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仇成群1,沈钰杰2,3,施德华3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70) PDF全文 (28633)   可视化   收藏
    含有惯容器、弹簧和阻尼器三类机械网络元件组成车辆悬架系统由于元件众多,难以实现工程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机电相似性理论,提出一种车辆机电悬架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在综合考虑汽车行驶过程中垂向运动和俯仰运动的四自由度车辆机电悬架半车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探索应用机电惯容器的新型车辆机电悬架对汽车动态性能的提升效果。对于车辆悬架的多参数多约束优化问题,在考虑传递函数正实性和悬架动态性能约束的条件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三种不同模式的车辆机电悬架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并利用机电惯容器与外端电网络进行网络综合被动实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单目标优化条件下,新型车辆机电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和俯仰角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26.5%和18.3%,在同时考虑双目标优化条件下可降低15.5%和11.4%,所提出的车辆机电悬架的动态隔振性能比传统被动悬架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悬架设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 论文
    刘志浩1,高钦和1,刘准1,王旭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69) PDF全文 (21134)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针对胎侧径向长度和胎体宽度比值(扁平比)接近1的重载子午轮胎的面内中低频试验模态分析、动力学建模和参数辨识方法。针对重载轮胎扁平比大的特点,开展柔性胎体与周向分布胎侧单元耦合的试验模态测试方法研究;建立考虑胎体面内弯曲和充气效应、胎侧惯性力和分段刚度的胎体-周向分布胎侧-轮毂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轮胎面内耦合固有频率解析解;开展结构参数辨识研究,预测高阶模态固有频率。结果表明:(1)重载轮胎在0~180Hz和180~300Hz频段内分别为柔性胎体与周向分布胎侧单元的同向与反向振动;(2)基于柔性胎体-周向分布胎侧单元-轮毂质量块耦合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学建模方法可准确表征300Hz范围内重载轮胎面内振动特征。
  • 论文
    罗振源1,闫维明1,许维炳1,周大兴2
    振动与冲击.
    摘要 (521) PDF全文 (18802)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颗粒阻尼器在长周期桥梁结构中的减震控制效果及其减震机理,以某典型的非对称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为原型,设计制作了该桥的1:20缩尺模型,并设计制作了可用于试验模型的多层隔舱式颗粒阻尼器,对设置颗粒阻尼器前后的模型桥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层隔舱式颗粒阻尼器在试验中未出现颗粒堆积现象,其对缩尺模型桥主梁的纵向地震响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能较大幅度降低主梁位移峰值响应和加速度均方根响应;该型阻尼器能显著增加主梁纵向振动(低频振动方向)的等效阻尼比,且对其纵向振动基频具有较显著的调谐作用;多层隔舱颗粒阻尼器能有效控制长周期桥梁的低频动力响应,可应用于长周期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中。
  • 论文
    孙韵韵,肖会芳,徐金梧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70) PDF全文 (16485)   可视化   收藏
    轧制界面的粗糙形貌可导致界面行为的根本变化,极大地影响着轧机辊系的动力学响应行为。考虑轧制界面粗糙形貌的影响,建立了轧机辊系系统的非线性垂直振动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具有不同粗糙形貌轧制界面的轧机辊系系统非线性刚度特性和固有频率特性,并与采用Duffing振子描述界面刚度的传统轧机模型进行了对比;采用多尺度法求解了考虑界面粗糙形貌影响的轧机系统主共振幅频特性方程,并推导了系统受迫振动响应的跳跃频率和跳跃幅值表达式,分析了轧制界面粗糙形貌、激励载荷、非线性刚度率和阻尼对轧机辊系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为抑制轧机振动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 论文
    余远林1 2 杨易1 刘付均3 石碧青1 谢壮宁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525) PDF全文 (14047)   可视化   收藏
    以建筑总高度为528m高的南宁五象东盟塔为工程案例,采用一种新的湍流入口生成方法——窄带叠加法(NSRFG)对其进行了风振响应大涡模拟研究,计算了该结构的基底荷载和位移响应,并把数值风洞模拟结果与高频天平测力(HFFB)风洞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顺风向和横方向基底弯矩功率谱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基本一致,扭转方向模拟结果有一定差距。在风振响应方面,数值模拟顺风向风振响应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横风向响应和扭转方向计算结果稍偏小。另外在横风向上,本文的数值模拟方法较好地预测了与实验结果相近的建筑模型漩涡脱落频率,能为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论文
    李琳 张永祥 明廷涛
    . 2009, 28(4): 145-148.
    摘要 (1712) PDF全文 (13901)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中的关联维数计算方法,对齿轮正常、齿根裂纹和断齿三种不同工况的振动信号进行识别。为了降低噪声对关联维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EMD滤波方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对仿真信号和齿轮箱实测信号的诊断,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论文
    陶然1,2,许有才2,和杰2,3,鲁云波2,3,乔王治2,3,杨春宇2,3,张俊喃2,3,李珺2,王华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637) PDF全文 (12385)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奇异值分解(SVD)优化局部均值分解(LMD)方法提取高速电梯滚动导靴振动信号故障特征分量的模态混淆现象,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增强小波分解(SSWD)优化LMD的高速电梯滚动导靴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构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小波基函数、尺度函数,利用小波分解(WD)的多分辨率滤波特性将原始信号分解为高频细节特征信号和低频近似信号;对高频细节特征信号进行信号增强、将增强后的高频细节特征信号与低频近似信号进行重构;采用LMD从重构信号中提取能够表征滚动导靴故障特征PF分量,求取PF分量的瞬时Teager能量波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实际工况信号处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SVD优化LMD方法,该方法完整地提取了滚动导靴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分量,避免了模态混淆现象出现。
  • 论文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29) PDF全文 (11543)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赵唯以,庞庆宏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25) PDF全文 (10728)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S-DYNA建立了冲击作用下单钢板混凝土组合板(Half-SC板)的有限元模型,根据现有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冲击物质量、冲击速度和钢板厚度对Half-SC板位移响应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Half-SC板的抗力和刚度计算式,提出了Half-SC板的抗力函数,并建立了计算Half-SC板位移响应的等效单自由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Half-SC板在冲击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可分为弹性受力阶段,混凝土冲切开裂阶段,水平钢筋断裂阶段;冲击速度对Half-SC板位移响应的影响最大,冲击物质量次之,钢板厚度的影响最小;所提出的等效单自由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Half-SC板的位移时程。
  • 论文
    钟明寿1,龙源1,刘影1,路亮2,刘健峰1,纪冲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97) PDF全文 (10275)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城市高架桥塌落振动及其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适于描述桥体塌落冲击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比较有、无防护条件下桥体塌落冲击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过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典型质点单元三向振动速度及应力时程曲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无防护措施条件下桥体塌落冲击隧道结构相比,以“钢板-橡胶轮胎”为主要形式的复合防护结构使隧道所受的振动速度、压应力和拉应力最大值分别下降了98.7%、95.6%及94.4%。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隧道结构所承受的振动速度低于地铁管理部门提出的安全阈值要求,综合防护体系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 论文
    陈海卫 张秋菊 苏高峰
    . 2009, 28(4): 188-193.
    摘要 (3374) PDF全文 (9746)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脱水振动特性,首先将非线性模型在静平衡点处线性化,用雅可比矩阵作为刚度矩阵,进行模态分析。分析了刚度矩阵的构成,并给出了其表达式。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洗衣机中的摆动振型,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摆动振型随吊杆切向阻尼的变化,讨论了脱水过程中的摆动平衡区与转子平衡区,进而分析了临界阻尼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二分法求取某型号洗衣机的临界阻尼点,经过计算点的拟和,指出了临界阻尼与衣物偏心距间存在近似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了临界阻尼的存在。最后在本文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液体平衡环的作用。
  • 论文
    王威,王聪,李聪慧,杜严峰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06) PDF全文 (8981)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动态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了周期性阵风流对通气航行体的超空泡形态和流体动力特性影响。首先通过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动态网格技术数值模拟周期性阵风流的可行性,然后基于该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性阵风流作用下通气超空泡航行体的空泡形态演化过程及流体动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周期性阵风流作用下,通气航行体的超空泡形态呈现周期性变化,航行体沾湿区域的大小和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了流体动力系数的周期性变化;航行体沾湿区域的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随着沾湿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沾湿区域升力占总升力的比例较大,沾湿区域的空泡闭合线附近存在高压区,使得沾湿区域的面积虽小,但却可以为航行体提供很大的升力。
  • 论文
    赵建岗1,宁静1,2,宁云志1,陈春俊1,李艳萍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79) PDF全文 (8841)   可视化   收藏
    机械设备监控系统收集的大量信号通常是包含多种自然振荡模式的非线性信号,这意味着单尺度特征提取无法表征这些非线性信号。而对于高维特征矩阵,也需要进一步提取主要的低维特征。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排列熵和线性局部切线空间排列(MPE-LLTSA)的非线性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通过MPE计算信号以获得具有高维度的多尺度特征。然后利用LLTSA挖掘嵌入的内在结构,实现低维特征提取。最后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来训练和识别低维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机械模式分类和故障识别领域的应用潜力。
  • 论文
    范博楠,王海斗,徐滨士,张玉波
    振动与冲击.
    摘要 (723) PDF全文 (8095)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故障诊断领域声发射信号因工作环境及采集设备自身影响常受强背景噪声干扰导致混叠失真问题,对故障诊断中声发射信号特性及处理流程、强背景噪声下声发射信号降噪方法(小波分析,ICA,EMD)、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及故障识别等国内外对强背景噪声下微弱声发射信号提取、处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声发射信号在降噪、特征提取及故障识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解决方法,展望声发射信号处理技术发展。
  • 论文
    郭学卫, 申永军, 杨绍普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82) PDF全文 (7870)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熵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故障特征提取新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首先把原始数据空间中可分性较差的数据映射到合适的分数阶空间,然后计算并比较经过合适阶次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后数据的样本熵,从而实现故障的特征提取。实测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提取信号特征,能增强不同故障模式的可分性,可以容易地将正常滚动轴承、内圈故障、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的信号区分。
  • 论文
    王燕华,吕静,吴京
    振动与冲击.
    摘要 (547) PDF全文 (7415)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混合试验的在线模型更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何提高神经网络在线模型更新算法的自适应性、稳定性和抗噪声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忘因子和LMBP神经网络的混合试验在线模型更新方法,即每时步利用试验子结构的历史试验数据形成带有遗忘因子的动态窗口样本,并采用增量训练方式训练LMBP神经网络,同步预测具有相同本构模型的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对一个两自由度非线性结构进行模型更新混合试验数值模拟,数值子结构恢复力预测值的RMSD最终为0.023 0。结果表明,基于遗忘因子和LMBP神经网络的混合试验在线模型更新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稳定性和抗噪声能力。
  • 论文
    窦朋1,王志东1,凌宏杰2,徐晓森2
    振动与冲击.
    摘要 (590) PDF全文 (6875)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理论,文章建立了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 ,TLD)与多层多模态平台结构的数值模型,系统性研究TLD减振频率和安装高度对多层结构前两阶共振模态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将阻尼力做功定量化,结合晃荡波、平台运动的相位延滞关系,分析了TLD对多层多模态平台结构的阻尼特性。研究表明:TLD不同安装位置的控制效果与结构对应模态的最大振型相关,晃荡过程中产生的倍频激励可拓宽TLD的减振频带。此外,保持2%的质量比不变,多TLD联合减振系统在对多层结构的减振效果更为稳定,无局部负面激励,两个共振点处的平均减振率均高于其他方案。
  • 论文
    毛育文 涂亚庆 肖玮 杨辉跃
    . 2012, 31(21): 112-119.
    摘要 (699) PDF全文 (6805)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年来频谱校正领域中离散密集频谱细化分析与校正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根据信号所包含的频率分量的数目,将密集频谱细化分析与校正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包含两个密集频率成分信号的频谱细化方法,另一类是包含三个及以上密集频率成分信号的频谱细化方法。综合阐明了各种离散密集频谱细化分析与校正方法的基本思想、算法原理、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密集频谱细化分析与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离散密集频谱细化分析与校正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论文
    魏静,赖育彬,秦大同,王刚强, 林小燕
    振动与冲击.
    摘要 (435) PDF全文 (6463)   可视化   收藏
    斜齿轮的轮齿误差是一个三维空间问题,其齿廓修形后啮合刚度的解析计算方法不同于直齿轮。改进了斜齿轮三维空间啮合线长度及位置计算方法,实现了斜齿轮啮合线长度及啮合位置的快速计算;根据力、变形分解原理和刚度/误差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轴向变形以及齿廓修缘的斜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模型;以一组斜齿轮副为例,研究了斜齿轮啮合刚度与啮合线长度在一个啮合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齿廓修形参数对斜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斜齿轮副啮合刚度,而且还可以确定最佳齿廓修形量,为斜齿轮的齿廓修形提供理论指导。
  • 论文
    段静波1,2,江涛2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63) PDF全文 (5917)   可视化   收藏
    将传递函数方法应用于带外挂机翼的颤振分析。首先,利用干净机翼的弯扭振动微分方程和Therdorson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建立了机翼颤振方程。其次,将外挂视为与机翼连接的具有质量及转动惯量的刚体,且考虑机翼与外挂间的俯仰联接刚度,通过变形协调和内力平衡等连接条件引入机翼颤振模型。然后,运用传递函数方法,将颤振微分方程转换为状态空间形式,通过求解复特征值问题获得了带外挂机翼的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通过与已有文献及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讨论了外挂质量、转动惯量、外挂位置、挂架俯仰联接刚度等因素对带外挂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
  • 论文
    陈 鑫1 李爱群2 李启才1 朱江3 安蔚伟3
    振动与冲击.
    摘要 (255) PDF全文 (587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针对自立式高耸钢结构振动控制的优化设计开展研究,首先,根据自立式高耸钢结构的特点,设计了环形调谐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 TLCD),描述了其力学模型,并进一步推导了高耸结构环形TLCD控制的动力学方程。随后,采用Sigmoid函数和线性叠加法构建了用于自立式高耸钢结构风振控制的复合满意度函数,从而基于满意度原理,并结合模式搜索算法,建立了自立式高耸钢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针对某自立式高耸钢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以环形TLCD的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由顶点位移、质量比和迎风面积比组成的复合满意度为目标,编制程序开展了所建立方法的数值算例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一组满足工程需要的设计参数,同时最优参数和相应设计目标对权重组合的变异系数小于0.1,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降低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时权重系数选取的难度。
  • 论文
    窦作成1,李以农1,杜明刚2,杨阳2,赵腊月2
    振动与冲击.
    摘要 (295) PDF全文 (5589)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档位行星变速传动系统因为参数选取不当致使多个档位存在扭转共振的问题,提出以系统固有频率对参数相对灵敏度为约束条件,采用相对初始参数变化率最小的动态优化目标函数和动态约束边界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多档位动力学参数优化修改。对采用不同优化步长情况下以基于相对初始参数最优和基于单步最优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行星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对参数灵敏度用于传动系统多档位和单个档位参数优化修改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初始参数最优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可以获得相比以单步最优的多步遗传优化算法更好的优化结果;行星变速传动系统单个档位固有频率对参数的灵敏度不能直接作为多个档位同时进行参数优化修改的参考。参数优化修改后系统所有档位在工作转速范围内都不会发生扭振共振,可为多档位行星变速传动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 论文
    刘少杰1,仇原鹰1,白金1,杜建功1,李静1,王海东2,王肇喜2,张磊3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37) PDF全文 (5434)   可视化   收藏
    在多轴复杂振动环境下,电连接器结构可能发生松动,影响其电器的电接触性能,导致设备功能失效。为探究多轴随机振动环境下电连接器松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导弹电子舱段上电连接器模型,在随机振动环境下模拟了插针相对插孔松动退出过程中接触压力的变化历程,揭示了电连接器松动过程中的应力演变机理;通过对比三轴与单轴随机振动环境下应力变化的趋势,并根据3个区间差异比较了三轴振动相对于单轴振动的电连接器松动特征,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松动的三轴振动应力筛选方法;运用R.Holm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关系式,导出了电连接器应力与电阻的映射关系,将对插针与插孔间的接触应力监测转化为对接触电阻的监测,解决了针孔内部动应力难以测量的技术难题。
  • 论文
    戎 保;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
    . 2011, 30(7): 178-187.
    摘要 (2152) PDF全文 (5281)   可视化   收藏
    体系统动力学是当今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为解决机械、航空、航天、兵器、机器人领域中大量机械系
    统的动态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与技术支撑。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研究是当前重大工程领
    域的迫切需求。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求解策略、控制设计、软件开发、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
    了较为全面地概括和总结,并简要展望了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趋势。
  • 论文
    郭林生1,文永蓬1,尚慧琳2,宗志祥1,孙倩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30) PDF全文 (5251)   可视化   收藏
    以研究城市轨道车辆弹性车体振动特性与车下设备之间的耦合振动关系为目的,利用模态叠加法原理建立了含有车下设备等效欧拉梁车体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在多种不同工况下分析了城市轨道车辆弹性车体中部与转向架上方的振动响应,讨论了车体的一阶弹性模态频率对弹性共振速度的敏感性,从全车长角度分析了车体与车下设备之间的耦合振动关系,并分析了全车振动变化情况,最后对车辆平稳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车下设备采用弹性悬挂对车体全车振动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抑制车体全车振动的角度,需要将设备对称安装在车体中部,对不同质量的车下设备采用弹性悬挂要有选择性;车体弹性振动受共振速度影响较大,在非共振速度下运行,能够有效降低全车的弹性共振,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论文工作对减少城市轨道车辆的弹性振动提高车辆舒适性和对车下设备的合理布局与悬挂有一定参考价值。
  • 论文
    廖凯1,朱家豪1,余田1,陈辉1,钟利萍1,龚海2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80) PDF全文 (5232)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7075铝板进行振动时效(VSR)实验研究,观察其对材料表面应力松弛的影响。采用振动模态仿真和X-ray应力测试,对材料表面应力分布、应力释放状况及其均匀化应对策略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VSR在振动台第5阶固有频率亚共振区开始,对试样造成表面应力松弛,在距离振幅最小的节线远端,应力释放率最大达到18.7%,而靠近节线处,应力松弛效果减弱,只有4.1%,说明振动时效下材料表面应力松弛出现不均匀。根据平台振型弯曲变形特点,本文提出位置交叉时效方法,以促使激振能均匀分配于材料表面。实验结果表明,铝板表面应力松弛波动由原来的14.6%降到了6.5%,应力分布不均匀得到明显改善,验证了位置交叉VSR方法的可行性,对VSR解决轻质结构零件应力均化问题具有参考作用。
  • 论文
    王永亮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93) PDF全文 (5204)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提出中厚圆柱壳振型的有限元(FE)位移超收敛拼片恢复方法,建立各阶振型的超收敛解,并基于振型超收敛解进行中厚圆柱壳自由振动的网格自适应分析。在给定有限元网格下,先应用常规有限元法(FEM)得到该网格下中厚圆柱壳频率和振型的有限元解,再引入超收敛拼片恢复方法和高阶形函数插值技术获得振型(位移)的超收敛解、通过计算Rayleigh 商获得频率的超收敛解,随后利用振型超收敛解估计有限元解在能量模形式下的误差,根据误差进行网格细分加密并生成新网格,重复该过程,直到获得优化的网格和满足预设误差限的高精度解答。数值算例表明,该算法适于求解多类边界条件、环向波数和厚长比的中厚圆柱壳连续阶频率和振型,求解过程可靠有效、解答精确。
  • 论文
    王成1,万博文2,陈燕燕3,毛飞鸿1,郭静1,陈娟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604) PDF全文 (5175)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弧齿锥齿轮的试验研究可为理论设计、制造和装配等提供基础数据,提高弧齿锥齿轮的啮合质量和使用性能。以弧齿锥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封闭试验系统,在准静态条件下开展试验研究。对不同转速和扭矩工况的传递误差和齿根应力开展测试,并从时域和频域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弧齿锥齿轮的传递误差呈正弦或余弦形式波动,并以转频对应幅值为主;随着扭矩的增加,弧齿锥齿轮传递误差峰峰值呈现递增的趋势,且传递误差转频对应幅值近似呈线性比例增加;转速对传递误差峰峰值影响较小,但对传递误差转频对应幅值影响较大。随着扭矩的增加,齿根应力峰峰值呈线性比例递增;转速对齿根应力峰峰值的影响较小;从小端到大端,齿根应力的变化很大且呈现增大的趋势;齿轮啮合过程中,轮齿进入啮合时,齿根应力为拉伸方向且应力逐渐增加达到峰值,随后轮齿逐渐退出啮合,齿根应力逐渐减小直至压缩方向并达到最小值;从频域角度齿根应力以转频及其倍频为主。
  • 论文
    张冕,王科盛,李亚鑫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90) PDF全文 (5151)   可视化   收藏
    与定轴齿轮箱相比,行星齿轮箱内部齿轮副复杂的相对运动所引发的振动响应更加复杂多样,因而对其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诊断颇具挑战。当内部轮齿发生故障时,由于故障啮合位置的动态性引起传递路径的时变性,固定在系统箱体上的单个传感器观测到的故障信息强度亦将呈现不规则变化的独特性。若想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些故障信息实现简单而有效的诊断,需重点关注故障啮合位置的周期特性,而后基于该周期所观测的信号进行“统筹兼顾”的分析,便可突显出各类故障的差异性。该研究在深入研究行星齿轮系统内部齿轮副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确定太阳轮故障动态啮合位置周期的方法,并考虑了以下两种情况:行星轮各不相同;行星轮完全相同。基于上述两种情况分别推导出太阳轮和行星架所需的最小旋转圈数的一般性表达式,该表达式可用于计算齿圈固定型的行星齿轮箱中的太阳轮故障啮合位置的运动周期。最后通过实验提出并验证了基于上述周期的故障诊断最小数据长度。
  • 论文
    方天成1,刘汉旭1,张园2,程建勋1,任福深1
    振动与冲击.
    摘要 (351) PDF全文 (5026)   可视化   收藏
    粒子浆液射流破岩过程涉及大变形、高应变及强载荷,表现为钢粒-浆液-岩石之间非线性动态耦合问题。针对岩石损伤瞬时多变性及观测困难等问题,开展了粒子与浆液射流冲击下岩石的动态损伤机理及破坏效应研究。首先,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有限元模拟(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 ,SPH–FEM)耦合算法描述了粒子-浆液冲击破岩的建模方法,然后结合JH-Ⅱ(Johnson-Holmquist-Ⅱ)模型与Rankine拉伸断裂软化模型建立了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对粒子浆液射流冲击破岩过程及损伤机理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损伤破坏主要以纵向扩展为主,具有瞬时性与阶跃性特征,呈现出“从累积损伤到不断破坏”的循环过程;岩石破坏机理以剪切破碎和拉伸裂纹为主。同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破岩样本的形态,并分析了冲击速度、角度与粒子尺寸对破岩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粒子浆液冲击钻井破岩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