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部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DOI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3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3-04-25
全选
|
论文
Select
具连续分布滞量的二阶半线性阻尼微分方程的振动准则
曾云辉 罗李平 罗振国
. 2013, 32(8): 1-4.
摘要
(
675
)
PDF全文
(
35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连续分布滞量的二阶半线性阻尼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通过利用函数不等式技巧、广义Riccati变换和 函数等方法,给出了此类方程所有解振动新的振动准则,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文献的结果。
Select
高层结构风振性能水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汪大洋 周云 邓雪松 朱勇 燕乐纬
. 2013, 32(8): 5-12.
摘要
(
525
)
PDF全文
(
343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风振作用下高层结构的性能状态,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研究了高层结构风振性能水准的评价因子,给出了上部结构、外部环境和地基与基础三类评价因子划分的等级标准,建立了高层结构风振性能水准预测的层次评价体系,提出了高层结构风振性能水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Matlab语言编制了结构风振性能模糊概率预测的计算程序。将所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广州某四个高层结构风振性能水准的预测评价中,计算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充分考虑影响结构风振性能水准的各种不确定信息,能根据权重系数的大小对所有评价因子的影响均衡兼顾,进而实现对高层结构的风振性能状态进行很好的预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更加合理地考虑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计算结果优于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工程结构抗风设计和加固改造提供参考指导。
Select
全向式多室连通气囊的缓冲特性研究
文桂林;雷志华;尹建武;尹汉锋;
. 2013, 32(8): 13-17.
摘要
(
619
)
PDF全文
(
689
)
可视化
收藏
气囊缓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航空和国防工业等领域中。本文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全向式多室连通气囊软着陆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完成了软着陆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工况,本文对全向式多室连通气囊的吸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初始囊压、气囊直径、隔膜内孔直径和通气孔直径等对缓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可用来指导全向式多室连通气囊着陆系统的设计。
Select
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影响的预测研究
刘卫丰;刘维宁;聂志理;吴宗臻;李克飞
. 2013, 32(8): 18-23.
摘要
(
700
)
PDF全文
(
1367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种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道路交通现场振动测试,对北京地铁8号线列车运行对邻近地铁线路的某科研楼内精密仪器的振动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并比较了普通无砟轨道和浮置板轨道两种工况下楼内外的振动响应。提出了该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边界条件、阻尼施加等建模原则,采用实测的钢轨振动加速度计算而来的动态轮轨力作为该模型上的激励力。结果表明:采用该动力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浮置板轨道是一种有效的减振措施,在其工作频段内有显著的减振效果,但对低频振动没有减振效果,而且在其自振频率处还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地铁8号线开通后,地铁列车振动再叠加上道路交通引起的振动会对科研楼内部分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仪器基座处可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来减小这部分振动。
Select
不同支撑和转子装配方式的高速电机临界转速分析
田野;孙岩桦;杨利花;虞烈
. 2013, 32(8): 24-30.
摘要
(
857
)
PDF全文
(
669
)
可视化
收藏
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滚动轴承支撑的整体式转子和电磁轴承支撑的焊接式转子这两种高速电机轴承-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在分析两种系统的支撑刚度特性及转子结构装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计算出系统的临界转速并对不同支撑和装配方式对轴承-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锤击实验和整机实验全面验证结果的有效性,为高速电机轴系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参考。*
Select
基于BLCD和小波域双谱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
程军圣 李海龙 杨宇
. 2013, 32(8): 31-34.
摘要
(
649
)
PDF全文
(
312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ntrinsic time-scale decomposition,简称ITD)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B样条的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方法(B spline-based 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简称BLCD),在此基础上将BLCD与小波域双谱相结合应用于齿轮故障诊断。首先将BLCD方法和ITD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BLCD方法的优越性。然后采用BLCD方法将齿轮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ISC分量(Intrinsic scale component,简称ISC),再对ISC分量进行小波域双谱分析,通过双谱中峰值个数和耦合频率的成分来判断齿轮是否发生了故障。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LCD和小波域双谱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齿轮的故障诊断。
Select
疲劳强度-寿命关系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徐亚洲;白国良
. 2013, 32(8): 35-38.
摘要
(
737
)
PDF全文
(
844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疲劳强度随加载循环次数增加不断劣化的物理事实,采用Euler描述推导出疲劳强度与随机参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满足的演化方程。采用数值求解方法,给出疲劳强度-寿命概率密度曲面(probability density S-N),并可据此计算给定存活率的p-S-N曲线。基于疲劳试验结果的算例分析表明,疲劳强度-寿命概率密度曲面、Monte Carlo模拟及具有给定分位数参数的S-N关系三者计算的p-S-N曲线吻合良好。疲劳强度-寿命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可不依赖分布假定给出S-N关系的完备概率描述。
Select
高速电主轴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陈小安;单文桃;周进明;合 烨;周明红;刘俊峰
. 2013, 32(8): 39-47.
摘要
(
684
)
PDF全文
(
1746
)
可视化
收藏
高速电主轴是高速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主轴单元融合了高速电机、精密轴承、驱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高速主轴电机的驱动控制技术是决定主轴动静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主轴电机驱动控制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总结。根据主轴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从V/f控制、矢量变频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到混合驱动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逐一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各控制技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高速电主轴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Select
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水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碰摩动力学分析
张雷克;马震岳
. 2013, 32(8): 48-54.
摘要
(
597
)
PDF全文
(
356
)
可视化
收藏
转子碰摩模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系统由于励磁电流、转子质量偏心以及定子径向刚度变化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岔图、Poincaré映射图、时域图和频谱图。计算结果表明:UMP的存在使系统响应呈现出周期1、周期5、拟周期以及混沌等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并对其稳定性造成了明显影响;此外,较大的转子质量偏心以及定子径向刚度均有可能使局部碰摩发展为全周碰摩,对定子和转子造成巨大损害。
Select
基于安全因子的大型施工机械结构安全分析
杨绍普;王利英;潘存治
. 2013, 32(8): 55-57.
摘要
(
551
)
PDF全文
(
449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施工机械的结构特点,人机环境对大型施工机械进行了安全分析,提出了安全因子的概念,构建了安全因子集;从概念、定义和判据三个方面对安全因子进行了论述;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把模态应变能和动刚度这两个安全因子应用在大型施工机械-架桥机的主梁结构损伤识别中,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所提的安全因子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结构损伤的存在,并能较好的判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识别精度更高。
Select
基于频谱分析的压缩空气泄漏直射和反射超声的识别
廖平平;蔡茂林;许启跃;石岩
. 2013, 32(8): 58-62.
摘要
(
670
)
PDF全文
(
636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气动系统中压缩空气泄漏超声检测的原理,分析了由反射超声信号导致的错误检测问题,并提出通过识别反射超声信号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对直射和反射超声信号进行测量实验研究,发现并分析了直射和反射超声信号在频谱图形状上存在的明显区别;通过设计识别算法,得到可识别反射超声信号的反射特征系数 (Reflectance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RCC);经实例计算发现:直射超声信号的RCC值在100以下,反射超声信号的RCC值在200以上。该结果对压缩空气泄漏检测中有效的识别出反射超声信号、避免由反射超声波导致的检测错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Select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稳健滤波方法研究
刘海波 赵宇凌
. 2013, 32(8): 63-67.
摘要
(
707
)
PDF全文
(
388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消除野值和噪声信号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给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分解的具有稳健性的滤波算法:首先用滑动中值滤波算法剔除原始数据中的野值,然后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抑制数据中的噪声。数值仿真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剔除野值,抑制信号中的噪声,提高信噪比,还能够有效消除模态混叠问题,将被测信号中不同的频率成分独立分解在不同的固有模态函数中,从而得到更清晰的时频分布,有利于实际数据处理中的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
Select
自复位摇晃式支座运用于建筑隔震之可行性研究
郑锦铜;江铭鸿;
. 2013, 32(8): 68-78.
摘要
(
697
)
PDF全文
(
264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摇晃(Rocking)及滚动(Rolling)机制研发了一种新型隔震支座,称作自复位摇晃式隔震支座(Self-centering Rocking Bearing,简称SCRB),根据该支座力与位移关系,建立了以其作为隔震组件之隔震建筑理论运动模型;并以其滚动曲面半径、高宽比(Aspect Ratio)及上部结构自振周期作为研究参数,对SCRB隔震结构受自由振动、简谐力、地震地表加速度扰动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经适当设计之SCRB隔震结构不具固定振动周期,不会被特定之扰动频率锁定而引发共振;在受大地震时,能有效降低上部结构之加速度反应,亦能减少层间变位(Drift),可用于建筑隔震。
Select
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田利;;李宏男;王文明
. 2013, 32(8): 79-87.
摘要
(
546
)
PDF全文
(
410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输电线的几何非线性特征;在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以及多维性基础上,依据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干函数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模拟了空间变化地震动时程;分别研究了地震动空间变化的行波效应、部分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空间变化对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影响显著,忽略这些因素将会低估结构的反应。因此对于输电线路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的影响。
Select
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参数测试方法
芮红锋;胡小秋;郭丹枫
. 2013, 32(8): 88-90.
摘要
(
533
)
PDF全文
(
602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潮流能水轮机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荆丰梅;肖 钢;熊志民
. 2013, 32(8): 91-95.
摘要
(
675
)
PDF全文
(
672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NSYS和CFX软件实现了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单向流固耦合瞬态计算。将二维CFX流体计算结果作为水轮机受力,将流体与结构中相对应的节点压力施加到结构有限元模型上,从而完成水轮机工作状态主轴应变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吻合较好,说明单向流固耦合方法是将流体计算结果传递到结构分析的有效方法,在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小变形的条件下能够准确的预报结构响应的趋势,有效的计算垂直轴水轮机的结构强度,对其结构校核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Select
改进型干扰观测器在稳定平台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陆建山;王昌明;何云峰;胡伟伟
. 2013, 32(8): 96-99.
摘要
(
671
)
PDF全文
(
594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稳定平台伺服系统对各种扰动的抑制性能,将一种改进型干扰观测器应用到了平台系统中,该改进型干扰观测器在经典干扰观测器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补偿系统输出的控制结构。文中对改进型干扰观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存在模型摄动时的鲁棒稳定性进行了推导,同时给出了低通滤波器 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型干扰观测器能够较好地消除外部干扰和模型摄动的影响,改善了测量噪声的抑制性能。
Select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最小二乘影响系数法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王星星;吴贞焕;杨国安;贾 光
. 2013, 32(8): 100-104.
摘要
(
647
)
PDF全文
(
768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最小二乘影响系数法平衡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测点残余振动较大及平衡质量较大等问题,将一种基于遗传交叉因子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引入到转子动平衡最小二乘影响系数法中。实例计算说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很好收敛特性和全局搜索能力,与基本最小二乘影响系数法计算结果相比,有效降低最大配重质量和最大残余振动大小。通过实验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Select
汇流传动齿轮-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郜浩冬;张以都;吴琼;高相胜;
. 2013, 32(8): 105-113.
摘要
(
885
)
PDF全文
(
738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齿侧间隙、传动误差和时变啮合刚度等非线性因素,并同时考虑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和齿轮啮合力的耦合影响,建立了汇流传动齿轮-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从转速方面出发,研究了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分析了齿轮啮合力和非线性油膜力之间的耦合作用,判断了转速变化下的油膜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变化,系统表现出周期一运动、周期二运动、拟周期运动,混沌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并发现了拟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的道路;随着转速升高,非线性啮合力和非线性油膜力先后对系统振动起到主要作用;油膜振动通过半频涡动失去了稳定性。
Select
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自适应响应面方法
魏锦辉;任伟新
. 2013, 32(8): 114-119.
摘要
(
703
)
PDF全文
(
405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具有全局收敛特性的自适应响应面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模型修正过程中在全局最优解附近不断收缩参数设计空间,重构更为精确的响应面模型,同时,由于采用了拉丁超立方设计选择样本点,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样本点总数。通过实例计算表明,传统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很可能陷于局部最优,而利用该方法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时,可以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点,只需较少样本点便可收敛于全局最优解,有效的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
Select
任意层地基中粘弹性楔形桩纵向振动响应研究
吴文兵;王奎华;窦斌
. 2013, 32(8): 120-127.
摘要
(
634
)
PDF全文
(
368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楔形桩的横向惯性效应,研究了任意层地基中粘弹性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并考虑桩侧土的成层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单元。然后,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采用Rayleigh-Love杆模拟楔形桩,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传递方法,求解得到了任意层地基中桩顶速度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及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最后,采用参数分析方法,对楔形桩单元划分精度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楔形桩设计参数及材料参数和桩侧土成层性对楔形桩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
Select
轴向可伸输液曲管平面内振动的波动方法研究
李宝辉;高行山;刘永寿
. 2013, 32(8): 128-133.
摘要
(
604
)
PDF全文
(
303
)
可视化
收藏
在轴线可伸长假定的基础上,采用Timoshenko曲梁模拟弯曲管道,建立了输液曲管平面内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应用波动方法对所建立的振动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曲管内振动波的传播和反射矩阵,提出了计算轴向可伸输液曲管平面内振动固有频率的数值方法。算例分析中,计算了两端固定半圆形曲管在四种不同流速下的前五阶固有频率,结果表明,与轴线不可伸曲管的结果不同,两端固支轴线可伸曲管不会因为管内流速过大发生屈曲失稳。
Select
Cartesian网格结合无网格法处理的二维柱体
李现今; 杨国伟
. 2013, 32(8): 134-142.
摘要
(
544
)
PDF全文
(
19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发展了基于四叉树数据结构的网格生成和二维流动的N-S方程数值求解器及动边界问题的Euler方程求解方法。采用压力梯度或者密度梯度的绝对值作为网格自适应的控制参量,同时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无网格方法处理对于一般Cartesian网格难于处理的物面边界条件。文中采取了绕方柱流动和绕圆柱流动的经典算例对所发展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的结果验证了所发展的方法在处理绕流流动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采用Naca0012翼型的几种工况验证了所发展的动网格技术在处理无粘流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数值模拟具有复杂几何外形的流动提供了一种网格布局合理、高效,边界处理简单易行的新思路。
Select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研究
徐玉秀;;杨文平;吕轩;;马志卫;; 马新华;
. 2013, 32(8): 143-146.
摘要
(
601
)
PDF全文
(
79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在汽车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获取发动机缸盖表面的振动信号和上止点信号,按曲轴转角的周期对振动信号的时域能量进行合理分段;提取各段信号的时域能量作为发动机各缸状态的特征值。建立发动机各缸不同故障状态的训练集,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实现发动机故障模式的诊断与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汽车发动机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的诊断识别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Select
水下夹芯复合空腔结构声学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罗 忠 杨 坤
. 2013, 32(8): 147-152.
摘要
(
545
)
PDF全文
(
1341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水下夹芯复合空腔结构入射声波模型,运用刚性管中声波传播特性和声固耦合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声学特性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与钢制和橡胶中间层解析解,以及单层夹芯复合结构和夹芯舵结构传递矩阵法、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对均质层的有效性。通过与经典文献周期空腔覆盖层结构空气背衬和水背衬条件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文计算方法与经典方法吻合较好,同时兼顾了结构整体弯曲振动对声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周期阵列边界条件对夹芯复合空腔结构的声学特性影响,补充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Select
一种基于冲击振动响应分析的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诊断方法
战家旺;夏禾;张楠;卢洋
. 2013, 32(8): 153-157.
摘要
(
698
)
PDF全文
(
381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利用桥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诊断既有桥梁橡胶支座脱空或者受力不均病害的理论方法。以支座刚度的相对下降量为病害指数,计算桥梁冲击响应及其对病害指数的灵敏度,建立灵敏度方程,采用有限元更新技术和优化算法识别支座刚度。一座铁路简支单箱梁桥和一座公路装配式简支箱梁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提病害诊断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单个或多个支座的刚度变化量,从而判断桥梁支座是否脱空或受力不均。对于铁路简支单箱梁桥,宜将冲击点和响应点布置在扭转振动较大的梁翼缘上;对于公路装配式简支箱梁桥,宜将冲击点和响应点设置在每片主梁的轴线上。
Select
环境振动试验传感器布置优化方法研究
李奇志; 陈国平 房凯
. 2013, 32(8): 158-161.
摘要
(
980
)
PDF全文
(
315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获得最优的加速度传感器布置位置,依据电动振动台多点控制原理和夹具传递函数特性,建立了传感器布置优化计算模型。以一夹具为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nastran软件求出传递函数,然后,根据所建优化模型获得传感器最优布置位置,最后,通过夹具振动试验测试夹具与试品连接部位处的响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方法所得的响应加速度均方偏离度明显小于传统方法,证明了该优化方法是实用和可行的,并能为环境振动试验中的传感器布置和夹具设计提供实践与理论指导。
Select
隧道内脉冲激励下地层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王文斌;刘维宁;孙 宁;李克飞;聂志理
. 2013, 32(8): 162-165.
摘要
(
583
)
PDF全文
(
347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于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在地层中的传递特性一直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自动落锤激励装置锤击轨道减振与控制实验室10m埋深隧道内轨道,研究了0~200Hz频段振动加速度在地层中的传播衰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隧道结构-地面振动加速度峰值衰减率达到81.25%,地层对振动有很强的衰减作用。(2) 除了30Hz附近频段传递函数幅值大于1,隧道结构到地面振动响应传递函数幅值普遍小于0.4。(3) 隧道结构-地面1/3倍频程加速度级传递损失曲线呈V形分布,传递损失在30Hz附近最小,且为负值,此频段振动加速度能量从隧道传递到地面有放大现象。
Select
摩擦调节剂抑制钢轨波磨的机理研究
肖祥龙;陈光雄;莫继良;朱旻昊
. 2013, 32(8): 166-170.
摘要
(
821
)
PDF全文
(
333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轮轨之间的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论文建立了车辆稳态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由轮对-钢轨-轨枕组成的轮轨系统有限元弹性振动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用ABAQUS软件对该模型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轮轨摩擦系数和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轮轨摩擦系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有重要影响,当控制摩擦系数 时可以消除钢轨磨耗型波磨,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钢轨波磨有显著影响。
Select
考虑多间隙的齿轮柔性转子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崔立;宋晓光;郑建荣
. 2013, 32(8): 171-178.
摘要
(
698
)
PDF全文
(
431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齿侧间隙、轴承径向间隙,推导时变啮合刚度和时变轴承刚度,使用有限元法建立质量、刚度、阻尼矩阵并使用整体法组装,建立能够适用于复杂载荷的齿轮滚动轴承柔性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使用FPA修正法确定求解周期,采用Runge-Kutta法、Newton-Raphson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求解,求解最大Lyapunov指数判断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转速、齿侧间隙、转轴刚度、轴承径向间隙等参数对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齿侧间隙增大,齿轮系统会出现脱齿和挤齿现象,临界转速附近由拟周期运动进入混沌运动。随着转轴刚度降低,弯扭耦合振动临界转速减小,脱齿、挤齿和冲击现象逐渐减轻。随着径向间隙增大,轴承的非线性振动对系统的影响逐渐增大,轴承变刚度激励的幅值增大。
Select
辨识振动环境中两点螺栓连接状态的REE声发射指标
张健奎;王宁;卢萍;简克彬
. 2013, 32(8): 179-182.
摘要
(
597
)
PDF全文
(
462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基于声发射技术的两点板条螺栓连接结构连接状态的辨识,以累计能量参数为基础,提出了声发射相对当量能量指标(REE),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螺栓连接状态的辨识。声发射REE参量可消除声发射测试参数受振动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了能量和振铃计数等声发射参数,可以更准确地辨识螺栓连接结构的连接状态。
Select
低周往复荷载下空心矩形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罗征;李建中
. 2013, 32(8): 183-188.
摘要
(
551
)
PDF全文
(
56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空心矩形薄壁墩柱的抗震性能,对五根钢筋混凝土空心墩柱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的拟静力试验。从构件与截面两个层面评价了墩柱试件的整体抗震性能,并分析了配筋率、剪跨比对桥墩承载能力、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用试验数据对日本规范中残余位移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 钢筋混凝土空心矩形薄壁墩抗震性能良好,提高配箍率、降低剪跨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墩柱延性变形能力。本文研究结果对空心矩形薄壁墩柱的抗震设计有参考意义,对其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Select
商用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方向盘抖动控制研究
史文库;邬广铭;陈志勇;桂龙明;郭福祥;方德广
. 2013, 32(8): 189-192.
摘要
(
674
)
PDF全文
(
561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方向盘的抖动严重影响驾驶舒适性,本文利用振动测试与模态分析方法研究方
向盘怠速抖动原因,发现方向盘工作状态模态频率与发动机二阶激励频率相近,从而引起方向盘共振。为降低方向盘振
动,本文提出两项改进措施,包括结构优化和方向盘轻量化设计。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Select
转速与负载对减速器振动噪声的影响研究
周建星 刘更 吴立言
. 2013, 32(8): 193-198.
摘要
(
628
)
PDF全文
(
687
)
可视化
收藏
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及误差激励的影响建立了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轴承动载荷为激励,采用FEM/BEM方法对减速器振动噪声辐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齿轮箱节点动响应时域历程及声场场点噪声谱,论述了激励中各谐波成分对齿轮箱振动噪声辐射的影响。对多工况下齿轮箱振动噪声辐射进行了计算,就转速及负载对减速器振动噪声的影响做出了分析,得到了系统动载荷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噪声辐射随负载变化规律以及齿轮箱共振频带分布,为减速器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Select
基于粒子滤波的多模态振动信号在线跟踪
叶庆卫;袁德彬;武冬星;周宇
. 2013, 32(8): 199-203.
摘要
(
709
)
PDF全文
(
242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模态振动信号的在线监测和跟踪,提出基于随机子空间(SSI)和粒子滤波(PF)算法的仿真振动信号在线监测和跟踪方法。通过SSI算法提取得到振动系统的模态主频和阻尼比,根据振动系统模型模态主频和阻尼比的计算公式,得到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将计算所得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代入状态方程,利用PF算法进行信号的在线监测和跟踪,实现信号的降噪处理和预测分析。对于大型机械、桥梁等建筑物,对其进行在线监测保障其正常营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中利用SSI算法提取系统的模态参数,进一步构建振动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并利用PF算法进行信号滤波抑噪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结构状态实施在线监测及预警控制,实际大桥斜拉索振动信号测试也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跟踪与预测技术。
Select
SMA-橡胶支座恢复力的实用模拟
庄鹏;;薛素铎
. 2013, 32(8): 204-212.
摘要
(
627
)
PDF全文
(
472
)
可视化
收藏
SMA-橡胶支座是一种可利用记忆合金超弹性滞回进行耗能的隔震装置。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SMA-橡胶支座的拟静力试验,证实了这一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耗能特性。为了使SMA-橡胶支座的性能特点便于结构工程师所掌握,将线性最小二乘数据拟合技术和结构分析软件中常见的微分型恢复力模型用于模拟其水平力,数值计算所得到的恢复力-位移滞回曲线及支座性能参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见,引入上述实用模拟方法有助于利用现有结构分析软件建立SMA-橡胶支座隔震单元,从而促进了这种隔震支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Select
基于脉冲液流换能器的振动能量回收原理与实验研究
袁四美;廖昌荣;赵丹侠;刘琼;韩亮
. 2013, 32(8): 213-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自供电磁流变阻尼调节系统的能量供给问题,提出基于脉冲液流换能器的振动能量回收方法,通过振动能-液流能-机械能-电能的变换,实现振动能量回收。建立了基于齿轮马达、飞轮和永磁发动机的脉冲液流换能器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正弦振动下换能器的电压输出特性、功率转换特性和转换效率进行仿真。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制作了基于脉冲液流换能器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利用J95-I减振器测试台上对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实验测试,比较了正弦激励条件下换能器的理论电压特性与实测电压特性、理论转换效率与实验转换效率。实验研究表明,脉冲液流换能器是能够实现振动能量的转换,在带30 负载情况下,效率可以达到 46.85%,平均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7.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