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部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DOI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4年, 第33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14-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
论文
Select
微重力下颗粒物质动力学性质综述
黄 雨;赵紫阳
. 2014, 33(16): 1-5.
摘要
(
468
)
PDF全文
(
494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微重力环境下颗粒物质动力学过程表现出与常规重力场环境迥然不同特征,综述颗粒物质振动、碰撞、流动研究成果,分析总结颗粒动力学机制与特点,认为应加强对微重力环境下颗粒物质动力学行为机理研究,尽早提出微重力下颗粒动力学性质分析思路与动力学模型。
Select
基于二重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多自由度系统SMA非线性恢复力识别
许 斌;辛璐璐;贺 佳
. 2014, 33(16): 6-13.
摘要
(
437
)
PDF全文
(
565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真实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恢复力模型难以用准确参数化形式描述问题,将结构非线性恢复力作为结构损伤及非线性行为的直接描述,提出基于二重切比雪夫多项式模型的多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恢复力时域识别方法,实现结构质量信息完全未知及激励完整、非完整两种情况下多自由度系统非线性恢复力识别。通过带理想双旗形恢复力模型形状记忆合金(SMA)阻尼器两自由度数值模型的数值模拟与安装SMA阻尼器的钢框架模型动力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识别效果,并与基于幂多项式模型方法进行对比。数值模拟验证中同时考虑测量噪声对识别结果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结构质量分布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非线性恢复力进行有效识别,为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损伤发生、发展过程监测及结构耗能的定量评估提供方法。
Select
柔性梁分布式外部载荷识别方法
刘 涛;吴 炜;史济涛;蔡国平
. 2014, 33(16): 14-17.
摘要
(
410
)
PDF全文
(
507
)
可视化
收藏
以柔性梁为对象,给出分布式外部载荷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振动控制与载荷观测相结合,控制律用于梁振动抑制,扰动力观测器用于外部载荷实时观测。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律能有效抑制梁的弹性振动,扰动力观测器能有效对外部载荷进行识别。
Select
螺栓结合面法向静态刚度特性提取方法研究
蔡力钢;郝 宇;郭铁能;刘志峰;张冬梅
. 2014, 33(16): 18-23.
摘要
(
344
)
PDF全文
(
354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结合面静态刚度与联接方式、被联接段刚度、结合部刚度密切相关,直接测量、计算结合面静态刚度具有较大困难问题,以螺栓结合面为研究对象,建立螺栓结合面法向静态刚度特性提取方法。通过法向静态拉伸实验与数据分析结合方式,获得结合部刚度;通过优化计算螺栓结合面被联接段刚度,建立被联接段刚度精化解析公式;依托螺栓结合面刚度、被联结件刚度、结合部刚度三者间串联倒数关系,将螺栓结合面法向静态接触刚度从螺栓结合部整体静态刚度中分离;形成确定螺栓结合面有效作用面积方法,完整提取螺栓结合面面压的螺栓结合面法向静态接触刚度非线性特性曲线,为结合面接触刚度深入研究提供新方法。
Select
剪切粘滞阻尼器在线消除油膜支承转子碰摩振动研究
黄秀金;何立东;王 锎
. 2014, 33(16): 24-30.
摘要
(
338
)
PDF全文
(
17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作环境恶劣及结构紧凑场合,提出新型剪切粘滞阻尼器在线消除转子碰摩振动。用有限元理论研究该阻尼器对支撑在滑动油膜轴承的单盘碰摩转子系统抑振作用。其数学模型为含非线性碰摩力、线性油膜力及外加剪切阻尼力的振动系统,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碰摩转子在施加该阻尼器后的振动响应。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可有效消除碰摩转子系统复杂轴心轨迹及二倍频等高频振动幅值。
Select
转管机枪铰接缓冲式驻锄应用及动态特性分析
王瑞林;李 涛;康小勇;张军挪
. 2014, 33(16): 31-33.
摘要
(
426
)
PDF全文
(
342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型转管机枪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机枪射击精度为目标,设计三脚架后部的支撑连杆,并运用铰接缓冲式驻锄结构。通过建立机枪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其固有特性;建立机枪系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机枪射击时枪身与枪架固定位置及枪口响应特性曲线。分析仿真结果并与原结构对比表明,改进枪架与驻锄结构后能有效降低枪口左右、上下方向振动,有利于机枪射击精度提高。
Select
大跨斜拉桥Rayleigh阻尼系数约束优化解
潘旦光;靳国豪;高莉莉
. 2014, 33(16): 34-41.
摘要
(
353
)
PDF全文
(
279
)
可视化
收藏
进行大跨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时以结构位移反应峰值误差为目标函数,建立求解Rayleigh阻尼系数的优化分析方法。考虑基频模态为结构动力反应的最显著贡献模态,以基频模态阻尼比等于精确值为约束条件,形成求解Rayleigh阻尼系数的约束优化方程;以840 m长斜拉桥为例分析Rayleigh阻尼系数随优化计算模态数及参考自由度变化规律。与传统Rayleigh阻尼比较,讨论不同阻尼模型对结构位移、内力计算误差。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位移、内力计算误差,避免人为选择参考频率所致任意性,适合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
Select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输气管道泄漏音波时频特性分析
刘翠伟;李玉星
&#
;孟令雅;孙玉萍
. 2014, 33(16): 42-49.
摘要
(
397
)
PDF全文
(
407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有效直观的音波特征量,采用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对输气管道泄漏音波能量分布清晰刻画。通过搭建实验管道获得泄漏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获得有限数量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对IMF进行希尔伯特变换求解瞬时频率,获得信号的时频谱、边际谱;对实验所得泄漏信号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获得信号时频谱;据所得时频谱分析泄漏音波信号特性,获得有效音波特征量。结果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能清晰刻画音波信号的时频域特性,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可获得输气管道泄漏音波信号的有效特征量,从而为泄漏检测技术提供支持,进而为输气管道音波法泄漏检测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Select
多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动力特性研究-模态解析解
石鲁宁;闫维明;何浩祥;陈彦江
. 2014, 33(16): 50-55.
摘要
(
359
)
PDF全文
(
178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多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动力特性解析表达,基于Bernoulli-Euler梁理论建立任意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的连续梁分析模型。在Ayaho Miyamoto研究基础上,建立预应力变化量与位移函数关系,将连续梁视为满足弯矩、转角条件的多个单跨梁,采用分段联立方法建立多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振动方程组,获得频率方程解析解。以两、三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为例,通过求解频率方程获得自振频率,与有限元及试验比较表明结果吻合较好。用该方法可较准确求得多跨体外预应力连续梁自振频率、振型等动力参数。
Select
高架轨道交通附近自由地表振动试验研究
李小珍;刘全民;张 迅;张志俊;李亚东
. 2014, 33(16): 56-61.
摘要
(
365
)
PDF全文
(
33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城际快铁高架桥列车运行引起的附近自由场地环境振动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近场测点,加速度时程呈明显列车周期性加载现象;随距离的增加,振动快速衰减,并在7.5 m处有反弹增大现象;距线路越远,振动衰减越慢,地面振动加速度级随距离的变化满足对数关系;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的地面横向水平振动加速度级较竖向大3.9~9.0 dB;地面竖向振动优势频率范围10~100 Hz,横向振动频率主要在4~100 Hz,低频振动较高频振动传播距离更远;双线高架桥引起的环境振动偏载效应突出;振动加速度级随车速的变化规律为0.036~0.049 dBkm/h。
Select
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陈恩利;刘永强;赵进宝
. 2014, 33(16): 62-67.
摘要
(
414
)
PDF全文
(
175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路面结构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构造实验模型。经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方法研究移动荷载下路面动力学响应。设计含车辆模型及分布刚度路面模型的车路模型试验系统,其中车辆模型包括谐振源车辆模型及1/4车模型。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方法分别对移动简谐激励及冲击激励作用的分布刚度路面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设计的模型及实验方法可近似模拟车-路耦合作用及路面动力响应。
Select
夹心式PVDF压力传感器压电特性及标定装置研究
范志强;马宏昊;沈兆武;林谋金;王德宝
. 2014, 33(16): 68-71.
摘要
(
366
)
PDF全文
(
45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HPB装置对传统夹心式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压力计进行标定实验,分析导线厚度、搭接方式及敏感元件面积等因素对压力计灵敏度影响。基于实验、分析结果,改进夹心式PVDF压力计,使其具有线性度高与灵敏度系数离散性小等优点,经标定实验获得灵敏度系数32.9 pC/N。由于自制PVDF压力计灵敏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使用前对其进行工况压力范围内标定。为便于灵敏度标定实验,设计制作立式Hopkinson压杆,在一定压力范围(10~160 MPa)内对PVDF压力计进行标定实验。
Select
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分析
杨智春;张 惠;谷迎松;宋 淼
. 2014, 33(16): 72-75.
摘要
(
430
)
PDF全文
(
319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飞机飞行过程中因受气动载荷作用、机翼几何非线性效应影响气动弹性稳定性,提出考虑结构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对MSC.Nastran软件二次开发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流程。考虑大展弦比机翼几何大变形对气动面网格构型影响,在每个迭代步对气动面网格进行更新,求出大展弦比机翼在给定飞行状态下的静气动弹性变形,获得考虑机翼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刚度矩阵,并进行机翼颤振特性分析。对大展弦比机翼模型进行气动弹性特性分析计算表明,与线性气动弹性分析结果相比,考虑机翼结构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效应,机翼静气动弹性变形会影响机翼动力学特性,使机翼扭转频率明显下降,导致机翼几何非线性颤振速度低于线性颤振速度。
Select
基于功率谱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郑泽栋;陈伟欢;吕中荣;刘济科
. 2014, 33(16): 76-79.
摘要
(
448
)
PDF全文
(
286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结构响应功率谱密度对结构单元刚度灵敏度基础上,提出平稳随机激励作用下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利用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获得平稳随机激励下结构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对结构损伤参数的灵敏度,用有限元模型修正实现结构损伤识别。经对剪切结构损伤识别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仅用有限个传感器频域数据,即能较好识别结构损伤。
Select
基于范例推理的NPD数据支持向量机预测
蔡良才;董豪昊;王海服;刘 洲;邵 斌;戴圣睿
. 2014, 33(16): 80-84.
摘要
(
333
)
PDF全文
(
342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军用飞机NPD(Noise-Power-Distance)数据集成过程中面临小样本、小范围及数据失真问题,给出基于范例推理监督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用支持向量机作为数据回归与预测模型,通过范例推理检索出与目标范例相似的NPD数据,用相似范例来指导NPD数据的回归与预测。提出基于坡度的相似性检索、检验及修正方法,成功将范例推理的监督作用与预测模型有机结合,降低预测模型对数据样本的敏感性及依赖性。实例表明,该方法经济可行,能提高回归及预测精度。
Select
新型动磁式直线振荡电机设计
雷美珍;戴文战;夏永明
. 2014, 33(16): 85-89.
摘要
(
486
)
PDF全文
(
14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短行程、高频往复运动应用场合,提出动磁式直线振荡电机新结构。该电机由单相交流电源驱动,含两“C”型外定子,无需内定子,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电磁推力可控性好。采用等效磁路法与有限元法分析并推导该新型直线振荡电机关键参数计算公式及设计依据,提出实验测试方法,测得电机静态推力及空载反电动势。结果表明,该电机电磁推力与绕组电流成正比,与动子位移无关,电磁推力系数与反电动势系数基本相等。
Select
考虑摩擦的摆线锥齿轮参数激励振动特性研究
刘志峰;郭春华
&#
;杨文通;张志民;蔡力钢
. 2014, 33(16): 90-96.
摘要
(
316
)
PDF全文
(
297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摩擦与参数激励影响建立摆线锥齿轮副啮合模型。以齿轮副啮合点间沿啮合线相对位移为广义坐标,用Lagrange原理建立主、从动齿轮扭转振动平衡方程,通过降阶、解耦及归一化获得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四五阶Runge-Kutta法对动力学方程求解,给出摩擦因子对轮齿啮合点位移响应关系曲线;基于系统参数激励,对比分析有无摩擦时阻尼水平、外载荷、传递误差、刚度及激励频率对振动特性影响规律,给出相应参数激励下位移响应关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摩擦能有效抑制轮齿啮合点参数激励位移响应幅值,使峰值频率发生漂移;摩擦、激励频率均能改变系统运动状态、增加系统运动的复杂性。
Select
钻削机构与煤岩互作用系统耦合动力学研究
崔新霞;谭长均
. 2014, 33(16): 97-104.
摘要
(
330
)
PDF全文
(
370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因井下煤岩复杂性及钻削煤岩时冲击、钻削机构间扰动、煤岩-钻头-钻杆系统的耦合振动,使钻削式破岩机构运动规律、动力学行为、可靠性难以有效控制、预测问题,考虑钻头与煤岩互作用的实际载荷及钻杆与孔壁煤岩接触碰撞载荷,将钻杆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建立钻削机构与煤岩互作用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钻削机构在煤岩硬度f=4.65,f=3.7,f=2.7及不同转速下纵向、横向、扭转振动及不同条件下钻削机构振动试验。结果表明,随煤岩硬度的减小,钻杆横向振动半径、纵向振动频率及幅值均有所减小;对相同硬度煤岩,钻杆横断面上位移最大半径随深度变化始终呈指数关系;在研究的转速范围内,耦合系统横向振动受转速变化影响不大,且转速变化均仅改变纵向、扭转振动曲线幅值。可为钻削机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混沌电机自适应时滞同步控制研究
李健昌;韦笃取;罗晓曙;张 波
. 2014, 33(16): 105-108.
摘要
(
389
)
PDF全文
(
193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及LaSalle不变集定理设计自适应控制器,对两台混沌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系统进行时滞同步控制。理论证明在控制器作用下两电机误差系统渐近零,即控制策略可实现PMSM混沌系统的时滞同步。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保证多电机系统协调运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Select
复合随机振动系统的动力可靠性矩独立重要性测度及态相关参数解法
张屹尚;刘永寿;赵 彬;翟红波
. 2014, 33(16): 110-114.
摘要
(
333
)
PDF全文
(
29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激励与结构参数同时存在不确定性的复合随机振动系统,由随机结构无条件动力可靠度表达式出发,利用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解析变换给出衡量基本随机变量对动力可靠性影响的矩独立重要性测度指标。该指标可表征不确定性随机变量对动力可靠度响应量分布的平均影响程度,可全面反映随机变量对响应分布影响。基于状态依存参数模型,提出求解矩独立重要性测度指标的态相关参数(SDP)法。利用算例分析结构动力可靠性参数的矩独立重要性测度,并与直接Monte-Carlo法对比。所提方法可在保证计算精度同时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适用于分析复合随机振动系统非线性可靠性响应。
Select
传感器阵列六自由度振动测试数值积分误差消除方法研究
陈海龙;汪 伟
. 2014, 33(16): 115-119.
摘要
(
424
)
PDF全文
(
28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个加速度计组成的传感器阵列进行复杂振动测试,多组加速度计测试值可求解被测物质心线加速度及相对载体坐标系三轴方向转动角速度。对角速度、线加速度积分可求解被测物任意时刻相对于固定坐标系位置及姿态,达到六自由度复杂振动测试目的。针对积分过程中存在积分误差及随测试时间增加积分误差迅速增大导致速度、位移信号严重偏离实际问题,利用EMD分解获得多组经验模态分量(IMF),据IMF分量频率不同判断出积分误差成分并分离,获得实际积分结果。
Select
铝球弹丸高速正撞击金属网防护屏实验研究
管公顺;张 羽;蒲东东
. 2014, 33(16): 120-125.
摘要
(
354
)
PDF全文
(
26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二级轻气炮发射2017-T4铝球弹丸高速撞击金属网,通过金属网后面观察板弹坑分布研究金属网对高速撞击铝球的破碎作用及次生碎片粒子群分布特性,分析观察板弹坑分布与铝球直径、金属网面密度关系。获得铝球弹丸高速正撞击具有不同编织参数金属网时观察板弹坑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铝球弹丸高速正撞击金属网后在观察板上产生多条呈放射状分布近似对称的触须状弹坑簇;触须状弹坑簇数量、长度随弹丸直径、撞击位置、金属网面密度不同而不同;相同撞击条件下铝球弹丸高速正撞击网格孔中心时,观察板触须状弹坑簇数量相对较多。
Select
计及静水压力影响的加筋圆柱壳塑性损伤程度预报
杨 棣;汪 玉;姚熊亮;王 军
. 2014, 33(16): 126-129.
摘要
(
447
)
PDF全文
(
18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潜艇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各部位受损程度不同,选局部典型舱段结构并将其简化成两端刚固的理想刚塑性加筋圆柱壳动力学模型。用动量守恒原理忽略圆柱壳轴向力作用,获得新型快速计及静水压力作用的加筋圆柱壳典型舱段典型位置塑性大变形理论计算方法。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此动力学模型能对计及静水压力时不同冲击波作用的加筋圆柱壳结构动塑性损伤程度进行预报。
Select
带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分析
郝晓燕;李宏男;牧野俊雄
. 2014, 33(16): 130-134.
摘要
(
331
)
PDF全文
(
228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及普通支撑在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对装有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及普通支撑框架结构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比较两种支撑的减震效果。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振动台试验数值计算。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对结构位移反应有较好控制效果,为理想的消能装置。小震时两种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基本相同,亦可为结构提供初始刚度;随地震峰值的增加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远小于普通支撑框架结构,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可在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变形前消耗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损伤。
Select
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王 斌;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
. 2014, 33(16): 135-141.
摘要
(
329
)
PDF全文
(
305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量测模型结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等动力反应,研究结构破坏机理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X方向经历7°多遇及基本烈度地震后基本保持弹性状态。结构X向一阶自振频率为5.610 Hz,阻尼比2.995%;Y向一阶自振频率5.484 Hz,阻尼比2.478%,随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提高;罕遇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Y向自振频率较震前下降约15%,阻尼比提高至6.531%,7°多遇地震下结构X、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71,1/799,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0,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Kobe波激励下结构上部楼层最大位移比达1.331,存在一定扭转不规则,但程度较小。试验表明原型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并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建议。
Select
基于分层壳单元与纤维梁单元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
王文达;杨全全;李华伟
. 2014, 33(16): 142-149.
摘要
(
550
)
PDF全文
(
221
)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研究带边框组合柱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分层壳单元与非线性纤维梁单元,在ABAQUS软件中进行用户材料模型子程序二次开发。用分层壳单元模拟剪力墙,纤维梁单元模拟外围组合框架,分别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带钢管混凝土边柱及型钢混凝土边柱的组合剪力墙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数值模拟。计算、试验结果总体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该类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受力特征及破坏特征,数值模拟获得墙板在典型时刻的裂缝分布等与实测结果接近。研究表明,采用分层壳单元与纤维梁单元能较准确、有效模拟带边框柱组合剪力墙体系的滞回性能,亦能较好描述剪力墙裂缝发展情况。该方法可为实现高层建筑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效、准确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参考。
Select
混合弹流润滑下人字齿轮系统动态啮合效率研究
王 峰;方宗德;王侃伟
. 2014, 33(16): 150-154.
摘要
(
347
)
PDF全文
(
353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有效计算人字齿轮啮合效率,更好分析人字齿轮系统传动特性,建立滚动轴承支撑、同时考虑啮合刚度激励、啮合冲击激励及齿面啮合摩擦激励的人字齿轮传动系统12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啮合齿面润滑机理,通过齿面接触分析及轮齿承载接触分析程序,计算啮合齿面滑动摩擦系数及摩擦损失功率;在此基础上获得人字齿轮动态啮合载荷下齿面动态啮合效率。以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参数为实例进行验证,分别计算齿面啮合静态效率、齿面啮合动态效率及参照AGMA标准的啮合效率。结果表明,齿面啮合效率以啮合齿频为周期,动态啮合效率低于静态啮合效率,符合因各动态激励因素存在导致系统能耗增大趋势,计算结果均值与AGMA标准值基本一致。表明该计算方法合理有效。
Select
基于激光旋转扫描的约束态薄壁圆柱壳模态振型测试新方法
李 晖;孙 伟;许 卓;韩清凯
. 2014, 33(16): 155-159.
摘要
(
391
)
PDF全文
(
318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采用实验模态分析理论辨识模态振型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单点激光旋转扫描的测试约束态圆柱壳模态振型新方法。在明确基本测试原理基础上组建激光旋转扫描测试圆柱壳模态振型实验系统,提出基于激光旋转扫描测试约束态模态振型试验流程,并对判定圆柱壳共振及由响应数据获得圆柱壳模态振型等关键技术进行详述。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获得薄壁圆柱壳的模态振型、极大提高空间测试分辨率、高效测试圆柱壳结构各点振动响应,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Select
基于幅值加权的未知线谱目标检测方法
郑恩明;陈新华;孙长瑜
. 2014, 33(16): 160-164.
摘要
(
312
)
PDF全文
(
487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标辐射线谱信号未知时目标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幅值加权的目标检测方法。在目标辐射信号具有稳定线谱情况下该方法与已知线谱检测法增益一致;在目标辐射信号只有宽带信号情况下该方法与宽带能量积分检测法增益一致。数值仿真表明,与未进行幅值加权法相比,该方法检测性能得到提高,且鲁棒性较好。该方法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Select
空泡外形对超空泡航行体机动回转运动影响
李雨田;张宇文
. 2014, 33(16): 165-170.
摘要
(
304
)
PDF全文
(
306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超空泡航行体空泡流型概念,将航行体外形、空泡外形、航行体外形与空泡外形匹配统一用超空泡航行体空泡流型描述,用定量关系表达超空泡航行体流体动力特性;建立机动回转运动超空泡数学模型,推导回转运动超空泡外形表达式;研究超空泡航行体由直航运动过渡到稳态机动回转运动过程,给出该过程中超空泡外形变化规律;分析角速度、离心力对机动回转运动超空泡外形影响,揭示该两因素对超空泡外形变化影响程度;以空泡外形与航行体外形匹配为约束,对机动能力进行初步评估,通过仿真计算获得表征航行体机动能力的临界回转角速度。
Select
基于均匀七次B样条插值求解动力响应的逐步积分法
蹇开林;温伟斌;骆少明
. 2014, 33(16): 171-176.
摘要
(
365
)
PDF全文
(
278
)
可视化
收藏
为求解结构动力响应提出新的时间积分法。该方法采用均匀七次B样条插值近似对局部时间域节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进行离散。给出动力平衡方程求解的逆推格式与算法流程。分析表明,通过选择合适参数可提高计算精度,且使算法绝对稳定。计算数值解精度较高,明显优于传统的Newmark法与Wilson-θ法。
Select
旋翼试验台传动系统振动分析与实验
苏勋文;刘晋浩;王少萍
. 2014, 33(16): 177-182.
摘要
(
445
)
PDF全文
(
337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分析直升机旋翼试验台传动系统振动特性。获得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及各阶模态振型、传动系统横向振动各阶固有频率及横向振动与试验台支撑刚度关系。实验测量旋翼试验台三向振动,旋翼转速经试验台共振区达960 r/min并稳定运行2~3 s后试验台振动发散,该回转频率对应横向振动一阶固有频率。经分析知振动发散与试验台主轴支撑刚度有关,并给出解决此类故障两种方法。
Select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及小波变换的炸药NQR信号处理
郝凤龙;徐更光;黄学义
. 2014, 33(16): 183-187.
摘要
(
371
)
PDF全文
(
168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炸药NQR信号去噪问题,针对NQR信号非线性与非平稳性特点,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及小波变换联合的信号去噪方法。据实验测试的黑索金NQR信号对所提方法进行去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留信号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可有效去除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克服小波阈值去噪与直接EMD去噪缺陷,自适应性良好,为有效的炸药NQR信号去噪方法。
Select
基于模糊灰关联分析的高速列车运行状态识别
李家会;金炜东;熊莉英
. 2014, 33(16): 188-193.
摘要
(
337
)
PDF全文
(
249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状态监测问题提出小波包能量熵与模糊灰关联度相结合的运行状态识别方法。对高速运行状态下列车10个关键部位传感器振动信号进行均匀分段及多层小波包分解,将小波包能量熵作为特征值;随机选取四种运行状态下各10段数据求其平均能量熵作为参考序列,其余数据能量熵作为待检测序列,采用灰色理论对参考、待检测序列进行模糊灰关联分析,获得待检测序列对各运行状态隶属度;实现对高速列车运行状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诊断高速列车运行状态,尤其小样本、故障特征不明显时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及概率神经网络方法。
Select
声子晶体串联组合杆振动带隙研究
舒海生;高恩武;刘少刚;赵 丹;王威远
. 2014, 33(16): 194-200.
摘要
(
341
)
PDF全文
(
152
)
可视化
收藏
将声子晶体思想引入串联组合杆结构,构造二组元声子晶体串联组合杆结构。采用传递矩阵法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对给定的减振要求进行遗传算法最优化求解。研究表明,由于面内、外振动耦合作用,在杆件结合处声子晶体串联组合杆能实现波型转换,弯曲、纵向、扭转带隙可同时被利用,可获得三维宽频减振能力;各子杆间夹角对减振性能有显著影响,可利用遗传算法对所需带隙范围进行声子晶体串联组合杆夹角最优化设计;加载角对各夹角组合形式的声子晶体串联组合杆减振性能影响规律类似,即加载角为0°或90°时该结构减振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加载情况。
Select
光滑帽子动态本构模型验证及应用研究
刘俊新;杨春和;刘育田
. 2014, 33(16): 201-206.
摘要
(
400
)
PDF全文
(
266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弹丸侵彻模型试验及数值方法论证光滑帽子模型可较好模拟一定范围内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动态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本构模型、数值算法对计算结果影响。分析表明,光滑帽子模型能克服在较的静水压力及低速下数值计算不稳定,与土壤、泡沫模型及Drucker-Prager模型相比,基本上能反映土体力学性能,计算结果更合理;用MM-ALE算法模拟弹丸侵彻试验能克服网格畸变所致数值计算困难,计算精度能得到保证,计算结果与事实相符。该结果对研究武器触地侵彻过程中弹头强度、刚度、炸药安定性及战斗部入地后的爆炸破坏效应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