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更多....  
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9年 28卷 11期
刊出日期:2009-11-25
论文
 
       论文
1 轧机辊系垂直非线性参激振动特性分析
>侯东晓;陈 浩;刘 彬;时培明
DOI:

考虑了轧制界面间的非线性阻尼以及辊系间的非线性刚度,建立了四辊轧机辊系垂直非线性参激振动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了系统在不同频率激励下的主共振、超谐波共振以及亚谐波共振的解析近似解,得到了系统的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阻尼与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分析了非线性刚度、非线性阻尼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得到非线性刚度的变化会引起激励幅值的跳跃,导致幅值的振荡。用数值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抑制轧机辊系这类垂直颤振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2009 Vol. 28 (11): 1-5 [摘要] ( 3063 ) HTML (0 KB)  PDF (818 KB)  ( 1440 )
6 船舶辐射噪声源模型的试验验证
>孟春霞;杨士莪;张亮;李桂娟
DOI:
任何船舶在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设备的运转,以及船体本身的运动,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这种噪声在水中向周围传播,就在水下形成了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船舶辐射噪声场。由于船舶体积庞大、设备众多,在近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积声源,其声场具有时、空变化特性和指向性,在测量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时,为保证获得足够的信噪比,通常只能在近距离进行测量。因此开展船舶体积声源的建模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了验证浅海波导条件下的船舶辐射噪声源模型,在某浅海海域,测量了一艘渔政船的辐射噪声。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船舶辐射噪声源模型的有效性,即利用建立的船舶辐射噪声源模型可有效地描述体积声源的声场分布。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分析船舶目标的固有特性具有指导意义。
2009 Vol. 28 (11): 6-8 [摘要] ( 2436 ) HTML (0 KB)  PDF (2090 KB)  ( 1089 )
9 主动约束层阻尼梁结构的应力连续模型
>王淼;孟光
DOI:

考虑到较厚的阻尼层内高阶剪切效应不应忽略,使用Reddy的三阶位移场描述阻尼层的纵向位移,使得在分界面上不仅位移连续,而且应力连续,从而提出ACLD结构的一种新模型“应力连续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谱有限元法(SFEM)对ACLD梁结构进行力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并与传统Mead-Markus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应力连续模型在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预测上优于传统Mead-Markus模型。

2009 Vol. 28 (11): 9-12 [摘要] ( 1644 ) HTML (0 KB)  PDF (733 KB)  ( 670 )
13 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的系统阶数估计
>杨春;;欧进萍;
DOI:

阶数估计是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回顾了以奇异值序列“间断”点、奇异值梯度序列“间断”点、NIC准则和奇异值准则 (SVC) 为判断依据的4种阶数估计方法。并在SVC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MSVC。通过Monte Carlo试验比较了各准则的性能,结果表明MSVC的估计效果优于其它4种准则。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数据块Hankel矩阵的块行数和块列数的取值建议。

2009 Vol. 28 (11): 13-16 [摘要] ( 1402 ) HTML (0 KB)  PDF (893 KB)  ( 873 )
17 基于形态滤波与灰色关联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沈路 周晓军 张文斌 张志刚
DOI: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强噪声背景与故障样本不易大量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滤波与灰色关联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形态闭与形态开相减构成的差值滤波器对故障信号进行滤波,不需要考虑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与分布,即能够有效的提取故障频率特征;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小样本模式识别问题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适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模式识别。首先对故障信号进行形态滤波,然后提取滤波后信号的故障特征频率的归一化幅值作为特征向量,最后通过待识别样本与标准故障模式的关联度来对故障模式进行分类。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9 Vol. 28 (11): 17-20 [摘要] ( 2383 ) HTML (0 KB)  PDF (1055 KB)  ( 672 )
21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噪声辐射预测与实验研究
>张海滨;万 泉;蒋伟康
DOI: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运转的重大问题,高架轨道交通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高架轨道交通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降低高架轨道交通噪声污染成为建造高架轨道交通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架轨道交通噪声辐射的模型,有助于在建造轨道交通线之前合理的预估由于轨道交通造成的噪声辐射影响及传播特性,能使轨道线路设计初期就预先获知可能产生的噪声影响,从而改进设计方案。将列车视作一个线声源,各处声功率强度相等,采用单极子和偶极子传播模型拟合轻轨列车的通过噪声,建立了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预测模型,并通过高架轨道交通线附近的测量数据,分析了不同测点情形下模型的适用性,为今后预测高架轨道交通线的噪声辐射提供了参考。

2009 Vol. 28 (11): 21-24 [摘要] ( 2859 ) HTML (0 KB)  PDF (1209 KB)  ( 1062 )
25 弹性泡沫夹芯结构的水下爆炸响应分析
>谌 勇;张志谊;华宏星;汪 玉
DOI:
针对芯层为弹性泡沫的一维夹芯结构受远场水下非接触爆炸时的响应问题进行了理论建模分析。采用集中质量法描述芯层的动态非线性大变形,用分段模型描述了考虑冲击波入射、流体空穴、二次加载及结构回弹等一系列过程的流固耦合因素,并通过求解联立微分方程组最终得到结构的爆炸响应。分析结果同纯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在计算效率上有大幅的提高。
2009 Vol. 28 (11): 25-29 [摘要] ( 2116 ) HTML (0 KB)  PDF (1672 KB)  ( 961 )
30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段向阳;王永生;苏永生
DOI:
奇异值反映了信号中有用信号和噪声的能量分布情况,通过奇异值分解可以将隐含在噪声中的特征信号提取出来。本文提出了在强背景噪声中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发现,随着信号信噪比的降低,奇异值的分布趋于直线,特征信号难以分离和提取。通过增加奇异值分解阶次,可以使反映噪声能量的奇异值的分布范围扩大,使得噪声的能量相对分散,凸显出了反映有用信号能量的奇异值,从而有利于特征信号的提取。仿真试验和故障分析实例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9 Vol. 28 (11): 30-33 [摘要] ( 2525 ) HTML (0 KB)  PDF (2041 KB)  ( 1656 )
34 一种利用模态测量数据修正刚度矩阵的新方法
>袁永新;蒋家尚
DOI:
模型修正即为利用模态测量数据修正存在但不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本文在假定有限元模型的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均为对称非负定矩阵,并且质量矩阵是精确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修正刚度矩阵的新方法。该方法借助于矩阵的Kronecker积与拉直算子,把需修正的变量分离出来直接对其进行修正运算,得到了满足特征方程与正交性条件的最逼近有限元刚度矩阵的唯一修正矩阵。该方法不仅保证了修正矩阵带状稀疏的特点,而且修正过程简单易行。数值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 Vol. 28 (11): 34-37 [摘要] ( 1568 ) HTML (0 KB)  PDF (378 KB)  ( 761 )
38 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的基准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z
>林贤坤;张令弥;郭勤涛;张宇峰
DOI:
介绍了作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通扬运河特大桥的环境激励振动试验,并利用基
于频域空间域分解的运行模态分析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得到大桥的动力特性测试结果(模态频率和振型)。建立了大桥的初始空间有限元模型,利用上述测试结果,基于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修正,获得能基本准确反映上述桥梁实际结构动力行为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它可用于大桥的健康检测、状态评估和损伤识别。
2009 Vol. 28 (11): 38-42 [摘要] ( 2064 ) HTML (0 KB)  PDF (2150 KB)  ( 1170 )
43 耦合板结构随机能量有限元分析
>游进;李鸿光;孟光
DOI:

基于单频激励下导出的板的能量流分析方程,将其应用推广到板受随机激励的情形,提出了宽带随机激励下板的响应能量及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对考虑弯曲和纵波场耦合的板结构给出了计算能量有限元耦合矩阵的一般方法。用能量有限元法对受到两个不相关宽带白噪声激励力作用的L型板的能量响应和功率流进行了计算,结果反映了各波场的能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它们在各波场内的流动特性,其中弯曲波场的功率流显示出相向功率流发生汇集和改变流向的特点。对该耦合结构的响应用统计能量分析法进行了求解,其结果与能量有限元法计算结果间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随机激励下板的能量有限元分析应用的正确性。

2009 Vol. 28 (11): 43-46 [摘要] ( 1539 ) HTML (0 KB)  PDF (2063 KB)  ( 900 )
47 海底管道受坠物撞击的三维仿真研究(稿号5913修改稿)
>杨秀娟;修宗祥;闫相祯;冯永训
DOI: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海底管道受到船锚或其他坠落物体的冲击碰撞过程,并采用Newmark法和N-R迭代法相结合求解了海底管道的动力响应过程,分析了物体形状、碰撞角度、物体与管道间摩擦、混凝土厚度及管道内压对管道碰撞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撞击条件下,立方体和球体对管道的撞击产生的最大Mises应力要比圆锥体大的多,随着圆锥角角度的增加管道的最大Mises应力是增加的;碰撞角度为90°时对管道的影响最大;摩擦对管道撞击影响较小;管道最大Mises应力随着混凝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混凝土厚度的增加,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内压的存在使管道等效应力增加,但能减小管壁上的局部变形,使得冲击能量更多被用来产生整体变形。

2009 Vol. 28 (11): 47-50 [摘要] ( 2194 ) HTML (0 KB)  PDF (1815 KB)  ( 633 )
51 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风载特性实验研究
>姚熊亮;张凌江;曾令玉;杨文山
DOI:

根据相似原理,对正八边形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进行水池拖曳实验研究其流体动力特性,试验测量了桅杆表面的压力,分析总结了平均压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平均压力系数、脉动压力系数沿桅杆轴向和周向的分布规律;斯特哈尔数随雷诺数、攻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压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且其沿桅杆轴向基本均匀分布而沿桅杆周向变化较大。实验得出的结论对全封闭式综合集成桅杆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09 Vol. 28 (11): 51-54 [摘要] ( 1998 ) HTML (0 KB)  PDF (1823 KB)  ( 779 )
55 具有非线性时滞的汽车磁流变悬架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董小闵;余淼;廖昌荣;陈伟民
DOI:
针对磁流变悬架系统执行器件非线性及其时滞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采用基于自适应模糊逻辑的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磁流变减振器试验测试数据建立了能精确描述执行器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控制模型,进而建立了具有不确定时滞的磁流变减振器控制模型;基于建立的1/4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作为比较,基于1/4车辆悬架模型还设计了简单滑模控制器;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能消除减振器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时滞的影响,显著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其控制效果要优于简单滑模控制。
2009 Vol. 28 (11): 55-60 [摘要] ( 2119 ) HTML (0 KB)  PDF (1939 KB)  ( 903 )
61 斜拉索风致动力疲劳损伤的研究
>李春祥;李薇薇
DOI:

研究了斜拉索风致振动的疲劳损伤问题。首先,根据 Miner 线性累积损伤原理,给出了结构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其次,根据高周疲劳的特性,我们假设斜拉索的疲劳损伤符合 Basquin 疲劳估算模型。第三,在综合目前疲劳损伤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评价不同风速和不同风攻角对斜拉索疲劳损伤影响的框架。最后,以松花江斜拉桥中的斜拉索为对象,基于动力时程法计算分析了在不同风速和不同风攻角情况下斜拉索上各节点的应力时程,再使用雨流计数法统计斜拉索的应力-应变循环历史,估算出在不同风速和不同风攻角下斜拉索的疲劳损伤。于是,定量地评价了在不同风速和不同风攻角对斜拉索疲劳损伤的影响。

2009 Vol. 28 (11): 61-66 [摘要] ( 1604 ) HTML (0 KB)  PDF (5268 KB)  ( 1000 )
67 物体振动幅度的远距离非接触测量技术
>王宏伟;赵国庆;王玉军
DOI:
根据物体振动幅度检测的工作特点,采用线阵CCD实现对物体的远距离、非接触性、动态自动化幅度检测技术。本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完成了CCD模块与USB端口的数据传输,通过确定固定条码标尺中心位置的上下偏移量实现对物体振动幅度的检测。采用Visual C++作为开发环境,完成了用户应用程序的开发。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便于野外作业等优点,在桥梁、铁轨等目标的振动幅度检测项目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009 Vol. 28 (11): 67-69 [摘要] ( 1556 ) HTML (0 KB)  PDF (1220 KB)  ( 597 )
70 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力瞬变三维模拟及管壁动态应力分析
>曹源;金先龙;张晓敏;杜新光
DOI:
水力瞬变也称为水锤,是由于管道内压力瞬间升高,压力波在管道内以声速传递的现象。紧随着压力波,管壁上产生动态应力,进而导致管道失效。基于ALE流固耦合方法模拟由于阀门突然关闭导致的管道中流体冲击波,并与一维水锤冲击波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约束条件下,距离管道末端一定距离,由于管壁变形和振动而产生的三维动态应力。发现在水锤波传播过该位置一段时间之后,管壁应力才达到最大值,此外管壁周向应力在动态应力中影响是最主要的。
2009 Vol. 28 (11): 70-72 [摘要] ( 1988 ) HTML (0 KB)  PDF (1308 KB)  ( 731 )
73 浅海孤立子内波对海洋声传播损失与声源定位的影响研究
>马树青;杨士莪;朴胜春;李婷婷
DOI:
孤立子内波是浅海大陆架海域普遍存在的水文现象,它的存在将改变海水稳定分层的声速、密度剖面,引起声场结构的改变。文中应用抛物方程方法研究二维与三维情况下浅海孤立子内波对声传播损失的影响,并研究孤立子内波的存在对水平阵波束形成定位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对常规波束形成、MVDR及MUSIC等波束形成方法进行比较。

2009 Vol. 28 (11): 73-78 [摘要] ( 2011 ) HTML (0 KB)  PDF (2828 KB)  ( 846 )
79 基于AR模型的声发射信号到达时间自动识别
>王晓伟;刘占生;窦 唯
DOI:

声发射信号到达时间的信息,对于声发射事件的定位、识别以及声发射源机理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中,常用人工读取或通过设定幅值阈值来获取信号的到达时间。针对以上常用方法的缺点,本文结合噪声信号的AR模型和声发射信号的AR模型,应用Akaike信息准则,实现了对声发射信号到达时间的自动识别。对实验数据的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信号的幅频特性变化比较敏感。在相同信噪比的情况下,该方法识别的偏差要小于阈值法。当信噪比较低时,阈值法可能会给出错误的结果,而该方法仍然能够给出较准确的结果。

2009 Vol. 28 (11): 79-83 [摘要] ( 1524 ) HTML (0 KB)  PDF (1508 KB)  ( 723 )
84 基于EMD的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方法及其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罗洁思;于德介;彭富强
DOI:

为从机械故障信号中提取包含故障信息的特征频率,提出了基于EMD的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EMD方法将故障信号分解为有限个IMF分量,从中选取包含故障主要信息的IMF分量求和重构信号,再进行多尺度形态学解调,从而提取机械故障特征频率信息。将该方法用于滚动轴承、齿轮的故障诊断中,并与Hilbert包络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故障特征频率,且对含噪故障信号也有较好的分析效果。

2009 Vol. 28 (11): 84-86 [摘要] ( 1641 ) HTML (0 KB)  PDF (830 KB)  ( 786 )
87 基于多体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的一种舰用柴油机抗冲击性能仿真
>汪 玉;赵建华;杜俭业;穆 春
DOI:
抗冲击性是现代舰用柴油机的设计指标之一,仿真分析是柴油机抗冲击研究的重要手段。将各种波形的加速度时域输入载荷转化为冲击谱,发现脉宽为10ms的三角波加速度峰值与冲击谱等加速度线的值相同,建议将该波形作为设备抗冲击对比分析的标准输入载荷。基于ABAQUS6.7软件,建立包含柴油机主干部件的整机多柔体抗冲击分析模型,分别实现了某V6型柴油机在额定工况和停机工况下受冲击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柴油机冲击响应特性是非线性的,额定工况下受冲击时应力响应值并非是停机情况下受冲击的应力响应值和额定工况下工作应力的简单叠加。柴油机曲轴、机体、飞轮壳和机脚的冲击强度都需要通过仿真进行校核。
2009 Vol. 28 (11): 87-90 [摘要] ( 1494 ) HTML (0 KB)  PDF (3051 KB)  ( 983 )
91 磁流变阻尼器实验建模及模糊半主动振动控制
>李 彦;何 琳;褚福磊
DOI:
利用磁流变阻尼器特性试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等手段建立了双sigmoid力学模型。该模型的参数是控制电流和振动频率、振幅的函数,能准确描述不同激励条件下阻尼力-速度滞回特性。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模型,分析了阻尼比对传递函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模糊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在宽频范围上能取得很好的隔振效果。
2009 Vol. 28 (11): 91-95 [摘要] ( 1853 ) HTML (0 KB)  PDF (1853 KB)  ( 797 )
96 证据理论结合灰色神经网络混合识别方法在苏通长江大桥状态预测中的应用
>孟庆成;齐 欣;李 乔;卜一之
DOI:
为解决千米级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观测噪声及初始构件误差等因素影响下的结构响应预测问题,提出了D-S证据理论与灰色神经网络结合的混合识别方法。融合后的混合识别方法,在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根据实际结构识别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析并比较了本文方法与传统识别方法的结果。实践研究表明,参数预测的D-S证据理论与灰色神经网络混合识别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传统方法的识别准确性问题。

2009 Vol. 28 (11): 96-99 [摘要] ( 2198 ) HTML (0 KB)  PDF (873 KB)  ( 621 )
100 连续梁桥横桥向等位移准则
>魏 标;李建中
DOI:

首先分析了单自由度等位移准则与结构屈服程度的关系,然后针对典型连续梁桥的特点,定义了名义屈服位移和名义屈服曲率,并通过改变主梁特性、桥墩特性和地震动输入等进行参数分析,将等位移准则由单自由度推广到多自由度。研究表明,当连续梁桥的主要振型的周期均大于对应单自由度等位移准则的周期下限,并且主要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之和超过90%时,非线性时程方法得到的位移与弹性反应谱方法得到的位移接近,等位移准则成立,可以采用弹性位移评估其非弹性位移。多自由度等位移准则的应用较大程度简化了相当一部分连续梁桥的横桥向位移需求的计算,为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础。

2009 Vol. 28 (11): 100-103 [摘要] ( 2287 ) HTML (0 KB)  PDF (1313 KB)  ( 679 )
104 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剪式座椅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朱思洪;王家;王敏娜;贺 亮
DOI:
基于HY-Z04型剪式座椅,以SK37-6型膜式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构建了带附加气室空气悬架座椅振动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节流孔开度、簧上质量及激励频率等因素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随节流孔的增大而减小;节流孔产生的阻尼随节流孔的增大先变大后变小;当激励频率较低时,节流孔开度对座椅加速度的影响不大,当激励频率高于某值后,节流孔开度越大,对应的加速度均方根值越小;节流孔对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线性。
2009 Vol. 28 (11): 104-106 [摘要] ( 1737 ) HTML (0 KB)  PDF (1208 KB)  ( 592 )
107 飞船返回舱座椅缓冲系统的改进与优化设计
>李道奎;廖一寰;谢燕;唐国金
DOI:

为改善返回舱座椅缓冲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案,将其脚部由铰接支撑改为斜置弹性支撑。在ADAMS中建立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斜置弹性支撑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座椅缓冲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的结果表明,与改进前座椅系统的缓冲性能相比,优化后的座椅缓冲系统不仅没有增加胸背向冲击响应,而且显著改善了人体头盆向的冲击响应。

2009 Vol. 28 (11): 107-109 [摘要] ( 1755 ) HTML (0 KB)  PDF (1208 KB)  ( 633 )
110 Green函数对饱和土隧道内集中荷载作用振动位移反应的计算
>丁伯阳;党改红;袁金华
DOI:
由于快速列车与城市地铁的发展,饱和土隧道内集中荷载作用的反应问题日显重要。Green函数对辐射条件的满足,积分方程的精确解答,Dirichlet条件下的通用性,使它对隧道内动荷载作用的土动力反应问题计算有着特有的优越性,作者根据已求得两相饱和介质Green函数,利用Lamb积分公式,结合隧道断面特征,以解析积分法推导了集中冲击荷载与简谐荷载圆形断面隧道内振动位移反应表达式闭合解、反应时程曲线、瞬态和稳态的振动形态;并根据它们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结合Duhamel积分求得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另外窗形隧道受集中冲击荷载作用相关弹性波时程曲线也在文中给出。
2009 Vol. 28 (11): 110-114 [摘要] ( 1954 ) HTML (0 KB)  PDF (2021 KB)  ( 878 )
115 基础位移激励下斜支承弹簧减振系统的振动
>吴 晓;罗佑新;杨立军
DOI:
建立了基础位移激励下斜支承弹簧减振系统的几何非线性振动方程,研究了基础位移激励下斜支承弹簧减振系统的几何非线性振动问题。采用L-P法推导出了斜支承弹簧减振系统的非线性振动近似解,讨论分析了基础位移激励振幅、位移激励频率、斜支承弹簧倾角等因素对斜支承弹簧减振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影响,得到了斜支承弹簧系统的减振效果优于垂直安装弹簧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为斜支承弹簧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 Vol. 28 (11): 115-117 [摘要] ( 1444 ) HTML (0 KB)  PDF (614 KB)  ( 870 )
118 铁路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性能研究
>卫 星;李小珍;李 俊;强士中
DOI:

使用桥梁动力分析程序BDAP,对遂渝铁路主跨128m的薛家坝涪江特大桥进行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得到桥梁及列车的动力响应。为检验桥跨结构的实际动力性能,进行全桥动力试验,测试其自振特性以及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跨时桥跨结构的动力响应。将试验结果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列车在桥上运行时对桥跨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而列车行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2009 Vol. 28 (11): 118-121 [摘要] ( 1541 ) HTML (0 KB)  PDF (911 KB)  ( 790 )
122 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王丹生;;高智;;杨海萍;;朱宏平;
DOI:
介绍了特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POD)的相关理论和一种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识别方法对简支梁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出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并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2009 Vol. 28 (11): 122-125 [摘要] ( 1761 ) HTML (0 KB)  PDF (1718 KB)  ( 627 )
126 动力设备荷载模拟及设备-桩基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
>魏文晖;虞薇芳
DOI:
采用人工模拟设备动力荷载对桩基和上部设备协同工作体系进行了非线性振动时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针对设备振动荷载不易确定的特点,根据实测的荷载时程曲线,以及设备的极限荷载,按平稳高斯过程三角级数模型构造人工荷载时程曲线,将其作为设备的外部施加动荷载。在设备-桩基体系协同工作有限元模型中,采用粘滞边界模拟承台周边的地基土,地基弹簧弹性系数采用粘-弹性半空间法计算,使得整个体系的计算规模得到简化。利用模态叠加法对该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将上述方法应用到常州盘固水泥厂水泥立磨设备基础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
2009 Vol. 28 (11): 126-129 [摘要] ( 1883 ) HTML (0 KB)  PDF (1292 KB)  ( 764 )
130 基于非线性几何不变量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关贞珍;郑海起;杨云涛;王彦刚
DOI:

针对轴承传动本身具有非线性而在传统故障诊断中又被忽略掉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形和混沌等非线性几何不变量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对测得的轴承振动时间序列去噪以后进行相空间重构,然后计算重构信号的分形维数、Lypunove指数、K熵、关联距离熵等多个几何不变量,并以此作为轴承故障诊断特征量,输入到径向基神经网络,对轴承故障进行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别轴承各种故障状态,且为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09 Vol. 28 (11): 130-133 [摘要] ( 1598 ) HTML (0 KB)  PDF (1166 KB)  ( 792 )
134 高拱坝气幕隔震效果的三维数值模拟
>陈 江;张少杰;刘浩吾
DOI:
对锦屏一级拱坝进行了气幕隔震效果的三维数值模拟,其中气幕单元采用拉格朗日法中的位移格式,库水单元采用欧拉法中的压力场格式,坝体与气幕的交界面自动满足位移协调条件,气幕与库水交界面满足力的平衡条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气幕显著降低了上游坝面的动水压力,气幕厚度越大,隔震效果越好。与无气幕时相比,气幕厚度为1m、3m、5m时,动水压力分别降低了77.1%、83.3%、87.7%,位移反应也相应降低。因此,气幕隔震技术在水工建设中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009 Vol. 28 (11): 134-138 [摘要] ( 1588 ) HTML (0 KB)  PDF (1450 KB)  ( 872 )
139 考虑双非线性影响的大跨度上承式钢拱桥地震响应研究
>梁正裕;陈艾荣
DOI:

以研究上承式大跨度钢拱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和损伤机理为目的,应用考虑双非线性以及地震过程中轴力变化影响的计算方法,对跨度为200m的两铰拱桥和无铰拱桥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结构在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响应和损伤程度,比较了计算方法、输入地震波以及结构设计条件对地震响应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承式钢拱桥具有较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在强地震荷载作用下损伤程度不显著;钢拱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无卓越的振动振型,地震响应计算需考虑多个振型的影响;当拱肋轴力达到屈服轴力的20-30%时,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不宜忽略轴力变化的影响。几何非线性对拱肋的弯矩地震响应有较明显的影响;柔性的两铰拱桥由于自振周期长,受到的地震荷载比对应的无铰拱略小,损伤程度也相对较轻些;无铰拱桥在拱脚截面位置容易发生地震损伤,设计时应确保拱脚截面在屈服以后不发生局部失稳。

2009 Vol. 28 (11): 139-145 [摘要] ( 2487 ) HTML (0 KB)  PDF (4171 KB)  ( 749 )
146 考虑随机因素的汽车悬架参数多目标稳健优化
>王 涛;陶 薇
DOI:
为了稳健地提高汽车平顺性,减少轮胎对路面破坏。以某载货汽车的四自由度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制造精度的影响,以车身垂直加速度、前后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的统计均值和方差为目标函数,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和自适应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稳健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弹簧刚度减少而阻尼系数增大,性能有大幅度改善,与传统的优化设计相比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2009 Vol. 28 (11): 146-149 [摘要] ( 1528 ) HTML (0 KB)  PDF (1936 KB)  ( 662 )
150 爆破地震波频率对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陈士海;魏海霞
DOI:

通过对一个三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垂直方向上分别加载多个不同主频的实测爆破地震波和理想正弦波,使用集中冲量法利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出各爆破地震波激励下的竖向动力响应,并通过分析该结构体系的各动力响应幅值变化来探讨爆破地震波频率对三自由度弹性体系动力响应的具体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第一自振频率在分析结构各层质点的响应幅值中起主导地位;考虑爆破地震波是一个包含很多频率成分的复杂的振动信号,在分析实测爆破地震波频率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时,除主频外,应同时考虑其它占有相当能量比例的优势频率的影响。

2009 Vol. 28 (11): 150-154 [摘要] ( 1506 ) HTML (0 KB)  PDF (1614 KB)  ( 728 )
155 两相邻输电塔的同步环境脉动实测试验研究
>何敏娟;闫祥梅;张益国;马人乐
DOI:
基于随机振动及系统识别理论,对两相邻自立式直线输电塔进行同步环境脉动实测,识别两相邻输电塔耦合导地线的动力特性及绝缘子在输电塔的横向和纵向的振动频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塔两侧导地线的初始张拉力一致的情况下,相邻直线输电塔的动力特性较为接近,与输电塔档距无关;同时分析得出输电塔的阻尼比均大于《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规定的阻尼比0.01。由于导线的影响,测试出绝缘子在塔-线体系横向振动频率大于输电塔的振动频率,而在纵向小于输电塔的振动频率,频率的差异对输电塔-线体系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情况不利。


2009 Vol. 28 (11): 155-158 [摘要] ( 1782 ) HTML (0 KB)  PDF (1746 KB)  ( 954 )
159 充液对箱形多腔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宋玉超;于洪亮
DOI:
为研究充液对箱形多腔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运用数值有限元方法建立多腔结构及其单元腔室的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充液工况对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其中不同充液比的充液工况由正交优化试验方法确定,最后通过弹簧振子模型研究多单元系统的频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充液比的充液工况中,单腔及多腔结构在低充液比时结构第一阶频率有微小幅度的升高,1、3腔同时充液时结构频率随充液比的增加降低最大;在不同充液比的充液工况中,总充液量、充液比及充液比的排列都是影响多腔结构第一阶频率的因素;弹簧-振子模型说明单元改变引起局部振动频率变化是多单元系统频率呈现不规则变化的原因.
2009 Vol. 28 (11): 159-162 [摘要] ( 1942 ) HTML (0 KB)  PDF (1150 KB)  ( 646 )
163 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分析
>史鹏飞;吴 斌
DOI:

对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加速度放大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对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反应谱对地震作用下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并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拟负刚度控制能够延长结构的等效周期;当结构周期较长时,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对绝对加速度和相对位移的减振效果好于粘滞阻尼减振结构。

2009 Vol. 28 (11): 163-167 [摘要] ( 1569 ) HTML (0 KB)  PDF (1416 KB)  ( 653 )
168 基于模极大值和尺度理论的音频降噪方法
>朱俊敏;张潇;王旌阳;吴粤北
DOI:

在数字化时代,音频的转录或录制都会引入噪音,但是历史音频保存和音频资料处理需要纯净的音频信号,因此音频降噪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二进小波和奇异性指数,并阐述了尺度跟踪和模极大值重构等理论,在Mallat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滤波的音频降噪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补偿因子削减二进小波变换对系数造成的影响,并计算带噪音频的小波系数和模极大值;然后基于信号和噪声奇异指数不同的特点,结合阈值降噪和尺度跟踪理论,采用层间相关搜索去除噪声的模极大值;最后利用交替投影算法,重建音频信号。本文用该方法处理带click和hiss噪声的音频信号,跟小波阈值方法和小波包方法相比,能达到较好的听觉效果和信噪比。同时观察信号的波形图及模极大值演示图,发现本方法都表现出优异的降噪效果。

2009 Vol. 28 (11): 168-172 [摘要] ( 1384 ) HTML (0 KB)  PDF (1392 KB)  ( 1124 )
173 振动鲁棒控制研究Ⅱ—仿真算例
>李道奎;王 锋;雷勇军
DOI:
以柔性悬臂梁为对象,采用压电作动器和传感器,基于 控制理论设计鲁棒控制器,对梁进行振动控制。详细给出了控制器设计过程,包括模型参数误差,模型不确定性加权函数的选择以及性能加权函数的设计。对闭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对比了开环和闭环的性能,考察了参数摄动时闭环的鲁棒稳定性。分析结果验证了 控制理论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有效性。
2009 Vol. 28 (11): 173-176 [摘要] ( 2153 ) HTML (0 KB)  PDF (2029 KB)  ( 686 )
177 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苏 毅;常业军;程文瀼
DOI:

在不同环境温度、激励频率和应变幅值下,对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动力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筒式粘弹性阻尼器具有较为稳定的动力性能,耗能能力强。往复振动下阻尼器因内升温引起粘弹性材料软化,动力性能指标变化较大,设计中应考虑荷载循环次数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滞回圈数对筒式粘弹性阻尼器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设计建议。本文还介绍了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老化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老化性能,在风振或地震下阻尼器具有较好的耐疲劳性能。最后介绍了筒式粘弹性阻尼器风振控制的工程应用实例,计算表明结构悬挑端竖向位移和加速度明显减小。

2009 Vol. 28 (11): 177-182 [摘要] ( 1492 ) HTML (0 KB)  PDF (3596 KB)  ( 620 )
183 基于PSO算法的模糊PSVM及其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于湘涛;卢文秀;褚福磊
DOI:
研究了粒子群优化改进的模糊线性PSVM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应用。常规的PSVM对噪声或野值敏感,模糊PSVM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对于非平衡样本,PSVM分类面会偏重于数据点较多的一类,从而降低正确分类性能,通过为不同样本分别设计不同的惩罚因子,提高分类器性能;模糊线性PSVM分类器的惩罚因子采用经典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避免传统方法对初始点和样本的依赖。通过旋转机械故障分类应用实例进行了设计方法的验证,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滤波,然后以不同频率频谱的谱峰能量作为FLPSVM分类器的输入特征参数,用于区分旋转机械的5种典型故障,试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009 Vol. 28 (11): 183-186 [摘要] ( 1647 ) HTML (0 KB)  PDF (2341 KB)  ( 1171 )
187 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模态试验方法
>徐 猛;杨志永;翟乃斌;周 京
DOI:

介绍一种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方法。首先介绍了Pre-test的理论及激励点与响应点选取原则和流程,通过Lms.Virtual.Lab的预试验功能实际确定车身试验模态中响应点的数目,位置及激励点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与Lms.Test.Lab的接口功能,导入到Test.Lab进行模态试验,通过合适的试验模态方法与参数的选取,得到准确清晰的模态辨识结果,验证了基于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2009 Vol. 28 (11): 187-190 [摘要] ( 1653 ) HTML (0 KB)  PDF (1535 KB)  ( 845 )
191 能量平衡法在防弹性能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李 伟;朱 锡;梅志远;王晓强
DOI:

为了合理设置装甲板,并进行有效的性能评估,使用图解方法研究了能量平衡原理在装甲板弹道性能估算中的应用,并以不饱和聚酯树脂基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钢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估算过程中虽然没有从装甲板的毁伤机理方面研究,并简化了抗弹性能的影响参数,但保证了较高的估算精度,预测速度偏差在50m/s以下,预测相对偏差在10%以下,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2009 Vol. 28 (11): 191-194 [摘要] ( 1602 ) HTML (0 KB)  PDF (944 KB)  ( 690 )
195 内燃机曲轴模型系统振动分析的实用方法
>孔敬之
DOI:
针对内燃机运转过程中的亟需解决的建模问题,采用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对6135ZG型柴油机曲轴系统振动进行复杂耦合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振型分析。以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为基础,对径向滑动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在计算中考虑了油膜支承刚度对曲轴振动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相对应的有限元模型作为计算对比对象,对前6阶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结果对比发现两者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2009 Vol. 28 (11): 195-198 [摘要] ( 1447 ) HTML (0 KB)  PDF (974 KB)  ( 793 )
版权所有 © 2015《振动与冲击》杂志社
沪交ICP备20101001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邮编:200030, 电话:021-62821366 网址: http://jvs.sjtu.edu.cn E-mail: jvs@sjt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