ( 1489 ) HTML (0 KB)  PDF (1553 KB)  ( 933 )
183 板式剪切型铅阻尼器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彭凌云;闫维明;何浩祥
DOI:
提出一种新型的剪切型铅阻尼器,该装置中铅块直接嵌于滑动钢板与固定钢板的凹槽之间,构造简单。基于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该装置的滞回性能及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可以采用双线性模型加以模拟;阻尼器屈服阻尼力由铅块的剪切面积决定;加载曲线中弹性阶段与完全塑性阶段之间的过渡弧段的曲率半径与剪切铅块的长厚比成反比。
2010 Vol. 29 (1): 183-187, [摘要] ( 1689 ) HTML (0 KB)  PDF (2826 KB)  ( 940 )
188 飞机在预应力桥梁上降落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罗昆升;赵跃堂;陈云鹤;张祥伟
DOI:
将现有高等级公路直线段应急改成飞机跑道是特殊情况下维持空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公路直线段包含的中小跨径桥梁将会影响飞机起降。文中针对目前高等级公路中广泛存在的13m与10m跨径的标准多跨简支预应力梁桥梁,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分析了预应力桥梁的初始状态及飞机在预应力桥梁上着陆时对桥梁的冲击响应,据此得到了高等级公路13m和10m跨径的桥梁在飞机直接着陆情况下的动力响应。计算表明13m跨径的预应力桥梁承受某型飞机直接降落相对冒险,所得到的有关结论可供今后在高等级公路直线段中选择应急飞机跑道路段参考。
2010 Vol. 29 (1): 188-192 [摘要] ( 2440 ) HTML (0 KB)  PDF (2547 KB)  ( 714 )
193 充液管道模态的参数灵敏度及其共振可靠性分析
>黄益民;刘 伟;刘永寿;岳珠峰
DOI:
本文分析充液管道模态的参数灵敏度,并对充液管道的共振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管道与液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所建立的简单管道系统进行模态计算。然后假设管道结构参数服从某种随机分布,分析了对应的一、二阶模态的概率分布并讨论了这些参数对管道固有频率的灵敏度影响。最后利用干涉理论对流固耦合管道系统进行了防共振可靠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管道防共振设计和管道的共振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2010 Vol. 29 (1): 193-195 [摘要] ( 1991 ) HTML (0 KB)  PDF (1565 KB)  ( 939 )
196 基于谱相关密度切片分析和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明阳;陈进
DOI:
为了对旋转机械中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分析,针对滚动轴承具有二阶循环平稳的特点,采用了谱相关密度组合切片分析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的特征作为输入向量,用“一对其他”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故障识别,给出了基于谱相关密度组合切片分析和多类支持向量机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流程图,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估计精度。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验证了该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2010 Vol. 29 (1): 196-199 [摘要] ( 1568 ) HTML (0 KB)  PDF (1491 KB)  ( 801 )
200 漂浮基柔性空间机械臂关节运动的拟增广自适应控制及柔性振动实时主动抑制
>洪昭斌;陈 力
DOI:
讨论了载体位置、姿态均不受控情况下,自由漂浮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关节运动的拟增广自适应控制和柔性振动实时主动抑制问题。此类机器人系统的特点在于:结合系统动量及动量矩守恒关系得到的完全能控形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系统惯性参数不符合惯常的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地面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在此难以直接推广应用。为了克服上述难点,我们仅将系统动量守恒关系耦合到系统动力学方程当中,而不耦合系统动量矩守恒关系,结果得到一组欠驱动形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其优点在于,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一组组合惯性参数保持惯常的线性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具有未知参数柔性空间机械臂关节轨迹跟踪的拟增广自适应控制方案。并根据柔性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设计了一个基于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方案来对柔性杆的振动进行快速实时的抑制。所提出的控制方案还具有不需要测量、反馈载体位置、移动速度和移动加速度的显著优点。系统的数值仿真,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2010 Vol. 29 (1): 200-206 [摘要] ( 2042 ) HTML (0 KB)  PDF (1251 KB)  ( 600 )
207 基于位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易损性分析
>朱 健;谭 平;周福霖
DOI:
通过按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的规定构造加速度反应谱作为随机激励,构筑了我国四川地区典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厂房有限元模型,采用拟动力时程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的易损性曲线;同时,针对原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柱基础容易发生屈服破坏的情况,对原型结构基础采取了铅芯阻尼橡胶支座隔震加固措施,并对加固后的厂房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修正易损性曲线,通过对比得到结构在地基不失稳的前提下,在小震时发生中度以上损伤的概率非常小,在大震时随着承重结构进入塑性屈服发生中度以上的损伤概率开始逐渐变大,而且厂房结构纵横两个方向的易损性概率在大震时有差异,采取隔震加固措施后结构损伤概率明显减小。
2010 Vol. 29 (1): 207-213 [摘要] ( 1542 ) HTML (0 KB)  PDF (2997 KB)  ( 755 )
214 基于振动响应时频分析的桅杆损伤识别方法
>周 凌;程 华;王仲刚;黄双杰
DOI:
桅杆的模态参数和刚度对纤绳平衡张力、激励和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导致目前比较有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和指标难以直接应用。为此,本文探索了基于测点振动响应时频分析而不依赖模态信息的桅杆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提出利用结构测点振动响应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统计量WCS(WVD Cross-term Statistic),通过比较损伤前后统计量的相对变化量来进行损伤识别。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测点振动响应的损伤识别指标WCS相对变化量,除能识别杆身单个不同程度的损伤位置以及多个损伤外,还能分辩出纤绳的损伤特征。通过增大激励的幅值和增加测点的数量,可以提高识别的精度和指标的灵敏度;基于测点位移响应与基于测点加速度响应的损伤识别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损伤识别效果。
2010 Vol. 29 (1): 214-218 [摘要] ( 1893 ) HTML (0 KB)  PDF (1554 KB)  ( 605 )
219 非谐和振动输送机输送速度分析
>冯维明;曲秀晓;刘晓东
DOI:
本文介绍和研究了非谐和振动输送机的输送原理和动力学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物料运动的基本特征,得到了物料连续滑动时的速度表达式。探讨了物料输送速度随激振频率不同而变化的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验证物料输送效率在某一激振频率有最优值。进一步讨论了另一重要参数――摩擦因数对物料输送速度的影响规律,为该类输送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 Vol. 29 (1): 219-222 [摘要] ( 1518 ) HTML (0 KB)  PDF (949 KB)  ( 776 )
223 新型加筋土挡墙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杨果林;林宇亮;李 昀
DOI:
对加筋格宾挡墙、绿色加筋格宾挡墙以及柔性网面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三种新型加筋土结构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施加了五种频率、四种振幅的动变循环荷载。每种挡墙累积振动次数达到200万次,得出了影响加筋土挡墙动变形特性的因素及其显著性,以及三种新型挡墙在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动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并对分级卸载时的挡墙的变形特性也作了研究。三种新型的挡墙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动变形特性表现出了很大的共性。
2010 Vol. 29 (1): 223-227 [摘要] ( 2347 ) HTML (0 KB)  PDF (2654 KB)  ( 713 )
228 压电传感技术在轮轨力实时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宋 颖;杜彦良;孙宝臣
DOI:
目前轮轨力测试传感元件大多采用应变片,但应变片存在零漂、抗干扰能力差、测试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不满足高速重载铁路轮轨力实时监测对传感元件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形,本文提出了基于压电传感技术的轮轨力实时监测方法.首先,根据轮轨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轨道系统约束条件,以及压电应变传感特性, 提出了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测试原理.然后,实验研究了PVDF压电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抗电磁干扰、抗零漂、可重复性等性能,并与普通电阻应变片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应用压电传感技术进行轮轨力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轮轨力监测原理的正确性.
2010 Vol. 29 (1): 228-232 [摘要] ( 2223 ) HTML (0 KB)  PDF (1459 KB)  ( 910 )
版权所有 © 2015《振动与冲击》杂志社
沪交ICP备20101001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邮编:200030, 电话:021-62821366 网址: http://jvs.sjtu.edu.cn E-mail: jvs@sjt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