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1-25
  

  • 全选
    |
    论文
  • 张 驰;芮筱亭;戎 保;唐文兵;王国平
    . 2013, 32(2):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机载多管火箭非满管射击试验方法,为减少机载多管火箭密集度试验用弹量提供新的试验方法。应用发射动力学和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理论,基于等起始扰动思想,建立了机载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特征方程和动力响应方程,并应用随机整数规划方法,形成了减少机载多管火箭试验用弹量方法。针对某19管机载多管火箭,提出了6发连射的密集度试验方案,试验验证使密集度试验用弹量比常规试验方法减少了68.4%,大量节省了试验费用。
  • 韩 冰 张 海 于晓光 巨东英
    . 2013, 32(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化水喷丸是用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一项新技术,它依靠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领域中引起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该工艺中的空化行为涉及高速、高压、多相、相变、湍流、非定常特性等复杂多变情况,对该工艺中的冲击压力场分布规律的求解和测量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本研究使用FUJIFILM压敏纸对空化水喷丸工艺中冲击压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实验测定,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该工艺诱导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压敏纸测定空化水喷丸工艺中冲击压力场分布规律的可靠性,同时也表明该工艺可以诱导金属材料的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
  • 王军评;毛勇建;黄含军
    . 2013, 32(2):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定量分析点式火工分离装置冲击载荷作用机制,以典型爆炸螺栓连接结构为对象,分别建立了爆炸过程、应变能释放过程、撞击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分离过程中三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及其诱发响应的机制,讨论了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内的结构响应特征。得到的结果符合相关标准描述的一般规律。文章首次从定量角度研究了分离过程中三种机制对响应的贡献及其特征,计算结果为今后相关产品的设计、试验与评估提供了参考,也为爆炸分离冲击载荷与响应机制认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数值分析方法。
  • 马勇;由世洲;张亮;马良
    . 2013, 32(2):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基于竖轴水轮机的漂浮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振动与波浪响应,设计试验模型和装置,进行水轮机转与不转的静水拖航试验和波浪试验,测量系泊链拉力和模型的纵摇响应。试验发现,系泊系统具有高频振动现象,V等于0.7m/s、0.9m/s,水轮机不转时,以及V等于0.9m/s,水轮机转动时,系泊系统具有明显的慢摇现象,水轮机转动还带来了系泊链的低频拉力响应。水轮机转动使系泊系统的纵摇周期增大,载体模型的共振波长增加。与水轮机不转时相比,水轮机转动使低波长-载体模型长度比下模型的纵摇运动响应减小,对高波长-载体模型长度比下模型的纵摇运动影响较小。试验研究可为基于竖轴水轮机的漂浮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 郭孔辉;隋记魁;郭耀华
    . 2013, 32(2):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抑制高速轨道车辆横向振动时,传统天棚阻尼控制方法使车体的横向振动降低的同时,却增加了转向架和轮对的横向振动,这样就导致机车高速运行时脱轨的可能性变大,运行安全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在Adams/Rial中建立了轨道车辆单节拖车的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结合天棚阻尼控制和地棚阻尼控制特点,研究了混合阻尼控制对高速列车横向振动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混合天棚阻尼控制综合考虑了高速车辆运行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使高速车辆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 金 浩;刘维宁
    . 2013, 32(2):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枕下减振垫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对梯式轨枕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连续函数蚁群算法耦合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的方法。首先利用连续函数蚁群算法程序,优化设计变量;其次,调用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对优化参数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最后,将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反馈给连续函数蚁群算法程序。利用该方法,研究得出:在可取的材料参数范围之内,梯式轨枕轨道枕下减振垫最佳材料密度为620 kg/m3,最佳弹性模量为6.25×106 N/m2。将优化后的枕下减振垫用于地铁运营线,基底台座1 Hz~80 Hz频段加权VLz减小6.5 dB。因此认为,连续函数蚁群算法耦合LS-DYNA方法优化梯式轨枕轨道动力特性有效。
  • 宜晨虹;陈石勇;胡八一;汤铁钢
    . 2013, 32(2):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由钢丝绳隔震器组成的爆炸冲击隔震系统在爆炸冲击下的响应及破坏机理,得到了爆炸冲击
    隔震系统的破坏模式;通过对比实验得到隔震系统效果的定量认识;最后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隔震系统能够比较显著地减弱低频振动的幅值,这对于结构减振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在爆炸塔等爆炸试验场所推广应用。
  • 张青霞;段忠东;&#;ukasz Jankowski
    . 2013, 32(2):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仅以损伤因子为优化变量,提出一种结构损伤和荷载同步识别的方法。首先通过时域荷载识别的方法将未知荷载转化为损伤因子的函数,将近似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实测响应的平方距离作为目标函数,从而降低了需要识别未知参数的数目;然后在目标函数的计算过程中,利用虚拟变形法(VDM)可进行结构快速重分析的思想,快速构造给定损伤因子下系统的脉冲响应,避免每步迭代重新集装系统矩阵,并通过荷载形函数方法进一步提高荷载识别的效率;最后利用二次多项式插值近似结构每个时刻的响应方法和推导对应目标函数的梯度表达式来提高优化搜索的速度。本文利用刚架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准确识别了结构中柱子单元刚度损伤、附加质量以及梁上的未知移动荷载,并通过一个悬臂梁试验进一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周智 张优云 朱永生 朱川峰 王鹏
    . 2013, 32(2):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解决滚动轴承原始振动信号信噪比低以及带通滤波器参数选择依赖于人的主观经验等影响传统共振解调技术有效应用的问题,提出了EEMD自适应消噪和自适应共振解调相结合的方法。论文首先利用EEMD自适应地将信号分解成多个分量,通过互相关系数方法进行自适应重构以突出故障特征信号,然后利用谱峭度自动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最后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能量算子解调谱分析。数字仿真信号和滚动轴承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王新晴 王 东 赵 洋 朱会杰 谢全民
    . 2013, 32(2):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液压系统模拟加载与自动测试、识别过程中,工作装置油压波动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针对其影响因素多、不具备明显频域特征以及任何单一特征参量都无法对信号进行准确识别的难题,提出了对信号先进行状态分割,在分割基础上计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特征参量,并进行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方法,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构建多分类器,实现对工作装置6种不同工作状态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同类液压系统的信号特征分析及模式识别提供了参考。
  • 尹玉a 章林柯 陶建成
    . 2013, 32(2):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近似Kirchhoff积分法估计点力源激励下圆柱壳体的辐射声压和声功率,研究壳体表面速度传感器均匀布放时传感器数目对估计精度的影响。单个场点声压估计和声功率估计误差给定的情况下,随着频率的升高,所需的传感器越来越多,但在场点声压级曲线或辐射声功率级曲线的峰值频率附近,需要的传感器数目会出现谷值;且激励源位置对单个场点声压估计时的传感器数目要求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了全空间声压估计时的传感器数目需求,发现此时传感器需求数目曲线比单个场点声压估计时的传感器数目需求曲线平滑,不会在曲线峰值频率附近出现谷值。
  • 徐海巍;余世策;楼文娟
    . 2013, 32(2): 5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开孔结构内压传递方程孔口特征参数的影响因素和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于双参数内压传递方程,采用专门的实验设备考察了正弦外压的幅值和频率对于孔口特征参数的影响,从而由简谐荷载激励下参数的求解方法推广到随机荷载作用的情况。通过与不同开孔条件下参数最优解的比较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可靠性,同时对该参数预测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较准确的预测随机荷载作用下的孔口特征参数CI和CL值。
  • 高强 段晨东 赵艳青 宋伟志
    . 2013, 32(2):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端点效应使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结果出现畸变,严重影响算法精度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经验模式分解端点效应的方法:最大相关波形延拓法。该方法借鉴匹配追踪算法思想,将信号端点处波形向信号内部平移,以找出与之最相似的波形,然后以最相似波形外侧的一段数据作为信号端点外数据的估计。利用仿真数据和某炼油厂风机轴瓦振动数据对最大相关波形延拓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减小经验模式分解的端点效应,特别对周期信号和循环平稳信号有很好效果。同时,所提出的方法具通用性,能够减小数字滤波、小波分析等信号分析方法中端点效应对算法精度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丁 阳;葛金刚
    . 2013, 32(2):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其与有限单元法中分段纤维梁模型结合,实现了杆件不同位置损伤程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时修正杆件特性,建立了杆件断裂数值模拟方法。将所建立的杆件断裂模拟方法应用于单调递增荷载作用下的梁系结构和地震作用下的单层网壳结构,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可有效地模拟杆件断裂;杆件断裂突然,与其相连的节点位移及杆件应变能突增,可能导致与其相连杆件破坏;强震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可能发生杆件断裂,导致结构局部刚度降低,引起结构倒塌破坏。
  • 翟国富 陈金豹 邢通 王世成 王淑娟
    . 2013, 32(2):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的航天继电器多余物检测算法不能有效的去除可动组件固有振动信号的干扰,难以保证判别结果的准确率。本文依据固有振动信号的周期性和微粒信号的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多余物检测方法。运用三门限端点检测算法,识别出信号脉冲,从而选取脉冲中心位置、脉冲起止时刻和脉冲个数3个特征参数。采用基于改进的k-平均聚类分析法对脉冲序列进行分类,计算其标准差作为是否存在多余物的主判别依据,并对信号脉冲序列数据集相位和次数表示于二维平面内,以其密度分布作为辅助判别依据。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判别航天继电器是否存在多余物微粒,并对其它密封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装置的多余物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沈长青;朱忠奎;刘方;黄伟国;孔凡让
    . 2013, 32(2):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轴承故障会导致振动信号中出现冲击响应成分,可通过对冲击响应成分的周期的检测与提取, 进行局部故障诊断。但在复杂工况下,故障脉冲易被周围噪声淹没,在分析EEMD和形态学滤波方法的基础上,将EEMD方法与形态学滤波方法相结合,提出结构元素(SE)选择方法,并用于本征模态信号中冲击响应特征的提取。通过将该方法用于轴承外圈、内圈局部故障状态下的特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周期性脉冲成分并抑制噪声。
  • 陈小安;刘俊峰;陈宏;周明红;单文桃
    . 2013, 32(2):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速电主轴结构特点,应用弹性力学和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内圈弯曲变形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模型,探讨不同工况下内圈的径向挠度及其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最后在12MD60Y6型号电主轴上进行轴承动刚度测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内圈径向挠度和轴承的轴向载荷成正比、与转速成反比,在重载条件下其值不容忽视。考虑内圈径向挠度的轴承动刚度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
  • 赵月梅 李春祥 于安琪 李锦华
    . 2013, 32(2): 8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分析非同轴刚度偏心结构风振响应的基本框架。第一,建立了两层6个自由度(6DOFs)非同轴刚度偏心结构的动力方程。第二,将建立的动力方程扩展至多层(大于两层)非同轴刚度偏心结构情况。第三,基于顺风向、横风向及扭转风荷载功率谱,并考虑横风向与扭转风荷载间相关性及模态响应间耦合,建立了非同轴刚度偏心结构风致平-扭耦合响应的分析方法。最后,以15DOFs结构为例,通过设置结构不同刚度偏心,数值研究了非同轴刚度偏心对结构风致平-扭耦合响应的影响。
  • 林近山;;陈前
    . 2013, 32(2):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齿轮箱故障信号通常是具有多标度行为的非平稳信号,去趋势波动分析(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不能准确揭示隐藏在这类信号中的动力学行为。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MF-DFA)是DFA方法的拓展,能够有效地揭示隐藏在多标度非平稳信号中的动力学行为。利用MF-DFA计算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多重分形奇异谱,而多重分形奇异谱的宽度、最大奇异指数、最小奇异指数和极值点对应的奇异指数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表征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内在动力学机制,适合作为齿轮箱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出一种基于MF-DFA的齿轮箱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包含正常、轻度磨损、中度磨损和断齿故障齿轮箱的故障诊断,并与DFA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齿轮箱故障状态的变化非常敏感,能够完全分离相近的故障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DFA方法存在的缺陷,为齿轮箱的故障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罗鑫源;杨世文
    . 2013, 32(2): 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了一种能够降低车身加速度(BA)、悬架动行程(SWS)和轮胎动位移(DTD)的车辆主动悬架线性最优(LQG)控制器。首先建立了2自由度1/4车辆主被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AHP确定了悬架各性能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后表明:在特定工况下通过对加权系数的合理选取,BA、SWS和DTD比被动悬架分别减小了18.73%、22.22%和4.76%,且主动控制力的均方根值为535.3994N。
  • 许小庆 权龙
    . 2013, 32(2):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起动、换向以及动态过程中,对液压源流量的需求很大,当液压源供油能力相对不足时,产生液压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利用液压执行器的速度信号抑制冲击的方法。通过检测执行器速度计算出执行器高压腔体积变化所产生的体积流量,当该体积流量大于液压源所能提供的最大实际流量时,冲击过程中出现暂短的压力急降现象,通过调整电液伺服阀输入信号,使执行器实际流量始终小于液压源所能提供的流量,达到抑制冲击的目的。仿真和试验均显示,该方法易于实现,可明显抑制电液伺服系统中因流量不足引起的冲击。
  • 刘海 张俊红 毕凤荣 刘昱 何文运 徐猛
    . 2013, 32(2): 11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一台六缸车用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其在变负荷及转速工况下表面辐射噪声品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整机声品质,开展柴油机结构声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国内外车用柴油机客观评价特征,并选取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波动度来描述辐射噪声的客观评价特征;针对柴油机噪声特点,采用成对比较法开展以专业陪审团人群为目标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应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建立起该车用柴油机声品质预测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辐射噪声品质预测模型较神经网络建模预测精度更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 孙广臣;傅鹤林;巢万里;
    . 2013, 32(2): 115-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桥隧搭接工程的特点及多源损伤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了相关模型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通过模型试验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运营中搭接处的汽车荷载及其冲击作用,会对桥梁、隧道各关键部位及洞周围岩等产生明显不利影响,长期状况下易使桥梁、隧道的各关键部位产生损伤,因而影响桥梁结构、隧道衬砌、桩基础的耐久以及洞口围岩的稳定。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小汽车荷载及其冲击的影响,如对桥、隧及围岩关键部位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或采用桩基础,减小桥梁跨径,加大搭接长度等。
  • 蔡金标;吴 涛;陈 勇
    . 2013, 32(2):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压电阻抗(EMI)监测技术,对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的强度发展进行了监测。制作3种不同配合比的标准试块,将压电片粘贴于标准试块表面和埋置于体内,用精密阻抗分析仪HP4294A提取压电片在不同养护龄期时的电导纳信号,并测试相应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养护龄期的增长,表面粘贴和体内埋置两种压电片的电导频谱均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形式不同。对表面压电片,得到了其共振频率的变化量与标准试块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对内置压电片,通过引入指标δ建立了电导频谱与标准试块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本文工作表明采用EMI技术监测早龄期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强度发展是一种可行且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
  • 刘林仙;张国军;许姣;张文栋;
    . 2013, 32(2): 129-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当前声纳系统的需求,以MEMS技术为依托,结合仿生原理、压阻原理,提出了一种双T型矢量水听器。在分析T型梁结构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尺寸微结构的设计、加工和测试。采用ANSYS软件仿真,得出两种微结构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993.3Hz和10.17KHz;利用MEMS加工工艺加工出水听器微结构并对水听器进行了封装;采用振动台标定和水下驻波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水听器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双“T”型矢量水听器灵敏度达到-180dB 和 -192dB (1kHz,0dB参考值1V/μPa),具有良好的“8”指向性,矢量特性明显,动态范围为90.48dB(315Hz)。
  • 杨德森;朱中锐;时胜国
    . 2013, 32(2): 135-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矢量水听器在水面或水下载体上的工程应用,研究了球形壳体障板声散射近场矢量特性。采用弹性薄壳理论结合边界条件导出了球形壳体障板声散射的声压和质点振速表达式,给出相应的声强表达式。数值计算了球形壳体障板声散射的近场特性,重点关注其近场矢量特性。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球形壳体障板的散射作用,声压场和质点振速场表现为复杂的干涉结构;质点振速方向和声源方位不一致;声压和质点振速不再同相;声强方向也不再反映声源方位。本文结果为矢量水听器在球形载体和球形障板条件下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韩大伟;王安稳
    . 2013, 32(2): 14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板的动力平衡方程和压缩波前附加约束方程,基于双特征参数法和应力波理论,求解了三边简支一边固支矩形薄板在面内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力屈曲位移的解析解。揭示了矩形薄板动力屈曲过程中板的厚宽比、屈曲模态、冲击载荷大小和临界屈曲长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横向惯性效应的存在,动力屈曲的临界载荷要比静力屈曲的大得多。
  • 彭丽;丁虎*;陈立群;
    . 2013, 32(2): 143-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复模态分析研究了有限长黏弹性Pasternak地基梁的振动特性,将梁的振动方程写成状态方程,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解耦为常微分方程组,得出复频率和复模态及任意初始条件下外激励的响应。通过两个具体算例对比,分析了简支边界条件下的Pasternak地基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函数的特征,并通过文中给出的复模态函数,计算了两种典型外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吕明;佘银柱;秦慧斌;王时英
    . 2013, 32(2): 147-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辅助珩齿是一项应用前景良好的齿轮精加工方法,其振动系统的设计是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变幅杆和齿轮振动时的耦合关系,对振动系统做了合理简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边界条件,提出一种新的振动系统设计方法,并利用它设计了变幅杆,分析了变幅杆和齿轮的动力学特性。通过与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比较,说明所提出理论模型是完全合理可行的,实例计算结果比有限元分析结果更接近实测值。所获得的结论对超声珩齿振动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翟朝娇;夏唐代;王宁;
    . 2013, 32(2): 15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无限弹性土体内圆柱形洞室在反平面冲击荷载的作用下的瞬态响应进行了探讨。用残余变量的方法结合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在频域内的得到土体位移和应力一般表达式,并采用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数值方法,给出了问题的数值解。在时域内分析了无限弹性土体内圆柱形孔洞在沿轴向方向的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土体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静力情况下的作了比较:反平面荷载作用后,波向外发散传播,并沿半径方向衰减,衰减速度较静力情况下的衰减要慢,且距离波源越远二者差别越大;波到达后,该点土体的应力和位移均发生与外荷载相同的三角形变化:先增大,随后减小最后保持为零不变。
  • 高云凯;冯海星;马芳武
    . 2013, 32(2): 158-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车身的结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反映了汽车车身结构的固有特性,对车内噪声有重要影响。车内空腔跟车身结构一样,同样拥有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采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对某国产SUV进行车内空腔声学模态试验。首先基于传声器阵列的方法获取响应点的信号,然后利用PolyMAX方法提取声学模态频率及振型。将声学模态频率与白车身结构模态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内空腔的第一、二阶声学模态分别跟白车身的第四、十阶结构模态有很强的耦合。最后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声固耦合共振时低频轰鸣的存在。可以在关键部件增加板厚、顶盖和地板附加阻尼层、顶盖加加强筋等方式改变车身结构的局部模态来破坏车身结构模态和声腔模态的强耦合状态,降低车内的低频轰鸣声
  • 李英民 吴哲骞 陈辉国;
    . 2013, 32(2): 164-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空间地震动相关性描述度量如相关、相干函数分析地震动在局部尺度内的相关性随空间距离、频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场基本理论对Harichandran-Vanmarcke模型进行了修正,在原一维模型基础上考虑了空间的二维因素,并通过Smart-1台阵event-40记录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具体取值。
  • 霍兵勇;易伟建
    . 2013, 32(2): 171-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信号的频谱分析中,DFT只得到的频谱可以粗略确定实验信号各谐波频率,振幅和相位,单频谱谐波在其频率的某一邻域内的细化幅值频谱和相位频谱具有显著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单频率谐波细化频谱与矩形窗的频谱极其相似,依此为准绳,可以判定密集频率信号,进而通过待定谐波参数,选择合适的参数区间和步长组合循环计算,并用矩形窗频谱近似单频率谐波细化频谱的办法,则可以还原校正密集频率的谐波参数,校正精度略低于细化频谱对单频率谐波的计算结果,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进行情况多变的多个密集频率频谱分析,越多的密集频谱,需要更大的计算量。
  • 徐爱蕾;杜莹;王如彬
    . 2013, 32(2): 175-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嗅球对嗅觉信息的处理是嗅觉系统信号编码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兴奋性的僧帽细胞(Mitral Cell, MC)与抑制性的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 GC)的相互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嗅觉系统网络中关于同步振荡的研究现状,然后建立嗅球中僧帽细胞及颗粒细胞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了单个僧帽细胞、颗粒细胞以及僧帽细胞与颗粒细胞在耦合条件下神经元的发放模式。结果表明,僧帽细胞对颗粒细胞有兴奋性作用,而颗粒细胞对僧帽细胞有抑制性作用,细胞放电序列随着突触连接强度的改变而改变。此外,建立简单的嗅觉网络模型,分析了当颗粒细胞分别构成环形和网格状两种拓扑结构时,不同网络对两个僧帽细胞同步性的影响,用同步性指标ISI-distance刻画同步程度。数值分析表明颗粒细胞网格状的拓扑结构对僧帽细胞的同步性作用更为明显一些。
  • 韩清鹏
    . 2013, 32(2): 182-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EG(脑电)信号的4个节律(δ波、θ波、α波、β波)与人的精神疲劳状态有对应关系,不同节律的能量值及其非线性特征参数可以用于疲劳状态的判定。本文首先利用小波包分解与重构技术, 构造了以“db20”为基小波函数的6层分解,得到EEG信号的4个节律。然后,对4个节律信号分别计算相应的节律的频带能量比例值,这些频带能量比例值作为对人体精神状态进行评价的量化指标。通过计算EEG信号α波的非线性特征参数,包括最大Lyapunov指数、近似熵、复杂度,并将这些非线性特征参数组成疲劳状态的综合评估判据,可以实现疲劳状态的判定。10组EEG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对疲劳和非疲劳状态的判定准确率较高,而对轻微疲劳、中等疲劳和严重疲劳三种状态的准确区分稍差一些。
  • 朱青;王如彬;
    . 2013, 32(2): 189-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啮齿类动物在空间环境中的运动被认为可以形成代表空间环境的认知地图。在这种认知地图中,代表不同空间位置的细胞会与一种发放率编码的模式相联系,这种基于发放率编码的模式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联想记忆的研究中。本文通过神经计算模型和认知地图的构建,阐释了两种认知地图的形成方式和功能。第一种模型是一种空间向量地图,在这种空间向量地图中,动物依据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可以更新认知地图的信息。另一种认知地图是一个基于目标的向量图,用来进行寻路。将这两种认知地图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高效快捷的寻路方式。本文重点将这种寻路方法应用于智力探索模型中去,依靠适应性驱动力,利用第一种认知地图中所存地点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对第二种认知地图进行构建和重置。这样通过智力来解决一系列新路径问题的解决,能够针对不同目标的需求找到合适的路径,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最优路径的形成。这个新思路能为寻路问题找到更加简便和安全的答案,也能够为以后应用于机器人系统的编程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