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2-25
  

  • 全选
    |
    论文
  • 李志斌;卢芳云
    . 2015, 34(4):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TS和落锤试验机研究了由复合材料面板和闭孔泡沫铝芯层组成的夹芯板结构在压入和侵彻时的变形和失效行为,并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能量吸收效率因子,探讨了一些关键参数对夹芯板压入和侵彻性能以及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如冲击能量、面板厚度、芯层厚度及相对密度、压头/锤头形状和边界条件等。结果表明夹芯板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压头作用的局部区域内。夹芯板的能量吸收效率对其结构参数比较敏感,增加上层面板厚度、芯层厚度或芯层相对密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夹芯板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以及抵抗压入和侵彻的能力,而下层面板厚度的对夹心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的压头/锤头形状和边界条件对泡沫铝夹芯板的压入和侵彻响应以及能量吸收性能影响明显。
  • 许 斌;;曾 翔;
    . 2015, 34(4): 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动力性能,利用大型落锤试验机对两组具有不同静载破坏特性的简支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并考虑了二次冲击的影响。通过对高速摄像机所记录的各试件在冲击过程中裂缝的发生、发展直至试件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不同荷载下裂缝形态差异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的冲击速度下试件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裂缝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二次冲击下的主要裂缝基本遵循一次冲击产生的裂缝路径发展。详细分析了冲击力和跨中位移时程曲线以及冲击力-跨中位移曲线的特征,发现冲击力峰值与冲击速度、最大跨中位移和跨中残余位移与冲击速度在不发生严重剪切破坏时均满足近似线性关系。分析还表明,具有较好延性的深梁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冲击力、支座反力和惯性力时程曲线,得出采用冲击力峰值和支座反力峰值作为深梁的抗冲击承载力均不准确的结论。
  • 蔡振兵;邓小剑;阳荣;彭金方;钱浩;李晨;谢永诚;朱旻昊
    . 2015, 34(4):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过分析磨痕面积、微观形貌、断口形貌和磨损区硬度等,探讨了690合金受微幅冲击磨损和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态环境下,小载荷时690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和剥落。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在去离子水环境条件下,小载荷时,损伤轻微;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疲劳磨损。水介质显著的延缓了材料的开裂时间。

  • 栾强利;陈宇;陈章位;贺惠农
    . 2015, 34(4):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通信设备抗震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重点研究了NEBS GR-63-CORE抗震试验方法。针对抗震试验中地震模拟振动台频宽不够及存在非线性因素影响的问题,设计了地震模拟振动台三参量伺服控制算法,有效拓展了试验系统的频宽,提高试验系统的动态响应范围;并提出一种基于频域的驱动信号修正迭代算法,通过在线迭代修正驱动信号,补偿试验系统中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NEBS GR-63-CORE抗震试验表明,基于三参量控制算法及驱动信号修正迭代算法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地震波形复现试验。
  • 肖瑛;;殷福亮
    . 2015, 34(4):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模态混叠是制约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在工程上推广应用的一个主要难题,文中采用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过程中嵌入解相关操作有效解决了EMD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问题。模态混叠的本质是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分量之间信息相互耦合,无法表征有意义的物理过程,因此可认为模态混叠现象是由于IMF之间不完全正交导致。根据零均值随机信号正交性与不相关具有等价关系,在EMD过程中嵌入解相关操作,可有效保证IMF之间的正交性,消除模态混叠。仿真信号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辛 松;芮筱亭;芮雪;张建书;王国平
    . 2015, 34(4):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管火箭系统总传递方程的自动推导和动力学快速计算是多管火箭系统动力学设计的关键。针对某新型多管火箭,建立多管火箭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及其拓扑结构,根据符号约定和各元件传递方程,建立了某多管火箭系统总传递方程自动推导方法,提高了多管火箭多体系统建模效率和程式化水平。建立了多管火箭系统动力学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了新型多管火箭动力学快速可视化仿真,并得到了试验验证。为新型多管火箭动力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项盼 赵岩 林家浩
    . 2015, 34(4): 3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加工、制造等原因,实际结构系统往往所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准确评估随机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是近年来结构动力学理论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同时考虑结构模型参数与所受外激励载荷具有不确定性的复合随机振动问题。结构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随机变量模拟,外激励载荷的不确定性采用随机过程模拟,提出了结构随机振动响应评估的混合混沌多项式-虚拟激励(PC-PEM)方法。数值算例研究了参数不确定性在21杆桁架中的传播,讨论了响应的一阶、二阶统计矩,并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对比表明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的工作对于考虑不确定的复杂装备与结构系统的随机振动分析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明安波;张炜;秦朝烨;褚福磊
    . 2015, 34(4): 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计算阶比跟踪在匀速以及转速变化较小时存在计算奇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改进计算阶比跟踪。该方法根据累积转角与时间呈单增函数关系,将时间表示为累积转角的函数后,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求解,可实现任意工况下等角度重样时间的估计。采用仿真信号和实验信号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转频变化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解决了传统计算阶比跟踪在匀速以及转速变化较小时存在的计算奇异问题,拓展了计算阶比跟踪的应用范围,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魏海鹏;符松
    . 2015, 34(4):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VOF和Mixture两种均相流模型,并结合输运方程类空化模型、k-ε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针对圆柱形航行体出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无空化、带空泡两种状态下航行体出水过程中的多相流物理景象和表面压力变化历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VOF模型、Mixture模型在多相流界面捕捉、压力计算等方面的异同,并给出了两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张 建;杨 娜;郑修凯;栾涛
    . 2015, 34(4):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列车风荷载是临近高速铁路建筑物设计和确定相关建筑限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跨线天桥是典型高速铁路临近建筑物,列车经过时作用在跨线天桥表面上的气动力不可忽视。基于跨线天桥表面风压实测试验,对实测风压进行小波变换,分析天桥表面风压的脉动特性和风压脉冲影响,识别风压在不同频段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天桥表面压力分量在低频段比较大,在高频段比较小;风压能量在低频段比较大,在高频段比较小;列车风压的低频部分起控制作用,高频部分影响比较小。小波分析对研究跨线结构表面列车风压有很大作用,其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唐俊峰;杨士莪;朴胜春
    . 2015, 34(4):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浅海环境中,声速剖面和海底深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都会对声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将声速剖面用前几阶经验正交函数来表示,在一定范围的海域各阶经验正交函数系数可以近似为随水平距离线性变化,提出了一种非分层海洋中的声线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到达接收水听器的本征声线和传播时间。该方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海洋中的声速剖面快速反演。
  • 楼梦麟 邵新刚
    . 2015, 34(4): 6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利用ANSYS和LS-DYNA程序进行深覆盖土层地震反应时域计算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综合前期研究成果,通过对比通用程序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数值计算时土层计算范围的选取及单元网格划分、阻尼矩阵的形成等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确定深覆盖土层阻尼矩阵的比例系数时,土层基频与地震激励主要特征频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前者小于后者,特别是远小于后者时,应基于土层的基频与地震激励的主要特征频率来形成阻尼矩阵的比例系数;竖向、横向网格尺寸及人工边界的选取会对计算的结果造成显著影响。
  • 文永蓬 ;尚慧琳
    . 2015, 34(4):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微陀螺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方法对微陀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求解,探讨了驱动微弹性梁和检测微弹性梁的非线性刚度对微陀螺输出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微陀螺的带宽在非线性刚度作用下的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微陀螺振动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带宽呈反比关系;微弹性梁的非线性刚度会使得输入角速度与检测输出呈非线性关系。因此,从微弹性梁的设计角度出发,可根据较大的输出或者较小的非线性要求选取合适的驱动微弹性梁;而检测微弹性梁则需要选取较小的非线性刚度。
  • 侯忠明;;夏 禾;王元清;张彦玲
    . 2015, 34(4): 7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对钢-混简支组合梁的基本动力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组合梁与普通梁的不同力学特性,提出了适于组合梁动力计算的“刚度折减系数”和“频率折减系数”,并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动力刚度折减系数和频率折减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组合梁的动力计算中,不能直接套用静力计算的公式来计算组合梁的等效刚度,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 赵 环 迪;王 珺;陈 力 奋
    . 2015, 34(4): 8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含非线性边界的梁结构频响特征。实验对象由一根矩形截面的主梁和二片与之垂直的片梁构成一T字型结构,通过在片梁两端垫放不同厚度的钢尺,使主梁的一端形成不同的几何非线性约束边界,片梁不同程度的预变形改变了主梁静平衡点的位置。实验结果发现,预变形和外激励幅值对系统的非线性频响特征影响显著,随着预变形和外激励幅值的变化,主梁的频响特征呈现出软特性、硬特性和线性特性之间复杂的演变过程。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预变形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同时含有平方和立方非线性,数值计算的结果与上述实验现象相吻合。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宏观上揭示了几何非线性约束边界中的预变形对梁结构频响特征的影响规律。
  • 马书义;武湛君;刘科海;王奕首
    . 2015, 34(4): 9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轴对称载荷是管道中轴对称模态导波激励的有效方法。然而,受换能器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激励载荷多会变为非轴对称载荷,进而使激励出的导波模态变得复杂。对非轴对称多元载荷条件下纵向模态导波的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两种典型的非轴对称载荷,采用简正模态展开技术,建立了导波激励声场与边界载荷的量化关系,进而分析了各模态导波的产生机理及载荷阵列对纵向导波激励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预测结果。考虑实际管道检测中出现的非轴对称载荷,提出了一种载荷补偿策略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弯曲模态导波的产生,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导波信号的噪声水平。
  • 李金录;丁千
    . 2015, 34(4): 98-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动盘/摩擦块系统的制动过程属于局部接触振动问题。摩擦块局部接触(约束)会对系统模态及固有频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制动噪声的产生。本文将刹车盘简化为一维循环梁结构,并建立了在摩擦块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首先计算无接触时梁自由振动的模态(参考模态)。然后用线性弹簧代替局部接触,列写出连续条件并计算模态,得到所谓局部非连续基函数。将局部非连续基函数与参考模态进行正交化处理后,作为参考模态的补充,用于计算系统响应。与差分法结果比较表明,与传统模态方法相比,局部非连续基函数法更为准确。研究发现局部接触会抑制循环结构振动的对称性,导致正弦或余弦模态消失,以及刚度非线性和摩擦作用,会使振动是波动型的。本文工作为基于局部非连续基函数法研究摩擦结构不稳定振动机理打下了基础。
  • 徐国宾;韩文文;王海军
    . 2015, 34(4):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基于优胜劣汰、步步选择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缩写为SSPSO),弥补了一般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早熟收敛或停滞的缺陷。并运用SSPSO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平滑参数P进行优化,充分利用SSPSO寻优能力强及径向基函数调整参数少的优点,建立厂房结构的振动响应预测模型,对某厂顶溢流式水电站的厂坝结构振动响应问题展开预测研究。通过分析预测效果得出:与一般的粒子群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SSPSO算法的寻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基于SSPSO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SSPSO-GRNN)与其他网络相比,在预测精度、收敛性能、泛化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水电站厂房振动响应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增强厂房结构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了保障。
  • 陈俊;闫兵;董大伟;鲁志文;王媛文
    . 2015, 34(4): 11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子系统参数对双层隔振主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将系统抽象为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系统动力放大系数(振幅比)和无量纲固有频率(固有频率比)解析式以及振型和解耦度与子系统质量比和刚度比的关系式,进而研究了子系统质量比和固有频率比对双层隔振主系统固有特性(固有频率、解耦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含多个子系统的内燃动车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仿真计算了空冷子系统的质量和刚度对双层隔振12自由度主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双层隔振系统子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傅奕臻;魏子天;吕中荣;刘济科
    . 2015, 34(4): 117-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灵敏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法,对平板结构的局部损伤进行识别。在正问题研究中,将结构的局部损伤模拟为板结构单元杨氏模量的减少,建立了板结构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利用直接积分法获得了结构强迫振动响应。在损伤识别反问题中,基于响应灵敏度分析,直接利用结构的动态响应进行有限元模型修正和损伤识别。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识别板类结构的局部损伤,具有需要测点数目少,损伤识别精度高,对模拟的测量噪声不大敏感的优点。
  • 蒋 喜;刘宏昭;訾佼佼;原大宁;刘丽兰
    . 2015, 34(4): 121-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长寿命的磨削电主轴极小子样的可靠性评估问题,提出了Bayes结合虚拟增广样本的分析方法。首先,在Bayes法基本流程的指导下,研究了基于Bayes法的磨削电主轴可靠性评估方法。根据定时截尾试验的原则对电主轴进行可靠性试验,应用Bayes法结合磨削电主轴试验样本的可靠性试验数据,综合虚拟增广样本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最终获得电主轴的可靠性评估结果。最后,将基于Bayes法与基于伪寿命分布法的磨削电主轴极小子样可靠性评估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基于Bayes法可靠性评估理论的合理性。
  • 屈铁军;安栋
    . 2015, 34(4): 128-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别对外加钢筋混凝土梁柱加固的砖砌体结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普通砖砌体结构、按现行抗震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砖砌体结构进行了拟动力抗震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这三类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极限承载力、极限变形及刚度退化曲线等特性。研究表明,经外加钢筋混凝土梁柱加固的砖砌体房屋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设防标准要求,外加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柱能有效约束墙体和预制板,提高砖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并延缓结构的刚度下降。
  • 李春胜;曲天威;罗世辉;马卫华
    . 2015, 34(4): 135-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HXN3型内燃机车出现的司机室振动较大问题,展开司机室隔振结构隔振性能分析。通过进行HXN3机车司机室振动试验,明确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振源的激励特性和振动传递特性。建立将司机室视为弹性体的多维度隔振结构动力学模型,计算该多维度(multi-dimension)隔振结构关键位置的频率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HXN3机车司机室隔振结构对于柴油机-发电机组高频激励的隔离效果。
  • 王毅;徐道临;周加喜
    . 2015, 34(4): 14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工程实践中的低频隔振难题,提出一种紧凑的、带滚球装置的准零刚度隔振器。首先,对隔振器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了实现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其次,建立了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分析了系统频响特性及隔振性能,讨论了激励幅值和阻尼对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ADAMS对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及隔振效果评估。结果表明,与相应的线性隔振系统相比,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显著降低,且在低频范围内力传递率比线性系统低得多。因此,滚球装置提供的负刚度明显降低了系统竖向总刚度,使系统具有优异的低频隔振性能,更重要的是紧凑的设计使其更易工程化。
  • 刘志军;夏唐代;黄睿;陈炜昀
    . 2015, 34(4):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Biot理论和修正的Biot理论中的波动方程进行了详细推导,注明了每个参数的量纲和准确含义,并基于修正的Biot理论导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波动方程;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得到了Biot弹性系数表达式,并分析了两者的应力及其对应关系;最后,着重对易被混淆的孔隙流体压力符号的正方向和含义,以及基本方程中部分参数的定义式进行了讨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应用Biot理论和修正的Biot理论。
  • 张一麟;廖毅;莫品西;周江奇;严莉;蒋伟康
    . 2015, 34(4): 153-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车身结构上的阻尼材料优化布置对车内振动和噪声控制有重要的意义。以某实车的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对车内声腔进行声场分析和车身板块进行声学贡献量分析,找出车内场点噪声声压峰值频率及对应的贡献量较大的板块。进而基于白车身模态振型分析,对车身部件上的局部约束阻尼的敷设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分析了阻尼优化布置前后分别在悬置、前悬架和后悬架等不同位置处激励下的车内噪声,确认了降噪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并在实车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车身相关板块进行局部阻尼处理后,降低车内噪声2dB(A),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孙惠斌;牛伟龙;王俊阳
    . 2015, 34(4): 158-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对信号经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求取振幅均值,差值筛选出与刀具磨损相关的IMF分量,并对单分量固有模态函数求取边际谱,获取边际谱最大幅值点,建立他们与刀具磨损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特征提取,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结合希尔伯特三维时频谱进行刀具磨损状态的判断。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刀具磨损监测中信号特征提取的一种简单和可靠的方法。
  • 谢启芳;杜 彬;李 双;向 伟;郑培君;
    振动与冲击. 2015, 34(4): 165-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和1个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一定深度的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残损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残损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节点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表现为榫头和卯口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头沿枋纵向部分拔出,梁柱整体完好,但残损节点的榫头拔出更早、拔出量更大,模拟虫蛀节点有榫角被挤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也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但滞回环饱满度较差;残损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刚度均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但耗能能力基本不变化;当两种不同残损类型的残损程度相近时,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承载力更高、刚度更大。
  • 刘晓丹;陶兴华;韩振强
    . 2015, 34(4): 171-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膨胀波纹管体冷压成型后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常导致管端面严重变形和尺寸不稳定,已成为制约管体焊接连接质量和效率提高技术瓶颈。本文旨在探索振动时效法用于消除或减弱波纹管体残余应力的可行性。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数据,建立振动时效法适用的关键技术、工艺参数、评价方法以及后处理分析手段。采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通过振动时效参数曲线观测和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评定了本文试验振动过程及振动时效效果有效性,这证明振动时效工艺可显著降低膨胀波纹管残余应力,能够满足膨胀波纹管焊接等工程需要,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 尹俊红;李青宁;张瑞杰;程麦理;闫磊;孙建鹏;韩春
    . 2015, 34(4): 175-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碰撞是导致结构地震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与两碰撞结构的动力性能和地震作用密切相关,应给出与两个结构动力参数相关的反应谱,以指导结构考虑碰撞的抗震设计。本文给出相邻结构碰撞加速度反应谱定义,推导了精细积分法碰撞计算公式,进行了该反应谱曲面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精细积分法适用于结构碰撞问题的计算,可得到高精度的解,无条件稳定且可提高计算效率。碰撞会加大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动力特性相同的两相邻结构产生的响应有差异;增大阻尼比和相邻结构阻尼比差别、以及设置足够大的初始间隙,可有效降低结构的碰撞响应。
  • 凌育洪;吴景壮 马宏伟
    . 2015, 34(4): 184-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振动对多高层框架结构有一定影响,本文以广州某教学楼为例进行了研究。首先测量了建筑场地的环境振动,发现场地z向振级大于水平振级,并超出限值要求;将场地最不利加速度时程作为一致激励进行了上部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3.15-31.5 Hz频段的振动被放大,结构的z向振级逐层增大;对教学楼基底设置钢弹簧隔振装置后,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可有效降低23%的地铁振动,并满足限值要求。
  • 苏志彬;孙胜男
    振动与冲击. 2015, 34(4): 19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得到悬浮隧道锚索在随机环境激励作用下的响应,建立了悬浮隧道锚索非线性随机振动方程,并在方程中考虑了锚索的垂度效应,随后采用随机等价线性化法对随机激励作用下锚索的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均值高斯白噪声环境激励作用下,锚索的跨中位移和速度均方根响应经过一定时间后将趋于定值,位移和速度的互相关函数趋于零;锚索的阻尼比越大,锚索跨中横向位移均方根响应越小;激励的功率谱密度强度越大,锚索跨中横向位移均方根响应越大;由于水体阻尼力的存在,悬浮隧道锚索的位移和速度均方根响应比空气中锚索的响应大幅减小。
  • 吴金荣;马芹永
    . 2015, 34(4): 195-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采用74mm钢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不掺纤维和掺0.3%聚酯纤维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了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压缩试验。研究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试件压缩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掺聚酯纤维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压缩率是不掺纤维的1.2倍左右;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从试件的破坏形态可以看出,集料的断裂是透水沥青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掺加聚酯纤维能够延缓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提高材料的冲击抗压强度,增幅最大为45.1%。
  • 郭惠勇 罗乐 盛懋 李正良
    . 2015, 34(4): 20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结构损伤方程求解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岭估计和L曲线的损伤方程求解方法。首先描述了基于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结构损伤方程,然后考虑测量噪声等因素易造成病态的损伤方程问题,提出了采用岭估计求解结构的损伤方程,并利用L曲线确定最优的岭参数,最后建立了损伤估计值的修正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的岭估计和L曲线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出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而且其定量识别结果明显好于基本的岭估计和L曲线方法以及一般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
  • 李清;张迪;杨阳;郝建伟;薛耀东;王强勋;李进宇
    . 2015, 34(4): 205-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动焦散线试验方法研究了冲击下预制裂纹梁的动态断裂行为,对比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单裂纹与双裂纹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扩展轨迹以及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含双裂纹且主裂纹在冲击点正下方的试件起裂时间最早,裂纹扩展后期朝向次裂纹方向发生较小的偏移;含Ⅰ型单裂纹的试件起裂时间次之,裂纹扩展路径呈直线;含双裂纹且两条裂纹均偏置于冲击点的试件起裂时间最晚,扩展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曲裂现象。同时,裂纹扩展过程中曲裂现象越严重,裂纹扩展的最大速度就越小。在落锤冲击试件到试件断裂的整个阶段,应力强度因子一直表现出振荡变化。含双裂纹的试件,在主裂纹扩展中期,次裂纹上的应力强度因子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
  • 李威;曾志松韩旭
    . 2015, 34(4): 21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广义微分求积法(GDQR)研究了弹性地基上输流管道的稳定性问题。基于输流管道运动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采用GDQR进行离散化,获得由动力方程组及边界条件合成的特征值矩阵方程。通过对相应特征值方程的具体分析,计算了左端固定、右端弹性支承下输流管道的发散失稳流速和颤振失稳流速,研究了临界失稳流速和稳定区域随两端支撑弹簧刚度、扭转弹簧刚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质量比、双参数模型地基反力系数和剪切模量对输流管道稳定区域图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研究结论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