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更多....  
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2年 3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2-01-10
论文
 
       论文
1 新型滚珠式多向动力吸振器的理论研究
>张小龙;东亚斌;张晓钟;李雨田
DOI:
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特殊多方向强迫振动的滚珠式动力吸振器。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了该吸振器的振动控制机理和主要参数对吸振效果的影响。利用定点理论,优化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最优频率和最优阻尼。研究表明,利用该结构简单的吸振器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械或结构在共振频率点附近所发生的特殊的强迫振动响应。
2012 Vol. 31 (1): 1-4 [摘要] ( 746 ) HTML (0 KB)  PDF (1391 KB)  ( 846 )
5 分谱处理算法在基于超声导波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苗晓婷;李富才;孟 光
DOI:
利用分谱处理(SSP)算法,通过比较基准波信号和检测波信号的瞬时相位变化度(IPVD)来评估损伤散射的基础阶对称(S0)模式的飞行时间(ToF),最终实现基于超声导波的损伤识别。首先在理想的工作环境中(无噪声),对无缺陷的铝板进行检测,并把所采集的波信号作为基准信号。然后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无噪声和有噪声)检测带有切缝缺陷的铝板,并把所采集的波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当检测波信号的信噪比较低时,噪声能量严重干扰了检测波信号的能量分布。然而,SSP算法所提取的检测波信号的IPVD几乎不受噪声的干扰,因此利用SSP算法能够有效地抵抗强噪声的干扰,精确地评估损伤散射的S0模式的ToF,并进一步结合三角定位算法成功地定位出铝板中的切缝缺陷。
2012 Vol. 31 (1): 5-10,3 [摘要] ( 875 ) HTML (0 KB)  PDF (2030 KB)  ( 303 )
11 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在隔振系统中的抗冲击优化设计研究
>唐斯密;朱石坚;楼京俊
DOI:
建立了吸力型电磁铁的电磁和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控制电压与电磁力的关系,通过调节施加在摩擦片上的电磁力,达到控制干摩擦力的目的,从而得到了一个新型半主动式的干摩擦阻尼器。根据最优抗冲力理论,设计了半主动式干摩擦阻尼器与隔振器并联的隔振抗冲系统。通过PID控制,该设计可以在不影响隔振性能的同时,极大的提高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冲击响应和极限性能分析的结果均表明:该优化设计比传统的抗冲设计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能。
2012 Vol. 31 (1): 11-15 [摘要] ( 1314 ) HTML (0 KB)  PDF (1385 KB)  ( 514 )
16 一种基于本征波匹配的EMD边界处理方法
>钟佑明;赵 强;周建庭
DOI:
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新方法 ,EMD边界处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本征波匹配的EMD边界处理方法——本证波匹配预测法,特别是介绍了将该方法和其他两种有代表性的EMD边界处理方法应用于仿真信号和和实测信号的算例对比,从而验证了本证波匹配预测法的先进性。本文工作使得相关研究得到较大程度地深化和完善。
2012 Vol. 31 (1): 16-19 [摘要] ( 1268 ) HTML (0 KB)  PDF (2125 KB)  ( 837 )
20 动态载荷激励位置识别技术研究
>祝德春;张方;姜金辉
DOI:
以简支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动态载荷激励位置识别的“最小判定系数法”。预估载荷虚拟激励位置,择优选取两组加速度响应并在频域内识别虚拟激励位置处的两组当量动载荷,令其差值为最优化目标变量,则最小目标变量对应的一组虚拟激励位置即为载荷真实激励位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2012 Vol. 31 (1): 20-23,4 [摘要] ( 1156 ) HTML (0 KB)  PDF (1234 KB)  ( 849 )
24 SGWT在爆破振动信号信噪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谢全民;龙源;钟明寿;陆凡东;毛益民
DOI:
为提高测试信号分析效率和质量,引入二代小波变换并用于爆破振动信号信噪分离。采用提升db小波以及根据提升算法构造的插值细分小波,进行爆破振动信号的分解-阈值去噪-重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比较4个不同提升小波的去噪质量和效率,提出了适用于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的提升小波选取办法,为将SGWT引入到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研究领域,实现爆破振动特征的快速提取提供了参考
2012 Vol. 31 (1): 24-28,4 [摘要] ( 1175 ) HTML (0 KB)  PDF (2111 KB)  ( 486 )
29 失谐叶盘结构振动响应局部化实验研究
>廖海涛;王帅;王建军;李其汉
DOI:
基于作者提出的预测失谐叶盘结构最大失谐幅值放大系数及最坏失谐模式的方法,利用搭建的行波激励实验系统,针对典型的整体叶盘结构模型试件进行了失谐振动响应局部化实验。首先通过有限元仿真确定失谐叶盘振动响应局部化实验所需的最坏失谐模式,然后经过数据采集与后处理得到行波激励下失谐叶盘结构的强迫响应,通过实验验证了失谐跳变-强迫响应局部化现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取得较好一致性。
2012 Vol. 31 (1): 29-34 [摘要] ( 690 ) HTML (0 KB)  PDF (2956 KB)  ( 354 )
35 多管火箭发射过程中定向器振动特性研究
>贺军义;芮筱亭;王国平;展志焕
DOI:
为了在多管火箭发射过程中能获得准确的定向器管口振动特性,本文研究多管火箭发射过程中定向器管口振动特性;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和仿真系统,通过多管火箭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仿真获得了在发射过程中定向器管口振动的时域历程,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技术,获得了在发射过程中定向器管口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信号的频域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椭圆滤波器,并通过对发射过程中定向器管口的加速度采集信号的滤波前后对比,验证了本文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为多管火箭发射过程中定向器运动信号的采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2012 Vol. 31 (1): 35-38,1 [摘要] ( 637 ) HTML (0 KB)  PDF (1423 KB)  ( 864 )
39 基于贝叶斯法的复杂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
>韩 芳;钟冬望;汪 君
DOI:
从概率思维角度出发,证明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贝叶斯反分析准则函数法和解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是一致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和贝叶斯理论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采用试验设计构造样本,采用二次响应面作为快速运行模型,通过响应面自身的特性和精度要求进行收敛判断,在响应面迭代中确定信息融合系数(设计规范、有限元计算信息、实测信息)和待修正的设计参数值。该方法充分利用先验信息,迭代计算量较小,可推广至大型复杂非线性结构。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2 Vol. 31 (1): 39-43 [摘要] ( 1081 ) HTML (0 KB)  PDF (941 KB)  ( 533 )
44 基于微滑移模型的B-G型叶片干摩擦缘板阻尼器减振特性研究
>何尚文;任兴民;秦卫阳;邓旺群
DOI:
在干摩擦接触面间引入弹性剪切层来模拟干摩擦接触,考虑摩擦接触界面在振动过程中可能经历完全粘滞、局部滑移、完全滑移三个阶段,提出一种改良的微滑移摩擦阻尼模型。在该阻尼模型基础上对摩擦力-位移迟滞曲线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符合工程实际的迟滞曲线;分析了不同外力下接触面上的摩擦分布,揭示了微滑移模型的本质;利用一次谐波平衡与等效线性化相结合,研究多种参数对阻尼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及减振特性的影响,得到的减振规律为工程中该类阻尼器设计提供了指导。
2012 Vol. 31 (1): 44-48 [摘要] ( 1331 ) HTML (0 KB)  PDF (1478 KB)  ( 420 )
49 竖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瞬态波响应分析
>徐然;尹晓春
DOI:
竖向地震引起的剧烈地面运动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损坏。针对竖向地震作用下双跨连续梁桥的瞬态动力学问题,考虑波动效应,应用瞬态波特征函数法求解了地震过程中桥梁结构的瞬态波响应理论解。通过实例分析,描述了桥墩中轴向波和桥跨结构中弯曲波的传播、反射、相互作用和波碰撞等现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地震动的比值会引起桥梁响应特征的明显改变。随着比值的增大,桥梁响应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为:(1)接触力的变化幅度增大,出现更大的接触力,加剧支座的损坏可能性;(2)出现了更低的接触力,甚至零接触力,大大增加了桥跨结构与桥墩相对滑动的可能性;(3)使原本整体处于受压状态的桥墩中出现了拉应力,拉应力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使桥墩出现了拉-压交变应力,使得桥墩底部处于恶劣的应力状态;(4)桥跨中部向上的最大动挠度超过了两端,也就是桥跨结构被抛起的可能性增大。
2012 Vol. 31 (1): 49-55 [摘要] ( 627 ) HTML (0 KB)  PDF (1616 KB)  ( 427 )
56 冲击波叠加效应对组合式多爆炸成型弹丸成形的影响研究
>张洋溢;龙源;纪冲;马海洋;周翔;何洋扬
DOI:
为探明组合式多爆炸成形弹丸(MEFP)弹丸的成形机理、研究形成良好弹丸的关键因素,运用LS-DYNA显式动力学软件对同时起爆和时差起爆条件下组合式MEFP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多个子装药爆轰场冲击波叠加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导致中心弹丸易于断裂、速度较快,周边弹丸形状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侧壁和罩顶反射冲击波的叠加作用;选用低密度吸能效果较好的填充介质可以减小反射波的强度从而减弱其叠加效应;当起爆时差超过5µs,中心子装药的药型罩会出现过度压垮的现象,不利于弹丸的成形。研究成果为战斗部填充介质的选取、合理装药间距的确定、多点起爆器材精度的确定等关键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 Vol. 31 (1): 56-60 [摘要] ( 1152 ) HTML (0 KB)  PDF (1839 KB)  ( 572 )
61 光纤Bragg光栅应变传感器在霍普金森压杆上的冲击试验研究
>杨吉祥;余尚江;陈显
DOI:
利用复合材料封装光纤Bragg光栅(FBG)设计制作了用于测量高速碰撞或爆炸与冲击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动态应变的FBG应变传感器。在霍普金森压杆上对FBG在封装前的裸光栅和封装后的FBG传感器分别进行了高速冲击试验,试验表明:设计的FBG传感器的瞬态响应上升时间小于20μs,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以用于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高速冲击下的动态应变测试
2012 Vol. 31 (1): 61-63,8 [摘要] ( 1158 ) HTML (0 KB)  PDF (1321 KB)  ( 281 )
64 火炮磁流变阻尼器试验分析与动态模型
>李赵春;; 王炅
DOI:
火炮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在高速高冲击条件下,其动力特性及其力学模型与常用的磁流变阻尼器存在较大不同。针对某型号火炮设计了反后坐用磁流变阻尼器,并进行了5种不同电流下的动态测试,验证了该阻尼器对反后坐控制的可行性。由试验分析得,火炮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出力不仅与控制电流和后坐速度有关,还与高冲击条件下的磁流变效应的复杂性、惯性力、腔体内气体压力等因素有关。提出了用改进的多项式模型描述火炮磁流变阻尼器,该模型具有形式简洁,易于求解逆模型,便于实时控制等优点。通过参数辨识后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火炮反后坐过程中阻尼器的输出力。
2012 Vol. 31 (1): 64-67 [摘要] ( 1135 ) HTML (0 KB)  PDF (1202 KB)  ( 426 )
68 强夯施工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振动测试分析
>陆凡东;方 向;董 文;丁 凯;李 栋
DOI:
提出强夯施工时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振动测试方案。试夯数据表明,加速度控制指标0.1g比速度控制指标5cm/s更加严格;给出5个不同能级对应第一、二遍点夯的安全保护范围。基于Hilbert-Huang Transform信号方法的时频分析可知,不同夯击能级引起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测点的振动主频均小于20Hz;强夯施工对埋深仅为5m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振动影响,瑞利波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墙体上端率先振动,且振动强度最大;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沿墙高的垂向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瑞利波由于受地基分层的频散影响,当主频降低时,波速和波长增加,最大瞬时能量和主频对应能量小幅增加
2012 Vol. 31 (1): 68-71,1 [摘要] ( 654 ) HTML (0 KB)  PDF (1583 KB)  ( 756 )
72 非周期型理想钻柱系统声传播特性研究
>张美玲;闫向宏;刘文丽;苏远大;陈雪莲;路斌
DOI:
基于一维声传播理论推导出了非周期型理想钻柱系统的频散方程和透射波声衰减方程,数值计算了非周期型钻柱系统几何参量与其频散特性、声衰减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有限元ANSYS对非周期型理想钻柱系统的声传播特性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周期型理想钻柱系统的频散特性与多个周期性结构系统频散特性相“与”的结果一致,具有通带较窄而阻带较宽,且频率在阻带范围内的声波沿钻柱传播时声衰减较大的特性。
2012 Vol. 31 (1): 72-75 [摘要] ( 1000 ) HTML (0 KB)  PDF (1293 KB)  ( 323 )
76 新型钢桁架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邓志恒;林倩;胡强;潘志明;徐冬晓
DOI:
通过对8个钢组合桁架连梁的伪静力试验,初步了解了组合连梁的破坏特点、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刚度退化以及适宜采用的桁架形式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设交叉腹杆桁架比无交叉腹杆的桁架连梁有更大的抗剪承载力、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小跨高比、较大刚度的试件表现出在承载能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试验连梁试件根部节点采用预埋钢板或弦杆直接埋入这两种设计方案均可行,便于施工维修。钢桁架连梁具有抗震所需的高延性和良好塑性耗能能力
2012 Vol. 31 (1): 76-81 [摘要] ( 1068 ) HTML (0 KB)  PDF (2715 KB)  ( 879 )
82 多源随机激励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唐帆;王锡平;朱文海;周慎杰
DOI:
采用虚拟激励法,多次利用状态空间解耦、Kronecker代数及矩阵微分理论等,推导出多源随机激励下响应均方根的参数灵敏度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汽车平顺性分析。根据理论计算的灵敏度大小及工程实际要求,选取优化变量,对轻型货车整车模型进行了平顺性优化
2012 Vol. 31 (1): 82-85 [摘要] ( 686 ) HTML (0 KB)  PDF (899 KB)  ( 409 )
86 基于非线性静、动力方法的RC简支梁桥连梁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江辉;李宇;熊智阳;杨庆山;朱晞;倪永军
DOI:
连梁拉杆装置是防止强震下RC梁式桥纵向落梁的有效措施,需要对其合理刚度取值进行研究。以典型的铁路RC简支梁桥为对象,采用基于FEMA440性能点轨迹法的能力谱分析方法,以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谱及汶川地震动为需求,讨论了不同的场地类型和设防烈度下连梁拉杆的最优刚度分布。研究表明,场地类型对连梁装置刚度取值无显著影响,在8度罕遇烈度设防的四种场地下,连梁装置的刚度均可在0.05~0.15倍的梁体线刚度范围内取值,可有效抑制墩、梁相对位移及桥梁整体地震响应。设防烈度对刚度取值有显著影响,当PGA不超过0.2g时,可不予设置;当PGA为0.4g和0.6g时,连梁拉杆的合理刚度可分别取为0.1倍和0.2倍的梁体线刚度。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合理可靠性,可供桥梁抗震设计及规范修编参考
2012 Vol. 31 (1): 86-91,9 [摘要] ( 1006 ) HTML (0 KB)  PDF (2250 KB)  ( 299 )
92 矿石冲击下自卸汽车车箱底板纵横梁开裂和断裂原因分析
>朱龙龙;刘大维;王锋;程晓东
DOI:
针对重型自卸汽车车箱在装载矿石过程中出现的车箱底板纵横梁异常开裂和断裂问题,应用HyperMesh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箱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针对装载矿石的特点建立了矿石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态有限元法,以ANSYS/LS-DYNA为求解器,求解了不同质量的矿石从不同高度下落对车箱底板的冲击响应。结果表明:车箱底板纵横梁异常开裂和断裂是底板纵横梁连接部位冲击应力值大于材料的最小抗拉强度产生的,这与实车车箱底板纵横梁开裂和断裂情况相吻合。当车箱底板厚度为16mm,下落矿石质量超过0.3t之后,开裂和断裂处最大应力已大于底板材料的屈服强度(345 MPa)或最小抗拉强度(470 MPa)。为避免出现车箱底板大梁异常开裂和断裂现象,在确定的车箱底板厚度条件下,应限制装载矿石的质量和下落高度。
2012 Vol. 31 (1): 92-96 [摘要] ( 1207 ) HTML (0 KB)  PDF (1856 KB)  ( 417 )
97 一种具有双控制比例因子的最优间隔超球分类器
>张培林;吴定海;王怀光;王正军;王国德
DOI:
针对支持向量描述只考虑目标类训练样本,结合支持向量机最优分类超平面和支持向量描述的思想,引入了异常样本信息的监督机制,建立了最优间隔超球分类器模型,以一个最小的超球包含目标类训练样本和一个尽可能大的超球体将非目标样本隔离在超球体外,使决策超球面与该两个超球面以最大间隔分离,保证了描述精度和泛化性能,同时,为更好地排除对两类样本数据分布中野点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双控制比例因子的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地实现软间隔分类,仿真实例验证了该分类器具有比SVDD更好的分类性能
2012 Vol. 31 (1): 97-100 [摘要] ( 626 ) HTML (0 KB)  PDF (1137 KB)  ( 265 )
101 外圆车削颤振的半主动模糊控制
>张永亮;李郝林;刘军;于骏一
DOI:
智能材料由于其响应速度快、特性参数易于调控、能耗小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振动控制系统中。针对细长轴类零件外圆车削加工中的颤振现象,研制了基于智能材料——电流变液的车削颤振减振装置,理论分析表明:不同切削条件下,获得最佳减振效果的控制电压并不相同。由此,开发了基于电流变材料的车削颤振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半主动模糊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切削状态下,该模糊控制系统均可以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电压,减小切削系统的加速度响应,抑制车削颤振
2012 Vol. 31 (1): 101-105 [摘要] ( 1043 ) HTML (0 KB)  PDF (2107 KB)  ( 436 )
106 基于连续小波系数非线性流形学习的冲击特征提取方法
>栗茂林;梁霖;王孙安;庄健
DOI:
为了提取机械设备故障引发的冲击成分,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系数非线性流形学习的冲击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基于小波熵方法优化出最优的Morlet小波波形参数,实现与冲击特征成分的最佳匹配,获取包含冲击特征信息的最优小波系数矩阵。其次,采用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对最优小波系数矩阵进行非线性约简,并基于峭度指标最大化原则,确定出特征空间中的有效低维嵌入,从而提取出最优的冲击故障特征。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工程实际的应用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采用了局部线性化和全局排列的思想,与线性奇异值分解方法相比,不仅在时域上提取出峭度更大的微弱冲击特征成分,而且在频谱中还提取出了相应的低频故障特征。
2012 Vol. 31 (1): 106-111, [摘要] ( 720 ) HTML (0 KB)  PDF (2209 KB)  ( 839 )
112 区间参数智能梁结构开环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王敏娟;陈建军;魏永祥;张超;马洪波
DOI:
以区间参数压电智能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材料性能参数和几何尺寸为区间变量时采用区间分析法建立了结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区间模型。从求解结构振动动态特性的Rayleigh商出发,利用区间变量运算法则推导出了结构开环系统固有频率的数字特征表达式。通过算例,考察了区间参数对结构固有频率特性的影响,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利用区间系数分析法来研究压电智能梁结构开环系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2012 Vol. 31 (1): 112-115, [摘要] ( 1174 ) HTML (0 KB)  PDF (1648 KB)  ( 312 )
116 覆冰输电线结构及载荷对舞动的影响
>周坤涛;郝淑英;刘君;张琪昌
DOI:
为深入研究导线结构形式对输电线路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以及导线结构形式及气动扭转载荷对覆冰输电线路舞动规律及幅值的影响,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写了计算导线舞动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得出了系统气动载荷作用下的时间历程曲线。发现: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分裂导线的振幅明显大于单根导线,且分裂数越高,导线越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稳态的舞动,应尽量采用单根导线或减少导线分裂数;扭转气动力载荷对面内外舞动的规律及幅值影响不大,对扭转角的幅值有较大影响,因此可忽略扭转气动载荷对断线和倒塔的作用。
2012 Vol. 31 (1): 116-120 [摘要] ( 712 ) HTML (0 KB)  PDF (2594 KB)  ( 587 )
121 基于模态应变能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严 平;李胡生;葛继平;叶黔元
DOI:
针对单一方法对结构同时发生多处不同程度损伤识别的不敏感性缺陷,本文结合小波变换在时域、频域内表征信号局部特性且能够聚焦到信号或函数的任意细节进行处理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单元模态应变能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系数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构建单元模态应变能小波变换结构损伤指标,通过对简支梁的数值模拟和斜拉桥模型试验研究的结果与单元模态应变能平均变化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确定结构同时发生多处不同程度损伤的位置和估计损伤程度,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2 Vol. 31 (1): 121-126 [摘要] ( 1344 ) HTML (0 KB)  PDF (2001 KB)  ( 869 )
127 基于复杂度和符号空间的离心泵空化状态估计
>宋向荣;李建康
DOI:
对结构多个测点的振动响应序列,利用多值粗粒化方法转化为符号序列,进行Lempel-Ziv复杂度分析,构建描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符号空间。以某离心泵为例,利用符号空间方法对该泵空化状态进行估计,与工作模态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结论。为难以准确建模的复杂结构和复杂环境的状态估计提供一种新方法。
2012 Vol. 31 (1): 127-130 [摘要] ( 1235 ) HTML (0 KB)  PDF (1388 KB)  ( 311 )
131 组合式双圆锥耗能器的设计与性能模拟分析
>周云;黄慧敏;朱勇;
DOI:
设计了组合式双圆锥耗能器,阐述了其构造和耗能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对18个不同尺寸的双圆锥耗能元件和3个不同组装方式的双圆锥耗能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双圆锥耗能器的滞回性能和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双圆锥耗能元件,当其总高H一定时,其初始刚度和屈服位移取决于两个锥体中较大锥体的高度大小;屈服位移可设置在1mm以内,耗能系数值可达2.5。双圆锥耗能元件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成双圆锥耗能器时,双圆锥耗能器的滞回性能取决于所选用的双圆锥耗能元件和其上、下连接板的刚度,当连接板刚度较大时,双圆锥耗能元件的滞回性能与其组装后的双圆锥耗能器的相关滞回性能满足叠加关系,双圆锥耗能器的相关滞回性能可由所选用的双圆锥耗能元件的相关参数(初始刚度、屈服位移和耗能系数等)来确定。
2012 Vol. 31 (1): 131-139 [摘要] ( 975 ) HTML (0 KB)  PDF (5076 KB)  ( 284 )
140 一种新的窄带信号去噪方法仿真分析
>李永军;马立元;王天辉;段永刚
DOI:
采用基于线性组合器的一种谱线增强算法,对窄带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针对传统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输出反馈的LMS算法,将滤波器输出的历史信息与线性组合器的输出加权后迭加,构成新的滤波器输出,从而构成新的滤波算法。利用MATLAB仿真了该新型组合滤波器消噪效果,仿真分析中将该消噪方案用于仿真信号实际采集的信号。通过仿真验证,新算法的去噪性能优于原来算法。
2012 Vol. 31 (1): 140-143 [摘要] ( 1169 ) HTML (0 KB)  PDF (1930 KB)  ( 1095 )
144 变振幅激励下的液阻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分析
>潘孝勇;谢新星;上官文斌;
DOI:
实验测试了一典型液压衬套的动态特性,验证了其振幅相关性与频率相关性的耦合关系。基于网格叠加方法,建立了超弹性-粘弹性-弹塑性叠加的橡胶隔振器粘弹塑性材料模型。分别使用超弹性-粘弹性模型(VE模型)和超弹性-粘弹性-弹塑性模型(VEP模型)计算液压衬套橡胶主簧动态特性,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使用VEP模型有助于准确表达橡胶主簧在不同振幅下对液压衬套动态特性的贡献;阐述了橡胶液压衬套的流-固耦合建模方法,将VE模型和VEP模型应用于液压衬套动态特性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对比结果显示,VEP模型更能表现液压衬套的振幅相关性和频率相关性的耦合特征。文中所采用的方法可有效指导液阻橡胶隔振器的前期开发设计。
2012 Vol. 31 (1): 144-149 [摘要] ( 762 ) HTML (0 KB)  PDF (2873 KB)  ( 803 )
150 非线性耦合振子间的靶能量传递研究:保守系统中的完全能量传递
>张也弛;孔宪仁;张红亮
DOI:
研究了两自由度非线性耦合振子间的靶能量传递现象。第一部分基于非线性耦合振子内在保守系统的慢变动力学方程,推导出了该结构的保守系统中两振子间完全能量传递所需要的条件。经数值仿真验证,本部分所推导的方程可准确计算两振子间完全能量传递所需的初始能量,并适用于强非线性系统。
2012 Vol. 31 (1): 150-155 [摘要] ( 734 ) HTML (0 KB)  PDF (1312 KB)  ( 483 )
156 市内复杂环境下大药量爆破降振及振动监测分析的研究
>蒋耀港;沈兆武;杨昌德
DOI:
在周边高楼林立,人员密集,车流量大的环境下进行地基与地下车库大爆破开挖,对周边建筑进行爆破振动实时监控,并对所监测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爆区周边各测点峰值较小(小于1cm/s),不会对周边结构造成危害;同等水平高度下,东西方向(纵向)测点各相关量(爆破振动峰值、持时、主频和信号能量)均高于南北方向(横向)测点各相关量;纵向测点频谱能量分布比横向测点频谱能量分布更为集中,各测点竖直向振动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3.90625-62.5Hz范围内。爆破振动在高楼楼层之间传播时,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竖直向爆破振动峰值和信号响应能量增大,信号频谱能量分布更加集中,顶层振动峰值约为底层振动峰值的2倍,顶层信号响应能量约为底层信号响应能量的3倍
2012 Vol. 31 (1): 156-161 [摘要] ( 1219 ) HTML (0 KB)  PDF (1585 KB)  ( 979 )
162 一种改进的基于相位差法的频谱校正方法
>胡文彪;夏立;向东阳;吴正国
DOI:
采用相位差校正法进行频谱校正,对幅值进行校正需要依赖于窗函数的谱函数。而实际上很多窗函数都十分复杂,其谱函数的解析表达式难以取得。该文提出基于相位差法取得频率修正量后,可以将原加窗序列乘以一个由频率修正量产生的复数序列,相当于进行一个小的频移,产生一个新的序列。新序列的信号频率正好对准离散频谱上的某一根谱线,不会产生泄漏。因此在幅值校正时不需要依赖窗函数的谱函数,通用性好。仿真研究和应用实例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即使是密集分布的频谱,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校正精度
2012 Vol. 31 (1): 162-166 [摘要] ( 998 ) HTML (0 KB)  PDF (831 KB)  ( 744 )
167 低速碰撞下复合材料叠层板的微裂纹演化及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张思进;文桂林
DOI:
采用双线性特性破坏模型研究了复合材料叠层板各层内部开裂裂纹的演化;通过引入弹性模量的裂纹影响系数表示,推导出裂纹影响系数与应变及应变率之间的微分关系,并得到裂纹耗散功率与裂纹影响系数变化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不同初始碰撞速度下复合材料叠层板的应变、应变率响应以及裂纹影响系数的演化,得到整个冲击过程中各层内任意点附近裂纹开裂情形及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通过检查界面各点处的裂纹影响系数是否发生改变,预测了碰撞完成之后复合材料叠层板中各层内微裂纹的分布区域位置与大小;并将该预测结果与其他破坏准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各层内任意点处的应力值超过其屈服强度后,该点附近的弹性模量开始发生衰减,衰减大小随铁球初始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四边夹支的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叠层板的裂纹分布区域同样最先出现在碰撞点及边界中点位置,区域面积随初始碰撞速度的增大不断扩大
2012 Vol. 31 (1): 167-172 [摘要] ( 1134 ) HTML (0 KB)  PDF (1563 KB)  ( 255 )
173 一维声子晶体中弹性波的全反射贯穿效应
>刘 启 能
DOI:
为了研究一维声子晶体中弹性波的全反射贯穿效应,利用转移矩阵法计算了弹性波在大于全反射角入射一维声子晶体的透射率。在透射波中发现了两条透射峰带,即出现了全反射贯穿效应。得出了贯穿效应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贯穿效应随介质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贯穿效应随周期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波的量子理论和渐逝波的理论对一维声子晶体的贯穿效应作出了定性的理论解释
2012 Vol. 31 (1): 173-176 [摘要] ( 1175 ) HTML (0 KB)  PDF (1590 KB)  ( 738 )
177 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的能量法分析
>方德平;王全凤
DOI:
不引入解析法中体外筋预拉力增量与梁中点振动位移成正比的假设,提出用能量法分析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由于不引入解析法中的假设,梁自振频率也更准确,与数值解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低估了体外筋对第1自振频率效应;高估了对第2自振频率效应;体外预应力筋对第1自振频率影响较大,对高阶的频率影响很小,可以不考虑其影响;随着体外筋面积和偏心距的增加,梁的第1自振频率也随之增加。在理论上,体外预应力能减小梁的自振频率,而体内预应力对梁的自振频率没有影响
2012 Vol. 31 (1): 177-180 [摘要] ( 637 ) HTML (0 KB)  PDF (907 KB)  ( 353 )
版权所有 © 2015《振动与冲击》杂志社
沪交ICP备20101001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邮编:200030, 电话:021-62821366 网址: http://jvs.sjtu.edu.cn E-mail: jvs@sjt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