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06-15
  

  • 全选
    |
    论文
  • 张针粒;李世其;朱文革;胡线会;祁宙;马天阳;王跃;刘志敏
    . 2012, 31(1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航天载荷,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具有近等强度、高阻尼、兼顾冲击保护等特点的航天载荷隔振器。考虑到安全性对于航天应用尤为重要,在隔振器支架的设计中引入了等强度理论,将应力集中现象显著降低,与未应用等强度设计的结构相比,安全系数提高了0.4倍。在隔振器阻尼材料的设计中,应用阻尼材料能量耗散理论及Rongong修正模态应变能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梳状剪切型阻尼结构。这种结构使隔振器具有高等效阻尼比。同时,所设计的隔振器等效阻尼比处于最佳冲击衰减性能的范围。最后,通过由30个隔振器组成的隔振系统的正弦扫频与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隔振器能有效抑制中低频共振,衰减宽频带上随机振动。
  • 章云;梅雪松;邹冬林;姜歌东;张东升
    . 2012, 31(11): 7-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旋转机械不平衡导致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的柔性转子现场动平衡方法。其通过有限元理论建立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按模态振型展开,利用FFT及IFFT变换,获取频域下不平衡载荷谱,最终识别转子不平衡状态。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仅需在低于临界转速的状态下采集振动响应数据,并且无需停机试重,就能准确识别转子不平衡状态,添加配重后可使转子各阶不平衡振动得到有效抑制。
  • 刘金堂;杨晓东;闻邦椿
    . 2012, 31(11):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轴向变速运动大挠度薄板横向振动的稳定性及分岔现象。在von Kàrmàn非线性大挠度板理论基础上, 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Galerkin截断, 将时间变量和空间变量、位移函数和应力函数耦合在一起的偏微分方程离散, 得到系统运动常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分析板随平均速度、速度脉动幅值和外激励力变化时的运动分岔行为。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和Poincaré映射图识别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结果发现, 当板的某些参数变化时, 系统出现分岔现象。不同参数时, 系统呈现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概周期运动, 甚至混沌运动。
  • 刘涛;李爱群;张志强;裴友法;张志强
    . 2012, 31(11): 1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侧移和内力有特有的规律。针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分析其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规律,并进行减震效果研究和优化设计,提出设计建议。以某高烈度区一座带加强层高层建筑为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侧移有突变,楼板缺失导致整个结构变形规律发生改变,附加粘滞流体阻尼器后层间位移角和底部剪力都有所减小,减震方案优化后减震效果良好。
  • 马小陆;裘进浩;季宏丽;李生权
    . 2012, 31(11): 22-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压电被动振动方法中电路参数环境适应能力差、电路复杂和压电主动振动方法需要较高的输入功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控电荷源和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的振动主-被动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压电片等效电路的特点,设计了压控电荷源电路,并阐述了主-被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对于压控电荷源的控制电压,引入了小波变换自适应算法,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最后,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利用模拟电路和压电元件,设计并建立了四边固支的压电合金板的主-被动振动控制实验平台,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正弦和白噪声激励下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抑制压电合金板结构由于正弦激励引起的单模态和多模态振动,且能有效抑制白噪声激励引起的随机振动。
  • 凌同华;张胜;易志强;李品钰
    . 2012, 31(11):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声发射信号具有瞬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属于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利用EMD方法对岩石声发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时间尺度的IMF分量,对每一个平稳的IMF分量提取能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声发射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前4个IMF分量内,且分布不均匀;岩石声发射信号各IMF分量的频谱与原始信号的频谱基本一致;随着岩石的密度、纵波波速、弹性模量的降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声发射信号的优势频率越来越集中,且其优势频率有往低频发展的趋势;相比小波包分析,EMD分析法对于非平稳信号而言更具适应性。
  • 邵俊鹏;徐斌
    . 2012, 31(11):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磨头磨粒的破碎瓷砖机理,分析抛光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提出磨粒在冲击与切削联合作用下破碎瓷砖,并分析其机理。建立磨粒冲击破碎瓷砖和切削破碎瓷砖的模型,综合理论分析得出:磨头转速、磨头压力、磨粒粒度号是影响瓷砖破碎的主要因素。多磨块磨头可以提高瓷砖的磨削深度。
  • 梅检民;肖云魁;杨万成;陈祥龙;乔龙
    . 2012, 31(11): 38-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FRFT)的邻近阶比分离方法。根据变速器输入轴转速信号及传动比确定FRFT最佳阶次,对变速器升速过程振动信号进行最佳阶次FRFT,在该分数阶域分离邻近阶比分量,并对分离出的单分量信号进行阶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转速信号确定FRFT最佳阶次,准确、快速、鲁棒性好,并具有自适应性;最佳阶次的FRFT能准确分离提取邻近阶比分量,对分离出的目标阶比分量进行单分量分析,能有效解决邻近阶比胶合问题。
  • 李炜明;;董莪;朱宏平
    . 2012, 31(11):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木工程由于内在材料的离散性,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外在环境因素的随机性,有必要引入统计方法来进行面向健康监测的损伤辨识。探讨了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的定义,分析了现有研究中与统计方法相关的Bayesian统计、随机有限元、统计模式辨识、损伤特征辨识的统计描述及其他等五类研究;根据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的特点与已有研究,展望了统计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前景与方向。
  • 孔维梁;周丽;Fuh-Gwo Yuan
    . 2012, 31(11):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带有液体的圆柱/管中的波传播进行了研究。在流动为层流的假设下,研究了有粘性液体管道中扭转导波的位移模式和传播特性。分析了波的频散和衰减曲线,得到了粘性、密度等和第一阶扭转模态衰减的关系,确定了粘性液体对扭转导波的影响,为扭转导波在损伤检测中应用做了一些理论工作。数值计算结果与某文献中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液体中的层流假设,说明了第一阶扭转模态在损伤探测中的优势。
  • 赵秀芳;曹树谦;
    . 2012, 31(1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二维受热壁板在超音速气流中的颤振方程。运用分岔理论求得了系统的Hopf分岔点,应用Normal Form直接法计算得到系统Hopf分岔Normal Form系数。引入wash-out滤波器技术对壁板热颤振进行了主动控制,延迟系统Hopf分岔的产生而不改变分岔类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
  • 武新峰;雷勇军;李家文
    . 2012, 31(11): 57-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复杂结构的弹性振动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弹性振动传递函数建模方法。首先建立能够准确反映结构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输入参数和辨识算法类型的不同,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进行传递函数建模,其中时域辨识建模以PRBS信号的瞬态响应结果为辨识数据进行时域参数辨识,频域辨识建模以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为辨识数据进行频域参数辨识;最后以“时域建模频域验证,频域建模时域验证”的方法检验传递函数的精度。通过建立悬臂梁、某运载火箭和某弹体局部结构的传递函数模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游进;孟光;李鸿光
    . 2012, 31(11): 6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量流分析法是预测声振系统中高频动力响应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方法引入的假设条件较少,并可基于声振系统的几何模型计算随空间变化的稳态动力响应,应用上具有很大的优点。本文首先回顾了不同结构件(包括杆、梁、板及复合结构)各种波场的能量微分方程及其理论基础的发展过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声振系统耦合形式,包括结构/结构耦合,结构/流体耦合及其它耦合情况,说明了基于能量流分析的耦合问题处理方法的发展,最后,说明了计算随机激励下声振系统响应的随机能量流分析法的相关研究,以及其与经典统计能量分析法间理论关系研究的进展情况。
  • 张风亮;赵鸿铁;薛建阳;隋龑
    . 2012, 31(11): 7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目前古建筑研究领域中,对木构架的抗震分析绝大多数都是在普通地震动作用下,而对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木构架动力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了两条典型的长周期地震波和两条普通的地震波,对古建筑木构架整体结构在两类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台湾集集地震波和Loma-Prieta 地震波的长周期成分要比El-Centro地震波和兰州波的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多;两条长周期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远远少于两条普通地震波;在小震时,古建筑木构架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响应值与普通地震动相差不大,而在中震和大震时,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响应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地震动;大震(400gal)时木构架的减震效果比中震(220gal)、小震(110gal)时的减震效果要好。
  • 文桂林;周华;金秋谈;王艳广;文登
    . 2012, 31(11):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流体有限元软件Fluent仿真分析,获得了满足某型无人机拦阻网回收系统要求的涡轮阻尼器结构参数,并依此设计和制造了涡轮阻尼器装置;测试了涡轮阻尼器受到瞬时冲击力的动态缓冲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涡轮阻尼器的数值仿真是正确的,涡轮阻尼器的缓冲性能满足某型无人机拦阻网回收系统的要求。
  • 李涛;张洵安
    . 2012, 31(11): 78-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附加柱是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Mega-sub controlled structural system,即MSCSS)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附加柱的连接方式对MSCSS的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及切球选点方法,通过对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在结构参数及地震激励均为随机变量情况下进行附加柱应力响应计算,得到了附加柱应力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曲面,对不同附加柱与巨型梁连接方式下的附加柱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释放附加柱的水平约束,可以有效地降低附加柱应力响应的均值及标准差,整体提高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而附加柱应力概率密度的不均匀性表明,即使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受到平稳随机地震作用激励,其附加柱应力响应也将表现出明显的非平稳性。

  • 马文勇;顾明
    . 2012, 31(11):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刚性节段模型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紊流度下的8种扇形覆冰导线气动力,依据DenHartog驰振机理分析了扇形覆冰导线的横风向驰振不稳定性,讨论了覆冰厚度、覆冰角度、紊流度对平均气动力特性及横风向驰振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冰厚度的增大增强了气动升力,不同覆冰角度模型平均气动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紊流度的增高有助于减小覆冰导线承受的平均气动力;8种扇形覆冰导线在不同风向角下均有发生横风向驰振的可能,覆冰角度对驰振不稳定风向角位置及范围有较大影响,紊流度的增加提高了可能的驰振临界风速,因此高紊流度对驰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靳畅;周鋐;候艳芳
    . 2012, 31(11):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车内噪声客观参量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车辆安装5种排气系统后在8种不同档位不同转速行驶工况下的车内烦恼度主观评价分值以及11项声学客观参量,采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程度将客观参量分类,结合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分别提取出了在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下最能表征烦恼度的客观参量,将主观烦恼度与客观声学参量相关联,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基于声学客观参量的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下车内烦恼度预测模型,相关分析显示,其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基于声学客观参量的车内烦恼度评价是可行的。
  • 何小静;上官文斌
    . 2012, 31(11): 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试了橡胶试片在单轴向拉伸、等双轴拉伸和平面剪切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测试得到橡胶试片在不同状态下应力-应变关系,和应用不同的本构模型,拟合得到了不同模型的材料常数。以两个橡胶悬置为研究对象,对橡胶隔振器进行三向静态力-位移特性分析,并与测试值进行对比。橡胶悬置1主要承受拉压变形或剪切变形,而悬置2则同时承受拉压和剪切变形。以悬置1和悬置2为研究对象,应用Mooney-Rivlin本构模型,计算分析了利用不同应力-应变状态得到的本构模型常数对橡胶隔振器力-位移关系计算结果的影响。以悬置2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一种应力-应变状态获取的本构模型常数,分析了本构模型对橡胶隔振器静态力-位移特性计算结果的影响。
  • 张树桢;陈前; 滕汉东
    . 2012, 31(11): 98-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摆脱气囊的气体泄漏问题,在气囊中填充弹性单元体和液体(混合介质)来替代气体。其带来的优点是消除了泄漏现象,可减少对监测和充气设备需求,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隔振系统成本。将充填混合介质的囊式隔振器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正弦扫频激励的动力学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囊式混合介质隔振器的振级落差随填充单元体数量的增加而升高;频响函数曲线表现出不同于气囊隔振器的刚度特性,其刚度特性受到所填充的弹性单元体和液体的力学特性影响,随内压的变化表现特性复杂。
  • 王时英; 吕明; 轧刚
    . 2012, 31(11):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超声振动系统全谐振设计方法要求组成超声振动系统的各个单元有相同的谐振频率,各个组成单元的结构尺寸由谐振频率确定,而超声珩齿系统中的齿轮结构尺寸是由它的使用要求决定,是非谐振单元,不能用全谐振理论设计,本文采用力耦合方法,将齿轮简化为环盘,将它和变幅杆组合并联合建立动力学方程,实现了非谐振单元组成的超声变幅器的设计。

  • 阎红霞;; 杨庆山; 秦敬伟; 李明
    . 2012, 31(11): 108-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决定其地震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规范均考虑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作用,但有的考虑了填充墙布置的影响,另外一些则没有。为了比较各国规范计算自振周期的准确性,首先归纳了国内外规范中关于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并对有、无填充墙的两个框架自振周期的实测值和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填充墙布置得到的自振周期较接近实测值,否则误差较大;然后,建立了考虑填充墙的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这两个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实测值和动力振型分析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分析了填充墙的布置对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并参照国外考虑填充墙布置的自振周期计算方法,为我国规范的修正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孙增寿; 范科举
    . 2012, 31(11):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提升小波和熵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提升小波熵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给出了提升小波时间熵和相对提升小波熵两个结构损伤指标。通过梁板组合桥的数值模拟表明,提升小波时间熵指标能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时刻,而相对提升小波熵指标能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
  • 裘群海;徐 超;吴 斌
    . 2012, 31(11):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结构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各种环境因素会导致结合面出现损伤,从而威胁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甚至诱发安全事故。研究了一种利用混沌激励与吸引子几何特性进行结合面损伤识别的方法,采用混沌振动信号激励待测结构,对采集到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并构造了一种基于吸引子局部方差计算的特征参量用于损伤识别,同时研究了影响特征参量的主要参数。设计了悬臂梁结合面损伤识别实验,控制固定端螺栓预紧力的下降来模拟结合面损伤,利用上述方法对结合面的损伤状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识别结合面的损伤状态,所构造的特征参量随损伤程度改变单调变化,响应测点配置、特征参量计算参数等对损伤识别的效果有影响。
  • 王磊;陈柳;何玉林;刘桦;金鑫
    . 2012, 31(11): 12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Kane方法建立风力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使用假设模态离散化方法对其进行柔性化。结合修正的BEM理论计算得到的风轮气动载荷,并在Fortran环境下编程建立风力机整机的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完成对风力机的随机响应分析。以某型2.5MW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将分析数据同国际权威计算软件GH Bladed数据比较。比较表明,该分析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同时兼顾了较少建模计算时间和较高分析精度两个优点,近而验证采用假设模态法进行风力机动力学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黄思凝;郭迅;刘红彪
    . 2012, 31(11): 127-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结构的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一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建筑进行了1/25的模型模拟振动台试验,在试验中针对模型进入非线性后,相似关系中的弹性模量比并非定值的问题,采用了分级相似关系,使试验结果能更贴近原型反应。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及关键位置的应变变化情况,探究造成结构破坏的原因,找出模型结构破坏的薄弱环节。根据斜交网格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模型破坏形态,总结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建筑的优缺点,并为高层斜交网格建筑的平面形式设计及材料选择提出建议。
  • 雷文平;;韩 捷; 陈 宏; 巩晓赟;
    . 2012, 31(11):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转子各向刚性存在明显差异时,传统的基于单向传感器测量的转子平衡方法其效果受方向影响,平衡效果不稳定.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影响系数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双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方法,将不平衡响应椭圆分解为正进动和反进动圆,并以正进动圆的幅值和初相位作为不平衡响应,取代传统的单传感器测得的响应进行转子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在忽略非线性因素情况下,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数值趋于一致,且高度兼容;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计算结果客观唯一,精度更高.
  • 王文明; 李宏男
    . 2012, 31(11): 137-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在非线性时程分析中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近似方法:首先,对结构进行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然后,根据第一次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关键位置在与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对应的前1/4循环内的平均应变率,根据这些点的平均应变率对进入非线性构件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修正;最后,对结构进行第二次分析。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力学解释,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一种在非线性时程分析中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有效方法。

  • 王蕾;陈安军;
    . 2012, 31(11):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悬挂式弹簧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矩形脉冲激励下系统非线性无量纲动力学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法对系统冲击特性进行数值分析。以系统加速度响应峰值与脉冲激励幅值之比为反映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响应指标,脉冲激励时间、系统悬挂角为变量,构建了系统的三维冲击谱。讨论了系统悬挂角以及系统阻尼等对冲击谱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系统悬挂角、阻尼等对系统冲击响应峰值影响显著,增加阻尼可使系统加速度响应峰值明显降低。研究结论可为悬挂式弹簧减振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张顺浩; 郑铁生
    . 2012, 31(11): 145-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刚性Jeffcott转子-轴承系统进行混沌滞延反馈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转子-轴承系统进入混沌状态后,引入时间滞延反馈控制信号,可以消除转子-轴承系统的混沌振动,使嵌入在混沌吸引子中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回到稳定周期轨道上。采用间接误差计算的BP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和自适应学习率BP算法结合而形成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快速搜寻到次优化的滞延反馈控制强度,从而即时有效地消除转子-轴承系统的混沌振动。一旦混沌振动回归稳态周期振动,则反馈控制信号自动消失。该方法为控制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对工程实际转子系统有实用价值。
  • 范锦彪;祖静;林祖森;徐鹏;赵晓东
    . 2012, 31(11): 149-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详细分析反射式激光多普勒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的冲击校准方法。该方法利用Hopkinson杆作为加载手段,利用差动式激光多普勒干涉仪来绝对复现冲击加速度的量值。针对高g值压阻加速度传感器SIMIT-AYZ-60k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准试验,利用积分运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的组合从准动态条件下的校准数据得到了准静态条件下的传感器冲击灵敏度。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实现了利用脉宽有限的激励脉冲对固有频率在20kHz以上的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校准的不确定度可以满足冲击测试的工程需求。
  • 吴忠强; 夏青
    . 2012, 31(11): 154-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液伺服位置跟踪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特性、系统参数和外部负载的非匹配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电液伺服系统的Backstepping滑模自适应控制。利用奇异摄动中双时间刻度理论将原系统分解为快慢变子系统,分别设计快变和慢变子系统的控制律,再合成得到复合控制器。应用Backstepping的逆向递推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高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用滑模方法抑制系统的外部扰动,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自适应估计。数字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韦峻峰;冯海泓;
    . 2012, 31(11): 158-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扬声器振膜的非线性振动时,通常使用Volterra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然而受到误差的影响,该模型仅适用于微弱的非线性现象。增大激励电压,频响预测结果的误差逐渐增大。针对这一问题,一种改进的扬声器Volterra模型被提出。该模型引入了振膜平衡位置偏移量对非线性参数的影响,并且在计算位移响应时引入高阶核函数的互调项,使位移响应预测结果更为精确。为了验证模型,搭建了一套可以测量振膜瞬时位移的激光测量系统。实验中测量并计算了振膜平衡位置偏移量和位移的基频响应。结果表明,改进的扬声器Volterra模型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较传统模型更好。
  • 黄海舟;; 纪 峰; 袁小阳; 朱 均
    . 2012, 31(11): 164-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贝叶斯网络方法用于汽轮机组轴承振动诊断。根据现场诊断经验,建立了轴承工频振动诊断的质朴型贝叶斯网络,网络中融合了振动频谱、相位和运行工况等诊断信息;提出了网络推理计算方法,并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实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多个实际案例中得到证实,表明本文的诊断方法能有效地识别轴承振动的单一故障和复合故障。
  • 袁惠群;张亮;韩清凯;宋琳
    . 2012, 31(11):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际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中叶片失谐是不可避免的,并严重影响叶盘系统的振动特性和整个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分析得到对于一组既定的失谐叶片,其在轮盘上的安装排布顺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叶盘系统的振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振动局部化参数来表征失谐系统振动局部化程度大小,同时提出采用人工蚁群算法对叶片安装排序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叶片排布顺序可以有效降低叶盘系统受迫振动幅值、减轻系统振动局部化程度,同时也证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对降低叶盘系统振动幅度、减轻系统振动局部化具有重要意义。
  • 汪梦甫; 宋兴禹
    . 2012, 31(11): 173-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测得了钢筋、高阻尼砂浆及高阻尼混凝土悬臂梁在不同初始顶点位移下的自由衰减曲线,得到了构件阻尼比随变形增大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聚灰比、乳液共混及不同纤维的掺入对高阻尼混凝土悬臂梁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阻尼混凝土构件阻尼比的计算理论与方法。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校验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