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更多....  
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40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1-28
论文
 
       论文
1 基于动态黏结滑移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研究
>刘智1,赵兰浩2,吴晓彬1,周永门1,王姣1
基于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机理,搭建能够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之间黏结性能变化过程的动态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并结合单弹簧联结单元法建立钢筋混凝土分离式模型。模型避免了人为选择法向刚度困难的问题,并通过局部坐标系求解钢筋单元解决工程配筋布置问题,保证了复杂受力条件下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结合混凝土损伤模型进行经典算例分析,展示了模型对于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局部变形与作用力关系的模拟,并对比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Koyna重力坝表层配筋对大坝整体动力响应及最终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坝体表层易损区域布置抗震钢筋之后,在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作用下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限裂作用,提高坝体的抗震性能。算例的仿真结果均能够反映工程界的普遍认知,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2021 Vol. 40 (2): 1-8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2238 KB)  ( 56 )
9 钝体结构对纵振式压电气流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梁程1,2,阚君武1,2,张忠华1,2,王淑云1,2,黄鑫1,2,富佳伟1,2
为满足管道监测系统的自供电需求,提出一种复合钝体扰流纵振式压电气流发电机。介绍了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研究了钝体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证明了发电机原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阻力随流速及直径比增加呈二次方增长,平均阻力系数随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5.34);对于柔性钝体发电机,直径比与钝体厚度对其输出电压均有较大影响,存在最佳直径比(α=0.953)与最佳厚度(0.1 mm<C<0.3 mm)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当流速较高且其他条件相同时,A型、B型钝体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要高于C型钝体发电机;对于B型钝体发电机,刚柔直径比对其输出电压影响显著,存在最佳刚柔直径比(γ=0.429,γ=0.929)使得发电机的峰值电压达到最大。
2021 Vol. 40 (2): 9-14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1405 KB)  ( 118 )
15 考虑附属管的实尺寸钻井隔水管系统涡激振动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孔腾腾1,王嘉松1,吴文波2,许亮斌3,盛磊祥3,李朝玮3
实际钻井隔水管通常含6根附属管线,近期研究表明,实际隔水管外挂的附属管线对主管有一定的流动控制效果,它是否有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 ,VIV)  抑制作用亟待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基于RANS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 方程,结合k-ω湍流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嵌入多圆柱运动求解模块的OpenFOAM求解器,对不可压缩流体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求解,再耦合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流固耦合求解。研究了亚临界区雷诺数为20 000~85 000、典型约化速度为3~12、来流攻角为0°~330°的实尺寸钻井隔水管系统的涡激振动响应。结果表明,附属管对钻井隔水管的整体涡激振动整体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来流攻角和约化速度密切相关,当来流攻角为210°和330°时抑制效果最好。隔水管系统的横流向涡激振动较为剧烈时功率谱有峰值较大的唯一主频,此时主频接近于隔水管系统的固有频率。实尺寸钻井隔水管系统的涡激振动运动轨迹有多种形式,如雨滴形、倾斜倒立雨滴形、倾斜非对称“8”字形和近似椭圆形等。
2021 Vol. 40 (2): 15-22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1987 KB)  ( 112 )
23 基于径向励磁和永磁-电磁联合驱动的主动平衡执行器
>潘鑫1,2,彭瑞轩2,何啸天2,吴海琦1,2,葛德宏2,江志农1,2
在线主动平衡系统因可实时抑制旋转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振动,在高端机床和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平衡执行器作为主动平衡系统的终端执行机构,其性能参数决定了平衡系统的整体指标。对已有电磁滑环式平衡执行器的轴向励磁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励磁和永磁-电磁联合驱动方法的新型执行器结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了执行器的关键性能参数,并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径向励磁结构在整周范围内均可驱动配重盘完成自锁和步进动作,结构设计方案可行,且利用永磁-电磁联合驱动可将驱动电压有效降低12.5%,为该类执行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 Vol. 40 (2): 23-28 [摘要] ( 289 ) HTML (1 KB)  PDF (1642 KB)  ( 115 )
29 一种改进的特征匹配算法在碎片云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L Weizhen1,SONG Yan1,HUANG Xuegang2,YIN Chun3
为满足超高速撞击典型Whipple防护构型的损伤评估需求,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碎片云序列阴影图像进行深入研究。使用超高速序列激光阴影成像仪得到三组不同实验条件下碎片云发展过程的高清阴影图像,分别对每组最具代表性的2帧进行图像处理分析;根据碎片云图像特点以及碎片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碎片二次特征匹配算法,该方法包含碎片粗定位、特征定义及初匹配和精确匹配三步策略;通过运用改进的匹配算法,对选取的相邻两帧图片完成碎片高效匹配,并提取匹配碎片的运动参数,进而分析碎片的速度分布和飞行角度分布,获取二次碎片云相关运动特性;得到三组实验各自的轨迹模拟图。根据得到的轨迹分析结果分别对三组实验的后板损伤进行估计,并通过与防护构型的实际损伤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1 Vol. 40 (2): 29-38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930 KB)  ( 195 )
39 应变率突增对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影响的细观模拟
>金浏,余文轩,杜修力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往往遭遇多次动态荷载作用或在承受一定初始损伤荷载基础上再承受不同应变率的动态荷载。建立了哑铃型混凝土三维细观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名义应变率单独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单轴动态拉伸破坏行为,又分别对混凝土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和软化段的应变率突增行为开展了细观模拟,初步分析了应变率突增行为对动态拉伸破坏强度特性及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率下混凝土拉伸应变率硬化效应相对较弱,而在高应变率下应变率硬化效应显著增强;在加载上升段应变率突增后加载获得的动态拉伸强度和峰值应变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软化段应变率突增时,混凝土试件的“软化行为”转变为“硬化行为”,宏观应力-应变曲线会出现二次峰值;以初始应变率与突变应变率组合加载得到的动态拉伸强度均低于以突变应变率单独加载得到的拉伸强度,并且强度下降的百分比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
2021 Vol. 40 (2): 39-48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1883 KB)  ( 108 )
49 滑动型三维隔震装置双向加载试验及力学性能相关性分析
>刘文光1,梅晓晨1,许浩1,徐鸿飞2
介绍一种滑动型三维隔震装置,提出考虑参数影响性的滞回模型,并给出装置承载变形相关性公式。对滑动型三维隔震模型装置进行双向加载试验,得到不同加载工况下装置的滞回性能,并与单向加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滑动型三维隔震装置实现了竖向与水平向性能的解耦,双向加载结果与单向加载结果接近,可实现良好的耗能效果。进一步探究装置摩擦因数及倾斜角度对竖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建立滑动型三维隔震装置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角度及摩擦因数组合条件下装置的竖向力学性能变化趋势,并给出装置合理倾斜角度的设计范围公式,以期为滑动型三维隔震装置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2021 Vol. 40 (2): 49-56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659 KB)  ( 146 )
57 短纤维对泡沫铝压缩力学性能与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郭亚周1,刘小川1,白春玉1,何思渊2,王计真1
为探索闭孔泡沫铝加入短纤维后的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变化规律。利用熔体发泡法在铝熔体中加入短碳纤维后制作得到纤维增强泡沫铝,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在常温下分别对泡沫铝、纤维增强泡沫铝进行准静态和中应变率下(0.001~100 s-1)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对泡沫铝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在泡沫铝内部主要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模式:穿透模式、贯穿模式和嵌入模式;在平均孔径为2 mm的泡沫铝中加入长度为1 mm的纤维后,大多数纤维呈现穿透模式,泡沫铝整体性能下降,加入等含量长度为3 mm的纤维后,大多数纤维呈现贯穿和嵌入模式,平台应力和吸能效率有所提升;加入纤维后,泡沫铝整体呈现更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
2021 Vol. 40 (2): 57-62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1998 KB)  ( 105 )
63 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的自适应频带熵能比指标
>张龙,吴荣真
针对轴承的性能退化评估中常规时域统计参数如均方根值(RMS)对早期故障不敏感,而基于概率估计和空间距离的评估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模型较为复杂等问题。将能检测时间序列细微突变且计算效率高的排列熵(PE)引入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 同时考虑到PE对振动信号幅值不敏感,从而无法准确地反映振动信号不同频带能量分布情况,在PE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性能退化评估指标——熵能比(EER); 通过计算离散实验数据和全寿命疲劳实验数据的RMS,PE和EER,对比各指标与故障程度的一致性以及对早期故障和故障程度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ER相较于RMS和PE具有对早期故障更敏感且与轴承故障发展趋势一致性更好等优点。通过工程实际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EER指标的有效性,该研究结果有望为性能退化程度量化评估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指标。
2021 Vol. 40 (2): 63-71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2714 KB)  ( 89 )
72 层次离散熵及其在高压共轨喷油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柯赟,宋恩哲,姚崇,董全,杨立平
随着非线性科学理论的飞速发展,信息熵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中。提出了层次分析和离散熵结合的层次离散熵(HDE),研究其参数变化对熵值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并与多尺度熵(MSE)、多尺度模糊熵(MFE)、多尺度离散熵(MDE)、层次样本熵(HSE)和层次模糊熵(HFE)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DE在鲁棒性和计算效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基于HDE和成对邻近特征选择方法(PWFP)的优点,提出了基于HDE和PWFP的高压共轨喷油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共轨柴油机燃油压力波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该方法与MSE, MFE, MDE, HSE, HFE和PWFP结合方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信息熵的故障诊断方法来说,基于层次离散熵和PWFP的喷油器故障诊断方法有更高的故障识别率和计算效率。
2021 Vol. 40 (2): 72-8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2072 KB)  ( 152 )
81 改进经验小波变换与最小熵解卷积在铁路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乔志城1,2,刘永强1,2,廖英英2,3
经验小波变换是一种小波框架下的自适应信号分解方法,对旋转机械的非线性、非平稳振动信号有很好的分解作用。针对传统经验小波变换过程中频谱划分过多的问题,提出根据互信息值对频谱进行重新划分与合并的方法,能有效减少频带数量;选择峭度值最大的分量进行信号重构,再使用最小熵解卷积对重构信号进行降噪;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包络分析,能够有效地诊断出滚动轴承的微弱故障。通过仿真信号与铁路货车轮对轴承实验信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1 Vol. 40 (2): 81-9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3384 KB)  ( 332 )
91 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模型参数的时变特性研究
>孙颖,郑诚斌,卓卫东,黄新艺,郑路
为明确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模型参数的时变特性。以收集到的服役时间分别为3年、7年、10年、25年的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剪试验,分析支座使用时间对刚度、摩擦因数等力学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板式橡胶支座剪切刚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剪切刚度与使用时间呈非线性关系;临界滑移位移与使用时间未有明显的关系;摩擦因数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与使用时间呈非线性关系;基于剪切刚度及摩擦因数与使用时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考虑板式橡胶支座力学参数时变特性的力学分析模型。
2021 Vol. 40 (2): 91-96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314 KB)  ( 154 )
97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分形计盒维数的冲击定位方法
>陈思博1,2,潘晓文1,刘金福1,2
针对航空板结构健康监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形计盒维数的板结构分布式光纤冲击载荷定位方法。使用分形维数能够定量描述与刻画非线性系统行为的复杂性以及度量信号的不规则度。研究发现,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冲击响应信号频谱的分形计盒维数与冲击距离以及冲击位置与光纤轴向角度存在关联,以此为特征参数可以实现对冲击位置定位。由于冲击响应信号频谱的分形计盒维数与冲击位置之间存在重复性、非线性等问题,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了冲击点位置预测提高定位精度。该方法与时差冲击定位方法相比,无需高速FBG解调设备。
2021 Vol. 40 (2): 97-102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1166 KB)  ( 69 )
103 车辆悬架零部件载荷谱提取方法研究
>董国疆1,颜峰1,韩杰1,郎玉玲2
优选载荷谱提取方法是提高汽车悬架零部件疲劳性能分析精度的关键。基于此,以某紧凑型SUV和某中级轿车为测试车型,通过实车试验场强化路面和室内振动台架试验采集得到轮心六分力和悬架多个监测部位的加速度、位移响应信号;实测整车参数并在ADAMS软件中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虚拟迭代法和约束加载法对多种振动台工况进行仿真,获取整车模型中监测点响应数据;在时域和均方根值两方面对比分析车身和悬架监测点的仿真与实测曲线。研究表明:约束加载法更适用于高频率、低幅值振动工况;虚拟迭代法相比约束加载法适用范围更广、仿真精度更高,但更耗时;同时,通过试验场搓板路和长波路工况验证了上述结论,分别使用虚拟迭代和约束加载两种方法提取了转向节载荷谱,基于伪损伤值分析了结果差异,并且发现约束加载法提取的载荷谱分析转向节疲劳寿命较虚拟迭代法保守。
2021 Vol. 40 (2): 103-11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814 KB)  ( 236 )
111 消能伸臂体系减震性能的参数变异性影响分析
>刘良坤1,潘兆东1,谭平2,张尚荣3
为研究结构参数变异性对消能伸臂体系减震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该体系的有限元振动方程,同时提出地震响应简化分析的“Maxwell型阻尼器计算法”,并结合Gauss-Hermite降维算法分析了确定性激励、随机地震激励作用的参数变异影响情况。结果表明:Gauss-Hermite降维算法既能保证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确定性激励时,传统伸臂体系与消能伸臂体系的楼层响应标准差随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后者的标准差更小;随机激励时,消能伸臂体系仍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且对参数变异敏感性弱,鲁棒性更好。
2021 Vol. 40 (2): 111-118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1550 KB)  ( 97 )
119 冲击荷载作用下改良水泥-粉煤灰试样力学特性研究
>周盛全1,张勇飞1,徐颖1,李栋伟2
为探究石膏和石灰改良水泥-粉煤灰在冲击动载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不同养护龄期和不同配合比下的改良水泥-粉煤灰试样进行冲击试验。研究了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的破坏特征和动态力学特性,并重点分析了动态抗压强度(DCS)与养护龄期和石膏、石灰掺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样龄期的增加,石膏改良水泥-粉煤灰的脆性逐渐增强,而石灰改良水泥-粉煤灰的试样总体偏延性;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石膏改良试样强度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6%时,DCS达到峰值,早期石灰改良试样强度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而后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在掺量为12%时,90 d DCS达到最大值14.36 MPa。
2021 Vol. 40 (2): 119-126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1454 KB)  ( 102 )
127 矮塔斜拉桥地震损伤试验研究
>王献挚1,邓治国2,李建中1
为研究矮塔斜拉桥的纵桥向地震损伤发展过程,以一座典型的塔梁墩固结体系三塔矮塔斜拉桥为原型桥梁,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20的全桥振动台试验模型,并采用El Centro波和场地人工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试验模型进行纵桥向振动台试验,观测各试验工况下的试验模型地震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塔梁墩固结体系矮塔斜拉桥的地震损伤主要出现在主墩的墩底、墩顶部位,而主塔基本保持弹性。随着地震损伤发展,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逐渐增大,损伤情况逐步加剧;最终,主墩墩底部位发生严重损伤,核心混凝土压溃。
2021 Vol. 40 (2): 127-134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1826 KB)  ( 40 )
135 基于HVD包络谱瞬态能量曲率的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
>韩东颖1,罗皓1,孔祥西1,时培明2
针对复杂工作环境下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振动分解(HVD)包络谱瞬态能量曲率的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已知非平稳、非线性的复杂信号,利用结构低阶信息,利用HVD法将其分解为拥有缓慢变化多个信号分量之和,选取主分量提取信号特征;对于井架钢结构损伤识别,利用HVD法提取振动信号的损伤特征,将HVD包络谱瞬态能量曲率作为损伤敏感指标;计算井架钢结构振动信号包络谱瞬态能量曲率完成损伤识别,以ZJ70井架钢结构为例,通过损伤识别仿真计算,得出该指标对井架钢结构损伤敏感,能够准确识别单损伤和多损伤位置;将该方法应用于ZJ70井架钢结构实验模型,成功地识别了单损伤和两损伤,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021 Vol. 40 (2): 135-140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1916 KB)  ( 187 )
141 基于Sobol’法的可变形状空腔全局灵敏度分析
>宁方立1,2,张畅通1,2,刘哲1,2,丁辉1,2,翟庆波1,2,韦娟3
高速气流经过空腔结构产生的高强度空腔噪声极易诱发空腔内结构共振而导致腔内元器件声疲劳破坏。提出了一种可变形状空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通过机械装置调节空腔前、后壁面的倾斜角度达到降低空腔噪声的目的;在Ma=0.85条件下,利用大涡模拟(LES)预测空腔内的流体流动,以可变形状空腔的前、后壁面的倾斜角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空腔底板表面噪声载荷的主模态幅值作为响应,利用基于MSE准则的Kriging方法建立二自由度可变形状空腔的代理模型,利用Sobol’法分析模型的全局灵敏度。发现,可变形状空腔的前、后壁面倾斜可以明显抑制空腔底板表面噪声载荷的主模态幅值,其中后壁面倾斜的全局灵敏度为前壁面倾斜的1.712倍,并且前、后壁面倾斜对空腔底板表面噪声载荷的主模态幅值的交互影响小。
2021 Vol. 40 (2): 141-147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2301 KB)  ( 62 )
148 光热电站长轴多级熔盐泵模态抗震计算与分析
>刘永1,程道俊2,王德忠1,张继革1,胡耀钰1,冉红娟1
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泵(文中简称熔盐泵)结构特殊、运行环境恶劣,对安全和性能要求很高,模态计算、抗震分析是熔盐泵安全评定的重要环节。使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在充分考虑自重、熔盐泵附加质量、平台约束刚度矩阵等因素的条件下计算不同熔盐液位工况下熔盐泵的模态特性以及对核电安全停堆级地震(SSE)的响应情况,并采用核电行业抗震标准完成分析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熔盐泵在不同液位工况下的模态特性均能较好地满足避免共振的要求;在SSE级地震响应中末节排水管应力较大,是熔盐泵设计开发中须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填补了国内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泵模态、抗震研究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1 Vol. 40 (2): 148-155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1243 KB)  ( 49 )
156 基于SDAE和GRUNN的行星齿轮故障识别
>于军1,2,3,高莲莲4,于广滨5,刘可1,3,郭振宇2
对噪声环境和时变转速工况下行星齿轮故障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堆叠消噪自动编码器(SDAE)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NN)的行星齿轮故障识别方法。构建基于SDAE和GRUNN的混合模型,处理前后关联的时序数据,自动地从含噪样本中提取鲁棒故障特征;将行星齿轮故障诊断的训练样本看作该混合模型的输入数据,采用Adam优化算法和dropout技术训练该混合模型,实现多参数的优化,防止过拟合现象的发生;根据训练后的混合模型,利用softmax分类器识别待诊样本中行星齿轮的状态。通过行星齿轮的故障识别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和时变转速适应能力。
2021 Vol. 40 (2): 156-163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1621 KB)  ( 204 )
164 随机振动载荷下塑封球栅阵列含铅焊点疲劳寿命模型
>秦飞1,别晓锐1,陈思2,安彤1
导读: null
对塑封球栅阵列(PBGA)封装器件Sn37Pb焊点进行了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实验,得到各个载荷下焊点的疲劳寿命结果。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与实验条件一致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焊点的应力;将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相结合,并基于Steinberg寿命预测模型,发展了随机振动载荷下焊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疲劳寿命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可应用于PBGA封装焊点在随机振动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评估,为PBGA封装器件的设计与使用提供指导。
2021 Vol. 40 (2): 164-17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1463 KB)  ( 122 )
171 风偏角对方形断面结构驰振不稳定性影响
>马文勇1,2,张璐2,张晓斌2,邓然然3
形断面的细长结构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其在特定风向角和特定的风速范围下会发生具有较大危害性的驰振,目前斜置或者斜风向作用下的细长方柱驰振不稳定性的规律尚不清楚。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通过对斜置方柱气动力的分析,讨论了风偏角对方柱气动力的影响,基于准定常假设,分析了考虑风偏角的方柱驰振不稳定性。结果表明:方形断面是典型的驰振不稳定断面形状;随着来流与柱体轴向夹角的变小,方形断面的驰振不稳定区域增大,斜风向下的方柱更容易发生驰振,需要在类似结构抗风设计中引起重视。
2021 Vol. 40 (2): 171-175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465 KB)  ( 49 )
176 受单点横向非定常约束梁的响应分析
>丁维高,谢进
为研究梁上任意一点受横向非定常约束的稳态响应问题。提出直接使用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建立梁的动力学方程,从而可以使用简单边界下梁的模态函数表示约束作用于任一位置时的梁的响应;以约束为谐波函数为例推导了梁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受单点横向非定常约束梁的共振频率与非定常约束作用点的位置相关;共振时各阶模态频响会同时达到峰值,模态频响曲线呈现多峰值特征;而在各阶主频附近,对应阶模态响应没有明显的峰值,而其余阶模态响应会达到极小值;利用求解响应峰值频率比计算公式,得到非定常约束作用位置与梁动态响应峰值和极小值之间关系的解曲线;对解曲线的分析表明:当非定常位移约束作用在模态函数零点位置时,模态频响曲线会发生峰值与极小值合并的现象。
2021 Vol. 40 (2): 176-184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1507 KB)  ( 313 )
185 振动荷载下路基的能量耗散率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江辉煌1,2,吴龙梁1,2,高明显2,范少峰3,马驰2
为研究振动荷载作用下的路基内部的能量状态分布,基于Parseval定理,分别以动应变/加速度为变量,推导建立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路基内振动信号的能量耗散率计算公式;根据土体的动力互易性原理,进行了振动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利用试验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了该路基的能量耗散率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能量耗散率沿深度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呈指数衰减。能量耗散率沿深度方向衰减相比沿水平方向的衰减更为显著,深度方向衰减系数为水平方向衰减系数的2.5~3.0倍;②能量耗散率在不同深度处沿水平方向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而不同水平位置处沿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不同。距离振动点越远,能量耗散率沿深度方向的衰减越缓慢;③在该试验条件下,振动路基的能量分布范围为水平方向1.5 m和深度方向0.45 m,能量分布的水平范围约为深度范围的3.3倍,能量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呈扁平的“海鸥”状分布。
2021 Vol. 40 (2): 185-192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1474 KB)  ( 245 )
193 混掺MGO-MSF的水泥基材料的阻尼特性与微观结构
>王信刚,黄昱清,张晨阳
为探明混掺氧化石墨烯(MGO)和改性硅粉(MSF)对水泥基材料阻尼特性的作用机理,利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判断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采用强度试验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分别测试抗压强度和损耗因子,采用压汞仪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测试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混掺MGO-MSF(B4)的抗压强度比单掺聚合物的水泥浆体(J1)的提高了25%~30%,而B4的损耗因子比J1的只降低了15%~20%。保持MGO ∶MSF比例为1 ∶99时,随着掺合物总量(3%,5%,7%)增加,损耗因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混掺MGO-MSF促进了水化反应,使得B4形成更多的C-S-H凝胶和凝胶孔,有利于提高强度,表现为抗压强度B4>J1;同时,J1中存在大量小毛细孔,增强了减振耗能作用,有利于提高损耗因子,表现为损耗因子J1>B4。
2021 Vol. 40 (2): 193-198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1287 KB)  ( 28 )
199 高速重载液压系统气体溶解理论分析
>韩贺永1,秦丽霞1,柳渊1,马立峰1,李永祥2
针对液压系统中阀口空化后的气泡进入液压缸对液压缸表面造成气蚀以及对液压系统造成振动、噪声、不稳定等问题,以滚切剪液压系统为例,以液压油有效体积模量为桥梁,建立了阀口初始含气量和气泡运动距离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不同的液压阀口后的初始含气量,得到孔道中气泡运动的最佳溶解距离,从而使更少的气体进入液压缸,并用Fluent进行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随着初始含气量的变化,孔内气体溶解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并且分析发现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误差在10%以下。该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防止空化后更多的气泡进入液压缸,防止液压缸造成气蚀及密封装置出现断裂等问题,更有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
2021 Vol. 40 (2): 199-203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55 )
204 面向索网结构关键刚度监测的目标模态测试策略
>王新涛1,2,邓华1,2
各种因素引起的预张力偏差将导致既有索网结构的刚度退化。通过测试少量的目标模态可以监测到索网结构关键刚度的变化;由于预张力偏差的随机性,最初根据索网理想(数值)结构模型确定的目标模态会在其所处的密频区内发生模态跃迁、局部化等变化;如仅依据这些理想的目标模态进行动力测试,将会降低对实际结构关键刚度偏差的监测精度;利用矩阵摄动理论,指出实际结构的目标模态振型可以表示为同一密频区内理想结构模态振型的线性组合。针对密频区内理想结构的每一阶模态,进行阶跃激励优化并抑制该频率区域内其它模态的振动;证明只要将这些优化后的阶跃激励荷载逐一施加到实际结构上,则该密频区内所有目标模态的振动可被充分激发,从而保证了其识别精度;利用识别到的目标模态参数计算出实际结构在主控荷载下的静力位移,便可实现对关键刚度变化的评价;借助一个马鞍形索网结构算例,对引入预张力偏差后的结构进行目标模态测试以及关键刚度评价,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1 Vol. 40 (2): 204-212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1545 KB)  ( 14 )
213 海底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比定量分析
>谭景阳1,2,胡进军1,2,周旭彤1,2,杨泽西1,2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统计特性的差异,选取日本相模湾地区K-net的922组海底地震动记录和KiK-net的4 599组陆地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海底与陆地地震动标准化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弹塑性反应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弹性反应谱的海陆谱比变异较小,平均值可作为定量对比关系;当周期小于0.5 s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较小,当周期0.5 s以上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的差异明显,海域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显著较小;对于等强度延性谱,当震级或震中距较小时,有必要考虑1.5 s及以上周期的水平方向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别;而对于竖向地震动,则需更加关注0.5 s以下短周期地震动的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
2021 Vol. 40 (2): 213-219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1351 KB)  ( 296 )
220 基于改进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陈永高1,钟振宇1,2,何杰3
为了实现桥梁结构模态参数的智能化在线跟踪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窗技术、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与确定-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时域识别(SC-CDSI)算法。对桥梁结构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加窗划分处理,分析了窗函数、窗口大小及窗口步长的确定标准;将频率、阻尼比及模态振型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元素完成对稳定图中有效模态的智能化辨识;以某振动台试验桥为参数识别对象,并将所得结果与MIDAS有限元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SC-CDSI识别算法可以精确实现桥梁结构频率的在线跟踪智能化识别,且识别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2021 Vol. 40 (2): 220-227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1487 KB)  ( 54 )
228 边界摩擦条件下含有预紧的对合碟簧隔振单元的振动特性
>惠安民1,金映丽1,张磊2,闫明1,王开平1
为研究对合碟簧的摩擦对隔振单元振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存在预紧的对合碟簧隔振单元,建立了考虑边界摩擦条件下对合碟簧组的刚度模型。通过准静态加载试验验证了该刚度模型的正确性;并提出了该碟簧隔振单元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平均法对对合碟簧隔振单元的自由振动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系统自由振动频率的各项因素;对基础激励下对合碟簧隔振单元的受迫振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小位移振动条件下,该碟簧隔振单元可近似等效成非线性黏性阻尼系统,且附加支持力系数仅影响系统脱离频率,刚度三次项系数值的选取越大越不利于系统隔振;在大位移振动条件下,计算得到了系统存在异常跳跃状态与全频域内传递率系数T′d≤0状态,并说明这两种状态与黏性阻尼系数以及附加支持力系数间的联系。
 
2021 Vol. 40 (2): 228-234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292 KB)  ( 103 )
235 高强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RC板抗爆性能试验研究
>廖维张1,刘锴鑫1,张春磊1,2,张玉堂1,李天华1
为了研究高强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对钢筋混凝土(RC)板的抗爆加固效果,对5块加固RC板和1块未加固RC板进行了野外现场爆炸试验,研究了砂浆强度、钢丝绳间距、钢丝绳预应力和界面增设销钉等因素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分布及发展、跨中位移、钢筋应变等影响规律,并对爆炸试验后的试件进行了剩余承载力试验和爆炸损伤评估。研究表明:高强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能显著提高RC板的抗爆性能,相比于未加固板,加固板的裂缝宽度,板底跨中的峰值位移、残余位移和钢筋应变均大幅减小;加固后,构件剩余承载力大幅增加,其损伤程度大为降低。
2021 Vol. 40 (2): 235-242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2210 KB)  ( 53 )
243 不同温度环境中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宁致远,刘云贺,王琦,王为标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动态力学特性,该研究在-20~30 ℃和10-5~10-2 s-1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动态抗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降低温度或增加应变速率导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峰值应变减小;当温度大于20 ℃或小于-10 ℃时,应变速率由10-5 s-1增加到10-2 s-1,温度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逐渐减小,该研究提出的温度影响因子经验公式较好地反映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在-20~ 0 ℃温度区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速率呈线性增长;在0~30 ℃温度区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动态增强因子随应变速率呈非线性增长。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建立了沥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共同作用,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21 Vol. 40 (2): 243-250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494 KB)  ( 136 )
251 非线性成型振动台混沌特性分析与仿真研究
>周奇才1,王聪聪1,熊肖磊2,董日腾1
为了解决混凝土构件现有振动成型技术中密实度不高、成型周期长的问题。基于混沌理论对现有振动台结构进行改进,考虑碟形弹簧非线性建立振动系统的物理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通过分岔图确定系统产生混沌时的参数范围,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混沌响应数值仿真平台,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并绘制系统的相轨迹图、Poincaré映射图、时间历程曲线、频谱图和最大Lyapunov指数对振动台的混沌特征进行识别,证明了改进后的系统具有混沌振动特性。
2021 Vol. 40 (2): 251-257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2296 KB)  ( 70 )
258 多维冲击提高PDC钻头破岩效率的机理研究
>刘书斌1,2,倪红坚1,2,王勇1,2,张恒1,2
在一维冲击辅助破岩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高效的多维冲击破岩技术,但相应的破岩机理研究却不够深入。为揭示多维冲击提高PDC钻头破岩效率的机理,建立了冲击-切削破岩分析模型,模型将一维和多维冲击作用视为不同角度的单齿冲击问题,通过有限单元法探讨了轴向、扭向和多维冲击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和岩屑形成过程,并进一步计算和分析了冲击角度范围为0°~ 90°的破岩比功,通过现场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维与多维冲击的岩石破碎机理不同,多维冲击破岩过程同时受到挤压和剪切裂纹的影响;不同冲击速度矢量存在不同的最优冲击角度使破岩比功最低;多维冲击器提速幅度高于一维冲击钻井工具;研究结果有助于传统冲击钻井工具与结构优化的技术升级。
2021 Vol. 40 (2): 258-265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697 KB)  ( 28 )
265 车辆半主动座椅悬架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吕振鹏1,毕凤荣1,2,XU Wang3,马腾2,邢志伟1
针对含有人体模型的五自由度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一种基于趋近率的滑模控制器。通过引入自适应控制算法,对系统模型简化过程中产生的扰动及外界干扰进行估计,并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算法,对滑模控制中趋近速率参数进行优化,在保证趋近速率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替代切换项中的符号函数使得系统在切换过程中更加连续,有效降低滑模控制中的抖振问题;根据Lyapunov稳定判据证明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数值仿真表明,采用该控制器的座椅悬架较采用PID控制及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减振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C级路面上时座椅悬架振动加速度值相较于PID控制与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分别下降25.1%与57.2%,冲击工况下分别下降16.9%与63.7%,并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
2021 Vol. 40 (2): 265-271 [摘要] ( 163 ) HTML (1 KB)  PDF (1300 KB)  ( 119 )
272 含吸声层和阻尼层叠层板的动力学建模研究
>陆静1,2,王青1,2,陈莎1,2,王宇翔1,2
基于基板和吸声层的一阶微分控制方程,考虑阻尼层的自重,并借助黏弹性理论和层间连续性条件将阻尼层的剪应力及偏心力矩写为基板和吸声层状态向量的形式,该研究建立了含吸声层和阻尼层叠层板的整合动力学控制方程。结合边界条件和齐次扩容精细积分方法提出了一种求解此类叠层板力学特性的半数值半解析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层合板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中还采用该方法分析了孔隙率等材料参数对叠层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021 Vol. 40 (2): 272-278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1029 KB)  ( 51 )
279 基于四川西昌中强震数据的区域地震动预测模型
>胡进军1,2,张辉1,2,张齐3
为了探讨基于有限的本地数据建立区域性地震动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面向建设西部地震科学实验场的需求,基于中强震数据较丰富的四川西昌附近21次地震的1 250条地震动,分析了区域性预测模型中距离项、震源项以及场地项的特征,标定了模型系数,建立了符合西昌地区地震动特征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西昌地区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在近场短周期的衰减速度快,而在中远场加速度反应谱衰减速率差别不大;随着震级增大,峰值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反应谱随距离增加衰减速率变慢;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衰减速率明显快于长周期的衰减速率。与NGA模型比较表明,西昌地区的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与之相当,而在长周期NGA模型的预测值偏高,表明NGA模型在中长周期对四川西昌地区并不适用。与国内相关模型比较表明,西昌地区中强震在中近场会产生较大的峰值加速度以及短周期反应谱。该研究表明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宜采用当地有限的地震动数据建立地震动预测模型。
2021 Vol. 40 (2): 279-286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2282 KB)  ( 160 )
287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丁承君1,冯玉伯1,2,王曼娜1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特点以及特征提取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利用VMD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得到若干不同频率的限带本征模态分量,通过卷积网络中的多组卷积核自动学习各模态数据的不同特征,保证了特征提取的自适应性、全面性和多样性。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故障分类与诊断。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工况情况下能够实现滚动轴承故障类别以及损伤程度的精确判定。
2021 Vol. 40 (2): 287-296 [摘要] ( 331 ) HTML (1 KB)  PDF (1760 KB)  ( 259 )
版权所有 © 2015《振动与冲击》杂志社
沪交ICP备20101001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邮编:200030, 电话:021-62821366 网址: http://jvs.sjtu.edu.cn E-mail: jvs@sjt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